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验室的初冬晨雾还没散尽,金一诺举着手机冲进实验区,屏幕上虚拟货币庄家“横盘割韭菜”的走势图,像把钝刀反复划着视线——红色暴跌线后跟着细碎的横盘绿柱,配着“搞一波横盘”的字幕,刺得人后颈发紧。
“研新!你看这个!”金一诺把手机怼到陆研新面前,指尖点着走势图的暴跌段,“这庄家的手法,跟你上辈子遇到的杀猪盘一模一样!先拉盘画饼,再横盘磨耐心,最后砸盘收割——连节奏都没换过!”
陆研新刚把镁锆晶核放进恒温仪,指尖顿在操作屏上,眉头骤然拧成结:“上辈子‘月半猫’买的虚拟货币,就是这么被割的——先涨30%勾人入场,横盘半个月耗光耐心,等我刚加仓,直接砸到归零。”
他盯着屏幕上的“KEN-hot”币种,突然想起什么,“赵坤之前提过,隐子晗冰的资金盘里,就有这种‘横盘洗盘’的操作!”
元宝突然凑过来,湿乎乎的狗鼻子对着手机屏幕猛嗅,耳朵瞬间竖成小雷达,意识传音里带着熟悉的警惕:“博士!这上面有‘甜腥味’!跟你上辈子被骗时手机里的味一样!还有隐子晗冰的‘金属味’——他们在用虚拟货币盘,给没被抓的余党输血!”
“甜腥味?”陆研新猛地想起,前世跳江前,诈骗群里的“导师”发的截图,就是这种带着糖精味的“暴富话术”。
他攥紧手机,指节泛白:“这不是普通的币圈割韭菜,是‘材料+币盘’的连环套——隐锋的余党,在用我们的晶核技术当噱头,包装成‘新材料虚拟货币’诈骗!”
金一诺翻出王警官发来的加密邮件,指尖划过“境外资金盘名单”:“你看,这个‘晶核链’项目,白皮书里写的‘量子材料底层技术’,全是抄你的实验数据!他们把镁锆晶核的拉曼峰参数,包装成‘币链共识机制’,骗散户说‘买币等于投资新材料’!”
元宝突然对着窗外叫了两声,狗爪子扒着实验台边缘,意识传音急促:“我闻见‘印刷味’了!他们在印新的白皮书!就在风神资本附近的打印店!”
陆研新立刻打开反欺诈算法后台,把“晶核技术+虚拟货币”设为关键词,屏幕上瞬间跳出200多条关联广告——全是“晶核链,月收益30%,绑定新材料专利”的虚假宣传。
“他们把科研当诈骗外壳,”陆研新快速敲击键盘,“就像给劣质石英砂裹了层晶核的皮,看着是好材料,其实全是杂质!”
“那我们怎么拆穿?”金一诺盯着算法抓取的广告截图,“普通散户分不清晶核技术的真假,只会被‘新材料+高收益’骗。”
陆研新突然看向恒温仪里的镁锆晶核,眼睛一亮:“用材料学的‘结构缺陷识别’——虚拟货币诈骗的内核,就像晶核里的铋原子陷阱,不管包装成什么话术,‘高收益+无风险+绑定虚构技术’的结构,就是‘缺陷’!”
“我们把晶核的拉曼峰识别算法,改成‘诈骗结构识别模型’,只要话术里同时出现这三个特征,就标记为高风险!”
元宝立刻蹲在键盘旁,狗鼻子对着屏幕上的话术库嗅了嗅,意识传音精准标记:“这个‘晶核链月息2%’有缺陷!没有风险提示,技术参数是抄你的!还有这个‘新材料币稳赚不赔’,味更冲——是隐锋余党的话术!”
陆研新跟着元宝的“嗅觉标记”,给算法加入“话术缺陷阈值”:只要广告里出现“稳赚”“无风险”且绑定“未公开技术”,就自动弹出“晶核技术真伪查询入口”,链接到实验室的官方二维码验证页。
就在算法调试到一半时,实验室的智能监控突然报警——“检测到大量‘晶核链’搜索请求,来源集中在东南亚!”
