看着满脸憋得通红,想说又不敢说的李定国。
崇祯笑着摇头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没什么难以启齿的,说吧要何旨意?”
李定国定了定神拱手道:“陛下,臣想趁这三日出营去提亲,请陛下恩准!”
崇祯思虑一番颔首道:“嗯,三日确实少了些。大军随曹变蛟先去,朕准你半月之期。”
又转头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去拟封圣旨。就写:今有某家之女……朕钦赐媒妁。”
王承恩在空白圣旨堆中,抽出份黄绢圣旨写着,片刻后抬头道:“李将军,女方姓甚?”
李定国摇摇头表示不知道,这情况把崇祯都逗笑了,问道:“女方是谁,你尚且不知?”
李定国老实交待道:“陛下,臣在进京途中,偶遇一位在田间劳作之女,臣想娶她。”
崇祯开怀大笑抬手道:“王伴伴,差个宫中太监去传旨,问清姓氏再填上即可。”
王承恩起草完留白圣旨,将之放到崇皇爷桌上,崇祯拿过私人印章盖上。
盖完章,李定国还呆愣在原地,王承恩提醒道:“李将军,还不快谢恩?”
李定国这才反应过来,叩拜行礼道:“臣,叩谢陛下赐婚,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埋头批着奏本,摆摆手道:“好啦!去吧,记得给朕带点喜糖来。”
王承恩出来后,对站在乾清宫门口的小太监道:“小栓子,随李将军去传旨……”
随后,又仔细交代了注意事项,要其问清姓氏填好留白,再宣读圣旨。
此时,刘氏还在田间劳作,并不知晓她的命运,仅凭昨日娇羞的一眼,将被彻底改写。
缘分便是如此奇妙,李定国也是年轻气盛,连姓氏都未曾探明,就敢来求旨赐婚。
宣旨队伍吹吹打打的,一路出了阜城门往西郊而去,李定国只记了个大概。
不过,出于武将那敏锐的直觉,他自信定能找到当日,初见那位姑娘的那块旱田。
当下正值种麦时节,他们大概率还会在田间劳作,再次相遇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那名叫‘栓子’的小太监,出声问道:“李将军,出城大致有多远啊?”
李定国大致估算一番道:“差不多有十里的样子,劳烦公公再走走看吧?”
言罢,递了个五两的银币,如今王庄滩具装甲胄不做了,改冲压崇祯银币了。
军饷皆发银币,市面上流通的元宝占多数,银币偶有流通但还不多,百姓也能接受。
五两银币净重,仅四两五钱含银九成五,其它则是锡、铅等,比市场主流银锭含银高。
加上崇祯推行律法,任何人不得毁坏钱币,加之配套多样自不必剪碎,自由组合即可。
栓子不着痕迹的接过,假装咳嗽一声道:“还请李将军指路,莫要走错了才好。”
李定国稍落后龙亭几步,不断给栓子和仪仗队指着路,但始终保持在龙亭身后。
除仪仗队和抬龙亭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超越龙亭,宣旨太监也不得例外。
否则,便是失仪重罪,真若有人弹劾的话,不死也要脱层皮!
复行十余里,李定国踮起脚尖定睛一看,正是昨日所见的佳人,拉了拉宣旨太监栓子。
指着官道旁那块旱田道:“小公公,前方便是那个女子,劳烦小公公了。”
老农看到远处,一群人抬着个明黄色龙形小轿,兴奋的拽了把妻子道:“看,有热闹。”
其妻不耐道:“有啥好看的,还不赶紧种完麦子,明年要饿死咱娘几个是吧?”
老农撇了撇嘴道:“老婆子,不是为夫说你,咱大儿子在军中当差,每月寄一两银子。”
“咱们压根不愁吃,你非要再辛苦种十多亩地,你图啥吗?”
其妻恨铁不成钢道:“咱姑娘嫁妆够了吗?咱家还有两个臭小子,也到了婚配年纪。”
“你这个当爹的,彩礼给他俩备好了吗?真是不惜得说你,你还来劲了是吧?”
村里过来帮工的,也都停下手中活计,看着那浩大的仪仗队,众人都好奇是何事。
就见龙亭停了下来,栓子走前指着那位,身着素衣女子道:“这位姑娘,父母可在此?”
刘父拉着妻子匆匆上前,点头哈腰道:“大人,俺们便是她父母,不知大人有何事?”
栓子点点头,对其父道:“你是何姓氏,不必慌张是好事,如实报来即可。”
老汉紧张的捏着衣角回道:“大人,小人姓刘,她是我发妻王氏,敢问大人有何事?”
栓子转身走向龙亭,净手后方才请下圣旨,拿起一块黄绢包起,崇祯用过的御笔。
恭敬的朝东面,皇宫方向行了一礼,方才在圣旨留白处,添上‘刘’这个姓氏。
栓子立于官道田坎上,展开圣旨正欲宣读,李定国出声道:“公公,请稍待。”
李定国下到田间,拱手朝刘氏父母施礼道:“叔叔、婶婶,给您二老问好!”
“昨日,李某回军京师途中,忽见刘姑娘正于田间劳作,实乃倾心不已。”
“吾乃现任大同总兵,李定国是也,今日特来提亲,李某怕唐突了刘姑娘。”
“特地求陛下赐婚,如果……如果刘姑娘不愿意,李某去求陛下收回圣命,绝不强求!”
刘父看着还在发呆的女儿,焦急道:“女儿呀,为何犹豫?昨日,不还喜欢得紧吗?”
刘氏跺了跺脚,娇羞道:“父亲……,女儿听皇上的。”此话,让李定国欣喜不已!
栓子含笑的看着,展开圣旨道:“乡民刘氏,大同总兵李定国,跪接圣旨!”
李定国,刘氏两人,跪倒在田间叩首道:“臣李定国,民女刘氏,接旨。”
栓子点头道:“今有大同总兵李定国,倾慕京师乡民刘氏,尔虽出身布衣。”
“却存贞静之德;久居乡野性资纯良,更秉朴诚之风,朕甚为欢喜,决定钦赐媒妁。”
“望尔二人婚后夫妻同心,往后当相敬如宾谨慎持家,李定国需善待佳偶。”
“刘氏亦当恪尽妇道,辅佐良人内安厥室,外助军威。钦此!”
两人叩首后道:“臣李定国、臣妇刘氏,领旨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种赐婚的媒妁之旨,并不用像正式任命圣旨一般,因此无需太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