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扯着嗓子喊了一上午,空气里浮动着晒化的柏油味。陆野推开窗,院角的竹椅晒得发烫,连石榴树的影子都蔫蔫缩着——小暑到了。
暖宝穿着背心短裤,攥着把小铁锹冲进来:“爸爸!奶奶说今天小暑,要去塘里挖藕!”她鼻尖沾着汗,裤脚卷到膝盖,“藕是长在泥里的吗?像红薯一样吗?”
陆奶奶系着青布围裙从厨房探出头,竹篮里躺着几节刚削好的藕:“小暑小暑,上蒸下煮。这藕要选九孔粉藕,炖汤最补。你太姥姥以前小暑,总带着我去村头藕塘,说‘挖藕要趁早,泥里藏着夏天的甜’。”
“奶奶,为什么要吃藕?”暖宝趴在竹篮边,指尖碰了碰滑溜溜的藕节,“粉粉的,像胖娃娃!”
“傻孩子,”陆奶奶笑着刮她鼻尖,“藕是‘水中人参’,小暑天热,吃藕能清热凉血。老辈人说‘小暑吃藕,一年无痘’,你这小脸蛋,吃了准保不长痱子。”
小暑·寻俗
晨雾刚散,陆野带着暖宝去村头藕塘。塘边的芦苇丛里,蜻蜓贴着水面低飞,泥滩上留着小螃蟹爬过的爪印。
“奶奶,藕长在哪里?”暖宝拎着小铁锹,踮脚看塘里的荷叶,“荷叶下面吗?”
“对,”陆奶奶卷起裤脚,“藕是莲的地下茎,藏在泥里。挖藕要顺着荷梗往下摸,找到藕节就对了。”她示范着,铁锹轻轻插入泥中,“要慢,别伤了藕,泥里的藕最嫩。”
暖宝学着奶奶的样子,铁锹戳进泥里,却只挖出团黑泥:“奶奶,我找不到!”
“别急,”陆野笑着递过小耙子,“用这个慢慢扒,藕会自己露出来的。”
祖孙三人蹲在塘边,泥点溅了一身。终于,暖宝扒到段白生生的藕节:“爸爸!我挖到了!”
“真棒!”陆野举起藕,“我们暖宝是挖藕小能手!”
塘边的老柳树下,几个老人在聊天:“现在年轻人都不挖藕了,超市里随便买。”
“可咱这藕,是自家塘长的,甜!”陆奶奶擦着汗,“你太姥姥说,‘小暑的藕,带着夏天的气儿’。”
挖藕·承艺
中午,竹篮里装满了藕。陆奶奶挑了节最粗的:“这节做藕粉,剩下的炖排骨。”她领着暖宝回屋,“你太姥姥以前小暑,总把藕磨成粉,说‘藕粉滑溜溜,夏天喝着爽’。”
厨房里,石磨、纱布、陶盆一字排开。陆奶奶将藕去皮切块:“要先磨成浆,再用纱布滤渣。”她握着磨杆,“你太姥姥磨藕粉,手臂转得像风车,浆汁白得像牛奶。”
暖宝搬来小凳子,站在磨盘边:“奶奶,我也要磨!”
“小馋猫,”陆奶奶把磨杆递给她,“要匀速转,太快了浆会浑。”
叶知秋端来清水:“滤渣要反复洗,藕粉才细腻。你奶奶说,‘藕粉白如雪,夏天当茶喝’,比喝凉茶还解暑。”
陆野负责烧火:“火要小,慢慢熬,藕粉才会稠。”他盯着锅,“你太姥姥熬藕粉,总放两颗桂花,香得能飘半条街。”
麦芒摇摇晃晃过来,扒着灶台:“粉......粉!”
“小宝贝也想尝尝!”暖宝捏了小勺藕粉,“要等凉了才能吃!”
熬粉·守艺
第一碗藕粉熬好了。乳白的浆汁冷却后,凝成半透明的胶状,撒上桂花,甜香扑鼻。
“奶奶,这藕粉像果冻!”暖宝舀起一勺,“滑溜溜的!”
“那是你磨得用心,”陆奶奶笑,“你太姥姥说,‘藕粉要磨够三百转,才够香’。你这小胳膊,转了不下五百转呢。”
叶知秋递来冰糖水:“配着藕粉喝,更清甜。小暑喝藕粉,是给身体‘降虚火’。”
麦芒也张着小嘴:“粉......甜!”
“弟弟也喜欢!”暖宝喂他吃,“慢慢咽,别呛着。”
晒伏·闲趣
午后,陆野带着全家晒伏。竹匾、藤椅、旧书摊了一院子,连麦芒的小肚兜都挂了起来。
“奶奶,为什么要晒伏?”暖宝踮脚挂自己的小裙子,“太阳这么大,衣服会晒坏吗?”
