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元年正月末,西安城笼罩在一片肃杀的寒意之中。这座历经千年风霜的古都,自李自成率军退守此地后,便成了大顺政权最后的核心据点。皇城之内,新铸的“大顺”国号龙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与城头密布的旌旗相互映衬,却难掩城中潜藏的焦虑与不安。
此时的李自成,已在西安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仍沿用“大顺”,改元“永昌”。虽说是登基大典,却因中华军虎视眈眈的威胁,一切从简。他身着仓促缝制的龙袍,端坐在临时修缮的龙椅上,面容憔悴却眼神锐利,昔日纵横西北的豪气虽存,却多了几分被逼至绝境的凝重。殿内两侧,大顺军核心将领分列而立,李过、高一功、刘宗敏、牛金星等人神色各异,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诸位,中华军已在北平集结数十万大军,由李虎挂帅西征,目标直指我大顺都城西安!”李自成的声音打破沉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如今敌强我弱,形势危急,今日召集众卿,便是要议定对策,如何抵御中华军的进攻,保住我大顺的基业!”
话音刚落,殿内便炸开了锅。将领们纷纷开口,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陛下!中华军虽势大,但我大顺军亦非弱旅!”率先开口的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他身着铠甲,腰悬弯刀,面容刚毅,“西安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我等只需坚守城池,依托城墙工事与敌军周旋,待其粮草耗尽,士气低落之时,再伺机出击,定能大败中华军!”
高一功也附和道:“李将军所言极是!中华军远道而来,长途奔袭,必然疲惫不堪。我军只需加固城防,囤积足够的粮草与军械,坚守不出,同时派遣小股部队袭扰其粮道,不出数月,中华军便会不战自退。届时我军再率军追击,定能重创敌军!”
李过与高一功乃是大顺军嫡系将领,素来主张稳扎稳打,凭借城池防御消耗敌军,这也是当前大顺军最为稳妥的选择。他们深知,大顺军虽号称五十万大军,但其中多为沿途收拢的流民,缺乏系统训练,战斗力低下,真正能战的精锐仅有十万余人,根本无法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中华军正面抗衡。
“荒谬!”一道粗犷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话,正是大顺军猛将刘宗敏。他猛地踏出一步,怒视着李过与高一功,沉声道:“我大顺军将士勇猛善战,岂能龟缩在城中,被动挨打!中华军虽武器精良,但我军数量占优,且河南地势平坦,利于骑兵作战。我愿率领十万精锐骑兵,前往河南阻击中华军,趁其立足未稳,一举将其击溃,让他们不敢再犯我大顺疆土!”
刘宗敏性格暴躁,作战勇猛,素来主张主动出击,在大顺军中有极高的威望。他认为,中华军远道而来,水土不服,且对河南地形不熟,只要大顺军主动出击,凭借骑兵的机动性与冲击力,定能打中华军一个措手不及。
“刘将军,不可鲁莽!”牛金星连忙上前劝阻,“中华军火器威力巨大,其火炮射程远、威力强,骑兵冲锋根本难以靠近。河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若我军主动出击,一旦遭遇中华军的火器阵,必将损失惨重!”
牛金星身为大顺军丞相,虽不懂军事,却深知中华军火器的厉害。此前大顺军与中华军数次交战,皆因对方的火器而惨败,他绝不允许大顺军再犯同样的错误。
“牛丞相此言差矣!”刘宗敏反驳道,“火器虽强,但也有其局限性。只要我军骑兵冲锋速度够快,趁其火炮装填间隙发起冲击,定能冲破其阵型!再说,我军十万精锐骑兵,难道还怕了他们不成?若一味坚守,只会让敌军更加嚣张,我军士气也会逐渐低落,最终必败无疑!”
“你这是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李过怒视着刘宗敏,“河南地形开阔,正是中华军火器发挥威力的绝佳之地,你率军前往阻击,与以卵击石何异?”
“你胡说!”刘宗敏勃然大怒,拔出腰间的弯刀,“我今日便要让你看看,我大顺军骑兵的厉害!”
