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孙思玲那充满戒备的质问——“你们……想干什么?”——李默和小雅对视了一眼。
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也必须给出一个能让对方安心,或者至少是能够理解的答案。
李默深吸了一口气,他没有绕圈子,而是选择用一种最直接、也最触及内心深处的方式,说出了他思量已久的想法。他的目光坦诚,甚至带着一丝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悯,看着孙思玲,缓缓说道:
“我们组成一个大家庭好不好啊?”
这句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孙思玲死寂的心湖。她的瞳孔微微收缩,握着长矛的手不易察觉地颤抖了一下。家庭?这个词对她来说,已经太过遥远,遥远得像上辈子的事情。
李默没有停下,他用一种陈述事实的、带着沉重无奈的语气,继续说道:
“我们可能是这个地球上唯一存活的三人了。”
唯一存活……三人……
这个认知,比之前听到“外面都毁了”更加残酷,也更加……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向心力。
一个人,在这荒山野岭,面对无尽的孤独、恐惧和生存的压力,能支撑多久?孙思玲自己都不知道。她只是凭着本能,一天天麻木地熬着。
而现在,突然出现了两个同类。他们开着直升机,他们看起来……似乎还算正常(在末日标准下)。他们提出了“家”的概念。
小雅也适时地开口,声音温柔而充满力量:“思玲,一个人太苦了,也太危险了。我们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我们有食物,有药品,还有……还有能带我们去更远地方的工具。”她指了指山顶,“我们可以一起活下去,想办法活得更好一点。”
“家”的诱惑,“唯一幸存者”的命运共同体,以及实实在在的生存资源……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孙思玲用孤独和恐惧筑起的高墙。
她看着李默,看着小雅,眼神中的警惕依旧存在,但已经开始松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巨大的迷茫和……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敢承认的渴望。
渴望陪伴,渴望交流,渴望不再一个人面对这漫漫长夜和无声的恐惧。
她沉默了许久,久到李默和小雅都以为她要拒绝。
终于,她沙哑地开口,没有直接回答好或者不好,而是问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你们,有吃的吗?”
这个问题,让李默和小雅都松了口气,继而涌起一股心酸。这是生存最底线的需求,也是信任建立的第一步。
“有!”李默立刻回答,他从随身的小包里掏出一块用油纸包着的压缩干粮和一小块腊肉,小心地放在地上,然后后退了几步,“你先吃点东西。我们……不着急,你可以慢慢想。”
看着地上的食物,孙思玲的喉咙明显滚动了一下。食物是真实的,“家”的提议,似乎也不再那么虚无缥缈。
她依旧没有完全放下武器,但眼神,已经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块能维系生命的干粮。
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能否在这片心灵的冻土上生根发芽,需要时间,也需要他们用持续的善意和行动去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