“傻孩子,”陆奶奶抖开床单,“小暑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晒伏能杀菌防蛀。你太姥姥以前晒伏,会把冬天的棉衣、被褥都拿出来,说‘晒透了,冬天没潮气’。”
陆野翻出本旧相册:“这是你太姥姥的嫁妆箱,晒一晒,照片才不会发霉。”他指着泛黄的照片,“你看,你太姥姥结婚时,穿的也是红棉袄。”
暖宝趴在竹匾边,看阳光在书页上跳跃:“奶奶,我的童话书也要晒!”
“好,”陆奶奶递来鸡毛掸子,“把书角翻开,晒得匀些。”
麦芒也学着晒肚兜:“晒......晒!”
“弟弟的小肚兜,晒完香香的!”暖宝捏着他的小手,拍掉上面的灰。
驱蚊·雅趣
傍晚,蚊虫渐多。陆奶奶煮了锅艾草水:“小暑蚊虫多,用艾草煮水擦身,能驱蚊止痒。”她舀起一碗,“你太姥姥以前夏天,总在床头挂艾草束,说‘艾草香,蚊虫跑’。”
暖宝凑过去闻:“奶奶,好香!像粽子叶!”
“是呀,”陆奶奶笑,“艾草是‘天然驱蚊草’,比花露水还管用。”
院门口,王阿婆拎着薄荷过来:“野子,我家薄荷结籽了,给你一把!”她递过小布包,“泡薄荷茶,夏天喝着凉快。”
陆野接过薄荷:“谢谢阿婆!我们暖宝最爱喝薄荷茶。”
暖宝泡了杯薄荷茶,吹着凉气:“奶奶,这茶苦苦的,但喝下去喉咙甜甜的!”
“那是薄荷的劲儿,”陆奶奶抿了口,“老辈人说‘小暑喝薄荷,一夏不犯困’。”
品藕·传承
夜渐深,月光洒在院子里。陆野煮了锅排骨藕汤,藕块粉糯,汤头清甜。
“奶奶,今天我学会了挖藕、磨藕粉、晒伏,”暖宝捧着汤碗,“小暑真有意思!”
“是呀,”陆奶奶擦了擦嘴,“小暑是夏天的转折点,热得更狠了,但好吃的也更多了。你太姥姥说过,‘小暑的藕,润了夏的燥’。”
陆野在笔记里写道:
小暑的藕,润了夏的燥。
不是普通的根茎,是夏日的清甜;
不是简单的晾晒,是对生活的讲究;
不是一个人的忙碌,是一家人的协作,
是把夏天的炎热,
酿成生活的回甘。
时光会走,
但节气的温度,
永远在藕粉的滑嫩里流淌,
在晒伏的阳光中跳跃,
在每一次驱蚊的艾草香里,
告诉我们——
小暑虽热,
心有清凉,
最暖的家,
最真的传承,
都在这一挖一磨、一晒一煮间。
晨光·新章
小暑次日,暖宝早起帮奶奶削藕。“奶奶,今天我们还要做藕粉吗?”
“要的,”陆奶奶递来藕,“小暑吃藕,一年不燥。这个习惯要保持。”
麦芒摇摇晃晃过来,指着藕:“藕......粉!”
“弟弟也想喝藕粉!暖宝捏着他的手,等煮好了,我们一起喝!
田园·追忆
周末,陆野带着全家回乡下老家。太姥姥的老藕塘边,芦苇长得更茂盛了。陆奶奶蹲在塘边:“你太姥姥以前小暑,总要在这塘边坐半天,说‘听藕长,夏不慌’。”
暖宝学着奶奶的样子,摸了摸塘里的泥:“奶奶,藕在泥里长,一定很开心!”
陆奶奶笑,我们暖宝懂藕,也懂夏天。
塘里的蛙鸣此起彼伏,像是为小暑的热烈伴唱。
成长·惊喜
傍晚,暖宝神秘兮兮地拉陆野进屋:“爸爸,你看我做的!”
桌上摆着她磨的藕粉,虽然有些粗糙,但白得发亮。“我磨了藕粉!”她得意地扬起脸,“奶奶说可以冲给我喝!”
超棒!陆野竖起大拇指,我们暖宝是藕粉小师傅!
麦芒也凑过来,指着藕粉:“粉......甜!”
“弟弟也想喝!”暖宝舀了勺藕粉,“等凉了,我们一起喝!”
陆野望着兄妹俩,忽然懂了:所谓传承,就是在小暑的燥热里,在藕粉的清甜中,让孩子亲手触摸自然的馈赠,亲自延续传统的温度。挖藕的泥香、晒伏的阳光、驱蚊的艾草,都是家最生动的文化密码。
他在笔记最后添了一句:
小暑的藕,
润了夏的燥,
也润了,
世世代代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