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二年(1933 年)八月初二,南京后勤师营地的操场上,运输护卫团正进行最后的装车检查。37 章承诺转交苏区的 30 箱药品、20 支汉阳造已码放整齐,车厢里还额外塞进了 10 套枪械维修工具 —— 周明远站在车头前,给带队的小张最后叮嘱:“到了赣南先协助建厂,机床安装必须亲自盯着,北平兵工厂的‘无套筒改良’技术得教给当地工人,这能让汉阳造成本再降 15%。”
小张刚应声跳上驾驶楼,杨立华就带着苏区联络员匆匆赶来,手里挥舞着一份电报:“明远,赣南那边来电,村民自发平整出了厂房地基,还组织了 50 人的运输队,就等机床和工人到位!不过湖南境内的山路太陡,普通卡车怕是难通行。”
周明远眉头微蹙,37 章规划的内陆运输线果然遇到了难题。他立刻让人取来地图,指尖划过赣南至南京的路线:“让佟毓婉从上海调 10 辆美式道奇卡车,这种车底盘高,能应付山路。再通知机械维修团,派 2 名技工随车同行,沿途检修车辆 —— 这条线必须打通,往后沿海被封,这就是咱们的生命线。”
话音刚落,王参谋捧着一份急件跑来:“团长,军政部急电!29 军在喜峰口与日军激战,急需穿甲弹支援,让咱们一周内送 500 发过去!”
周明远心中一紧,37 章刚启动穿甲弹试产,如今突然要量产 500 发,压力陡增。他立刻接通上海的电话,佟毓婉的声音带着金属撞击的回响从听筒传来:“明远,钨砂昨天刚到港,工程师连夜调整配方,加了钨砂的弹头穿透力比预期还强,已经试产 100 发了!就是生产线刚扩到 800 发的产能,工人得两班倒才能赶出来。”
“必须赶!” 周明远语气坚定,“让商会协调上海五金行,调 20 名熟练钳工过来支援,加班费按三倍算。另外,37 章调的探照灯派上用场了吗?医护团的夜间转运考核过了吗?”
“早过了!” 佟毓婉的笑声混着机床嗡鸣传来,“探照灯一到,医护团连夜补考,现在全团都能在黑暗中十分钟完成重伤员转运。对了,法国洋行又送了 300 顶帐篷,说是宋子文的税警总团订多了,便宜转给咱们 —— 这帐篷防水性比之前的还好。”
挂了电话,周明远刚要安排穿甲弹运输,白秀珠从北平发来的电报又送到了案头。电文里说,西山兵工厂新招的工人已能独立生产枪管,每月产能提升至 450 支,只是日军在山海关的巡逻更频繁了,钨砂运输得绕更远的路。“让矿工护卫队配备新产的汉阳造,再给他们加配 10 挺捷克式轻机枪,” 周明远对通信兵下令,“告诉白秀珠,天津港的货轮改走青岛卸货,避开日军巡逻艇的重点区域。”
八月初八,赣南的山坳里响起了鞭炮声。小张带着机床抵达时,只见数十名村民正用木杠撬动石块平整地面,厂房地基旁已搭起了临时工棚。苏区工程师握着小张的手感慨:“你们送来的不仅是机床,更是底气!这矿的钨砂纯度能到 65%,比北平的还高,以后炮弹不愁原料了。”
当天下午,上海的穿甲弹生产线也传来捷报。佟毓婉在电话里声音沙哑却振奋:“500 发穿甲弹全造好了!工程师测试过,能打穿日军的轻型装甲车,比英国进口的还厉害!我已经安排商会运输队,跟后勤师的护卫团汇合,明天一早就出发去喜峰口。”
周明远刚松了口气,湖南方向突然传来急电:运输队在衡山附近遭遇土匪袭击,虽然护卫团击退了土匪,但有 3 辆卡车爆了胎,急需轮胎补给。“让机械维修团立刻空运 10 个轮胎过去,” 他当机立断,“再通知杨立华,让苏区运输队在沿途险要路段设岗,咱们出武器,他们出人,联手保护运输线。”
这场意外的袭击,反倒加速了内陆运输线的完善。三天后,杨立华带来了好消息:“苏区和沿途村民达成了联防协议,每十里设一个哨卡,村民帮咱们守路,咱们给他们提供药品和粮食。昨天第一批钨砂已经通过这条线运到南京,比走海路快了整整两天!”
八月十五中秋,月光洒满南京后勤师营地。周明远看着桌上的三份报告:小张发来的赣南兵工厂开工照、佟毓婉的穿甲弹送达喜峰口的捷报、杨立华的内陆运输线联防地图,心中满是欣慰。这时系统提示音突然响起:【检测到宿主完成赣南建厂、穿甲弹实战交付、内陆运输线贯通,衔接 “三线联勤” 剧情,触发 “后勤基石” 成就,获得 “物资流转” 永久 buff(运输效率提升 70%);同步解锁 “滇缅公路前期规划图”,为后续国际通道布局铺路。当前系统等级:5 级(2500\/ 军功值)】
军政部的嘉奖令也在当晚送到,上面用红笔批注:“后勤师三线联动,解前线燃眉之急,实为全面抗战之楷模!” 周明远摩挲着嘉奖令,提笔在笔记本上续写 37 章的规划:“八月小结:赣南厂起,穿甲弹显威,西南路通。九月重点:扩大穿甲弹产能,推进滇缅路规划,北平兵工厂量产刺刀。”
窗外传来士兵们的欢笑声,他们正分享着佟毓婉从上海送来的月饼。周明远知道,37 章播下的三线联勤种子,如今已在赣南的土地上扎根、在西南的山路延伸,而随着红颜力量的愈发凝聚,他离全面抗战的战场,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