“是隐锋的余党在引流!”金一诺急得跺脚,“他们在telegram群里发‘晶核链’的假白皮书,让散户去meta平台开户买币!”
元宝突然炸毛,对着手机里的telegram群截图低吼:“这个群里有‘矿机味’!他们在卖假晶核矿机!矿机参数是抄你的实验设备,其实就是普通机箱,根本挖不了币!”
陆研新立刻调用材料数据库,把实验室的真实晶核设备参数做成“防伪对比表”,嵌入诈骗识别模型——只要用户搜索“晶核链矿机”,就自动弹出“真实设备vs假矿机”的参数对比图,标红假矿机的“结构缺陷”。
调试完模型,陆研新将算法接口开放给国内反诈平台,屏幕上的“高风险标记数”瞬间从200条跳到5000条。金一诺刷新meta平台,发现刚发的“晶核链”广告,已经被平台自动标记为“高风险诈骗”,下面挂着实验室的真伪查询入口。
“成了!”金一诺看着广告旁的红色风险提示,“有个散户刚在查询页留言,说差点买了假矿机,看到参数对比才发现是骗局!”
元宝摇着尾巴,意识传音里满是骄傲:“我帮你闻出了13个假话术!比算法还快!以后我能当‘反诈警犬’,闻出所有诈骗的味!”
傍晚,陆研新在实验记录上写下:“将晶核拉曼峰识别算法升级为‘诈骗结构识别模型’,通过材料学‘缺陷识别’拆解虚拟货币诈骗内核;开放接口至反诈平台,单日标记高风险广告5000+条;科研的意义,是既能做纯材料,也能拆穿‘材料包装的诈骗’。”
金一诺端来热姜茶,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王警官说,东南亚的‘晶核链’群已经炸了——散户发现矿机是假的,开始集体维权,隐锋的余党正在跑路。”
陆研新接过姜茶,指尖划过恒温仪里的晶核:“就像劣质材料会被xRd测出缺陷,诈骗不管包装得多好,只要结构有问题,总会被拆穿。我们做科研,不止是突破卡脖子,还要给普通人‘识别缺陷’的工具。”
元宝趴在实验台旁,对着晶核嗅了嗅,意识传音软乎乎的:“博士,以后我帮你闻闻,也帮你闻材料杂质——不管是坏材料还是各种包装的话术,我都能闻出来!”
实验室的灯亮到深夜,反欺诈算法的后台还在持续标记高风险广告,恒温仪里的晶核泛着淡青色的光,像把能照出缺陷的尺子——既能量出材料里的铋原子陷阱,也能量出话术里的诈骗内核。
他们知道,虚拟货币的割韭菜套路不会消失,就像材料里的杂质永远存在,但只要科研的“缺陷识别”工具还在,只要元宝的狗鼻子还能嗅出那些“甜腥味”的话术,就能在每一次诈骗冒头时,递出一把能拆穿套路的钥匙。
天微亮时,元宝用狗鼻子拱醒陆研新,意识传音里带着新的发现:“博士!有个新广告,用‘锂矿币’当噱头!话术里有‘无风险’,我已经标记好了!”
陆研新睁开眼睛,看着屏幕上的新标记,笑着摸了摸元宝的头:“今天继续优化模型——不管他们包装成什么材料,只要是诈骗,我们就能拆穿。”
金一诺递来刚烤的面包,眼底映着晶核的光:“对,材料学能破卡脖子,也能破诈骗的‘材料壳’——我们两个加一条狗,能守好科研的底线,也能守好普通人的钱包。”
晨光漫过实验台,晶核的拉曼峰数据在屏幕上跳动,反欺诈模型的标记数还在增长,元宝的狗爪子轻轻搭在键盘上,像在守护着那些没被割的“韭菜”——科研不止是实验室里的晶核,更是能照进现实的光,能拆穿套路的尺,能让普通人安心走在阳光下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