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目标被设定,“探索者号”调整航向。
遵循沈鲸川指引的新方向,“探索者号”经过数小时的谨慎航行,终于抵达了目标区域。
还未靠近,传感器上的数据就开始剧烈变化。
“温度梯度显着升高!检测到高浓度硫化氢、甲烷以及多种金属离子!”
刘培工程师的声音带着发现目标的兴奋。
“生物密度读数急剧增加!远超之前任何区域!”
赵志远盯着生物探测器,眼睛发亮。
随着潜艇逐渐靠近,强光探照灯终于撕破了前方的黑暗,一幅远比想象中更加壮丽、奇诡的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
那是一片巨大的海底热液喷口群。
数座高达数十米、形似烟囱的“黑烟囱”和“白烟囱”矗立在海底,从它们的顶部猛烈地喷涌出富含矿物质的高温流体。
“黑烟囱”喷出的是高达数百度的黑色烟雾状流体,富含硫化物。
而“白烟囱”则喷出温度稍低、颜色较浅的流体,主要富含钡、钙、硅等物质。
这些高温流体与周围仅2c的冰冷海水混合,瞬间沉淀出大量的矿物质,形成了这些奇特的“烟囱”结构。
而更令人震撼的,是围绕着这些生命禁区般的喷口,繁荣滋生的、前所未见的深海热液生态系统!
这里有着前所未见的生物群落: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片大片密集生长的、长度超过三米的巨型管状蠕虫。
它们没有口腔和消化道,依靠体内共生的化能合成细菌,将热液喷出的有毒化学物质转化为能量。
这些蠕虫的顶端羽毛状触手呈现出一种仿佛在燃烧的深红色与亮黄色交织的瑰丽色彩,在探照灯下如同一片在海底燃烧的寂静火焰,随着热液流微微摇曳。
研究人员临时将其命名为“烈焰管虫”。
在灼热的烟囱壁上,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某种前所未见的螃蟹。
它们的外壳不再是常见的颜色,而是呈现出暗沉的金属色泽,仿佛覆盖着一层冷却的熔岩,显然是为了适应高温和富含金属的环境。
它们的蟹钳异常粗壮,用来刮食烟囱壁上的微生物菌垫。
苏瑾博士初步判断其甲壳可能具有特殊的耐高温和抗腐蚀结构。
在管虫森林的上方,如同幽灵般滑翔着数条体型扁平、几乎完全透明的鳐鱼。
它们的身体薄如蝉翼,内部器官隐约可见,只在身体边缘有一圈极其微弱的蓝色生物荧光,用于在黑暗中彼此识别。
它们以被热液流带上来的微小生物为食,游动姿态优雅而诡异。
在热液区边缘稍冷的水域,附着在岩石上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海葵。
它们的触手晶莹剔透,如同用水晶雕刻而成,内部有细密的、如同电路板般的发光脉络闪烁,捕捉着水中稀少的有机碎屑。
在烟囱基部,发现了两种新的软体动物。
一种螺壳厚重、呈螺旋火山状,他们取名“熔岩螺”。
另一种则是双壳贝类,贝壳表面有着如同熔岩流动般的纹路,“热液贝”。
它们都与化能合成细菌共生。
这简直就是深海生物学家的天堂!探索队决定在此进行为期三天的定点详细研究。
沈鲸川没有进入潜艇,他如同这片危险而美丽绿洲的守护神,时刻感知着周围环境。
他提醒研究人员避开某些温度过高的喷口,甚至引导“海龙”小队成员,在安全距离外,利用特制的耐高温采样器,成功从“黑烟囱”壁采集到了珍贵的矿物和微生物样本。
他与那些“幽灵鳐”建立了奇妙的联系,它们似乎不再畏惧他,甚至允许他在近距离进行高清拍摄。
这三天,研究人员几乎是不眠不休。
赵志远和苏瑾对每一种新发现的生物进行了详细的形态记录、行为观察和初步的基因采样(通过机械臂和沈鲸川协助)。
他们发现“铠甲熔岩蟹”的金属外壳是一种独特的生物合金。
“水晶海葵”的发光脉络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光导纤维结构。
“烈焰管虫”的共生菌效率远超已知物种。
高强小队则全力保障科研工作的安全。
他们协助操作重型设备,在潜艇外进行短时间、高风险作业时提供安全绳保障,并时刻警惕着可能从黑暗中被热液吸引来的大型掠食者。
在这期间确实有一条盲鳗试图靠近,被沈鲸川提前发现并驱离。
刘培和孙雅则专注于热液喷口本身。
他们测量了不同喷口的精确温度、流速和化学成分,采集了喷口沉淀物和周围水体样本,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生命起源具有极高价值。
三天时间在忙碌中转瞬即逝。
探索队收集了数以tb计的高清影像和数据,采集了超过五十种不同的生物、矿物和水体样本,其中至少有十五种被初步确认为全新物种!
当梁教授最终宣布研究暂告一段落时,所有研究人员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无比满足的笑容。
这三天的工作成果,足以改写深海生态学的教科书,并为生物材料学、化学合成乃至地外生命探索提供全新的思路。
“探索者号”缓缓上升,准备离开这片慷慨而危险的绿洲。
众人回望着那逐渐远去的、在探照灯光下依旧喷涌不息的黑白烟囱,以及那片在极端环境中倔强绽放的生命火焰,心中充满了对自然造物的敬畏与对此次收获的无比欣喜。
“这一趟,值了!”
梁教授看着满载的样本舱和数据硬盘,感慨万千。
“避开了一个危险,却找到了一个更大的宝藏。鲸川,多亏了你的指引。”
“探索者号”开始稳定上浮。
舱内气氛轻松了不少,研究人员们虽然疲惫,但脸上都带着收获的满足感,各自整理着数据或小憩。
就连“海龙”小队的成员们,紧绷的神经也稍微放松了些。
然而,深海的旅程从不缺乏“惊喜”。
就在潜艇平稳上升,穿过中深水层时,声纳系统捕捉到了几个快速接近的大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