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师的崇祯,时刻惦记着大军到了哪。
此次调动大军,是由兵部下发的调令,崇祯能自己调动的,仅曹变蛟一支部队。
这不,今日内阁议政之时,崇祯又问道:“杨爱卿,大同镇的大军到哪了?”
杨嗣昌拱手道:“回陛下,据信使来报周遇吉,李定国两部已至保安州。”(今涿鹿县)
“预计再有三日,大军便可行至京师近郊,不知陛下可有其它旨意。”
崇祯想了想,颔首道:“嗯,送点粮草到西郊大营去,让他们到了后休整三日。”
“到时间了再通知朕,期间便无需汇报了。对了,袁爱卿在上海县,进展如何啦?”
杨嗣昌从怀中掏出份折子道:“臣正打算禀报,这是袁大人送来的题本,请陛下御览。”
王承恩绕过御桌,接上折子后呈送到崇祯身前,拿起来展开详细阅读。
边看边点头,一拍桌子道:“不错,上海港已初具规模,预计明年便能正式开港了。”
放下题本,崇祯接着问道:“对了,满剌加是否来了奏本?朕许久未曾得到消息了。”
杨档昌摇头道:“回陛下,满剌加距京师万里之遥,往来通信常受海风影响。”
“下趟回京的信使,臣估计因在十月以后,陛下可是有不放心之处?”
崇祯沉声道:“没错!远离大明孤军空悬海外,朕倒不怕他们造反,是怕红夷人使坏。”
“满剌加自古便是大明的,那地方既然已经打下来了,自然需要好好经营才可。”
崇祯转头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去把舆图挂起来。”
待王承恩将舆图挂起后,崇祯招呼道:“来,诸卿且上前一观,朕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内阁四个老头子,兴冲冲起身到御案边,看着崇祯指着舆图的一处,眼里满是惊骇!
崇祯看着四人的表情,脸一黑道:“你们这是何表情?朕还未说何事呢,大惊小怪的!”
杨嗣昌苦着脸,拧眉道:“陛下,您不是正指着东吁国、暹(xiān)罗国吗?”
“若是臣猜测不错的话,以陛下的雄才伟略,但凡您看上的地方,肯定是想拿下来的。”
崇祯脸含笑意的,点指着杨嗣昌道:“你……朕就当你在拍马屁了。”
杨嗣昌拱手道:“陛下,暹罗与东吁两国,皆是朝廷名义上的藩属国。”
“《皇明祖训》中有太祖圣训,此两国在永不征伐之列,臣肯定陛下三思!”
崇祯抚须暗自思量:太祖爷真是个天菩萨哟!搞什么永主动征伐,这不给朕出难题吗?
突然,崇祯眼前一亮!指着东南亚和马来半岛道:“嗯,这些藩属国,哪个没来朝贡?”
杨嗣昌回想片刻道:“回陛下,东吁国(缅甸)不仅未朝贡,还屡次袭扰沐家藩地。”
“真腊(柬埔寨)由于东吁国阻挠,也有许久不曾前来朝贡。”
崇祯想起东吁国(缅甸)就来气,指着舆图道:“小王八蛋屡袭云南,朕要灭了他!”
杨嗣昌立时劝谏道:“陛下息怒,臣不建议两端开战,最多只能打一边。”
崇祯沉思片刻道:“嗯,爱卿所说不无道理!这样,传谕沐天波让他,大举扩军练兵。”
“限其在本朝十八末,给朕练一支五万大军出来,要能适应山地作战的军队。”
“派秦良玉去督军,她对山地作战比较在行,此乃国之大计不得有误!”
杨嗣昌苦着一张脸道:“陛下,练兵之事兹事体大,是否可以再往后延延?”
崇祯不满道:“为何要后延?朝廷缺钱吗?”
杨嗣昌老实回答道:“回陛下,不太缺银两。”
崇祯接着问道:“那是,各地有大灾致流民无数吗?”
杨嗣昌再次答道:“回陛下,小面积灾患是有,并无流民遍地之苦。”
崇祯再次质问道:“那是百姓无业可依,无钱可赚吗?”
杨嗣昌拱手再道:“回陛下,水泥工坊、路桥司、林木种植、女用工坊等,百业勃发。”
崇祯手一摊道:“那不就对咯!朝廷大力为民创收,连地盘都保护不了,与废物何异?”
杨嗣昌被辩驳得梗住了,张口结舌半天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只得将目光投向林欲楫。
后者会意道:“陛下,他们毕竟名义上是藩属国,擅启兵戈有失上国礼仪呀!”
崇祯不再说话,走向书架像是在翻找着何物,片刻后在书架底下,找到本《旧唐书》。
仔细翻找到《旧唐书?王勃传》,指着其中记录道:“你们看,王勃他爹都埋在交趾。”
“这里自古便是华夏领土,既被贼人占据岂可有不复之理?这是有史料记载的。”
林欲楫满头黑线道:“陛下,这……这交趾如今唤占城,时隔近千年这有点……”
崇祯气愤道:“改名他也是咱华夏领土,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王勃他爹还埋在那呢!”
“朕很不喜你们这点,凡事净想着委屈自己,不想着先找别人麻烦,真是岂有此理!”
王承恩看自家皇爷,气得是呼哧带喘的上前几步,轻拍崇祯后背道:“皇爷,息怒呀!”
其实,林欲楫也不是非要劝陛下不打,只是想劝缓接连挑起战争而已。
喘匀乎气的崇祯问道:“占城如今有朝贡吗?朕为何从未见过,他们的王进京述职?”
林欲楫拱手道:“陛下,占城与大明久不往来,已有二十余年未曾抵京朝贡了。”
崇祯气愤的将手中《旧唐书》,随手丢在御案上道:“你看,他们自己违背朝廷意志。”
“就这么定啦!让沐天波给朕练兵,另调忠贞侯前去督军,军费朕之内帑来出。”
“秦将军不是在京师将养吗?你们去找她测算军费,需要多少两银子给朕算出来。”
“全部由朕出银,沐家只有调兵权无统辖权,无事的话便下去安排吧。”
内阁四人对视一眼,齐齐拱手道:“臣等遵旨!圣躬金安,臣等告退。”
他们不懂满剌加的重要性,但崇祯可太清楚了呀,东西的咽喉要道可老赚钱了。
除去抵扣军费,最多半年便能赚回来,那这买卖就是划算的。
综合考量,崇祯觉着有必要,建立陆上通道才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