“够了!”李自成猛地一拍龙椅,厉声喝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这里争吵不休!”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将领们纷纷低下头,不敢再言语。李自成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沉声道:“刘将军勇猛过人,壮志可嘉,但牛丞相所言亦是实情。中华军火器威力巨大,主动出击风险太大,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没。”
随后,他将目光投向李过与高一功,继续说道:“李将军与高将军主张坚守西安,虽稳妥,但也并非万全之策。若中华军长围久困,我军粮草耗尽,最终还是难逃覆灭的命运。”
众将领闻言,皆陷入沉默。他们知道,李自成所言句句在理,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坚守不出,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李自成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沉声道:“朕意已决,采纳李将军与高将军的建议,坚守西安!但也不能完全被动防御,需做好万全准备。”
他顿了顿,继续下令:“其一,令工部即刻组织民夫,加固西安城墙,在城墙上增设箭楼、敌台,挖掘护城河,务必将西安打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同时,将城中所有火炮、弓箭、火药等军械全部调配至城头,部署严密的火力防线。”
“其二,令李过率领十万大顺军,前往潼关驻守。潼关乃西安的东大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抵御中华军进攻的第一道屏障。李过,你务必坚守潼关,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中华军西进,为西安城的防御争取时间!”
“末将遵令!”李过单膝跪地,高声应道。
“其三,令高一功负责西安城的防御事宜,统领城中守军,严格巡查城防,整顿军纪,确保城中稳定。同时,加紧囤积粮草、水源等物资,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末将遵令!”高一功也应声领命。
“其四,令刘宗敏率领五万精锐骑兵,驻扎在西安城外,作为机动部队。若中华军进攻潼关,你便率军袭扰其侧翼;若中华军绕过潼关,直逼西安,你便率军在城外袭扰,配合城中守军作战,不得擅自与敌军主力正面交锋。”
刘宗敏虽心中不满,但也知道这是当前最优的选择,只得单膝跪地,不甘地应道:“末将遵令。”
“其五,令牛金星负责统筹粮草、物资的调配,安抚城中百姓,稳定民心。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召集大顺军残余势力,尽快驰援西安。”
“臣遵旨!”牛金星躬身领命。
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地从李自成口中传出,殿内将领们虽各有想法,但也纷纷领命,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防御事宜。
命令下达后,西安城立刻忙碌起来。数十万民夫被组织起来,手持工具,日夜不停地加固城墙。他们将城墙加高加厚,在城墙上铺设厚厚的青砖,增设无数箭楼与敌台,每个箭楼都配备数名弓箭手与火炮手。同时,护城河也被挖得更深更宽,河水中布满尖刺,以阻挡敌军攻城。
城中的军械库被打开,一门门火炮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至城头,整齐排列,炮口齐齐对准城外。弓箭手们也在城墙上搭起箭架,将一支支羽箭搭在弓弦上,随时准备射击。城中百姓也积极参与到防御准备中,有的搬运粮草,有的缝制衣物,有的打造兵器,整个西安城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备战氛围之中。
李过接到命令后,即刻率领十万大顺军前往潼关。潼关位于陕西东部,北临黄河,南依秦岭,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李过抵达潼关后,立即下令加固城防,在潼关城外挖掘壕沟,架设鹿砦,同时将潼关守军的火炮与弓箭全部部署到位,做好了抵御中华军进攻的准备。
刘宗敏虽不情愿,但也只得率领五万精锐骑兵驻扎在西安城外的西郊。他每日下令骑兵进行操练,时刻关注着中华军的动向,心中却始终憋着一股劲,渴望能与中华军正面一战,证明大顺军骑兵的实力。
牛金星则全力投入到粮草与物资的调配工作中。他下令在城中大规模征集粮草,同时打开官仓,将储存的粮食、布匹等物资分发给守军与百姓,稳定民心。此外,他还派遣多名使者,前往河南、湖北等地,召集大顺军的残余势力,催促他们尽快率军驰援西安。
数日后,西安城的防御工事已基本加固完毕。站在城头望去,城墙高大坚固,箭楼林立,火炮密布,护城河深不见底,整座城池如同一只蛰伏的巨兽,静静等待着中华军的到来。李自成登上城头,望着城外茫茫的原野,心中充满了忐忑与期待。他知道,一场决定大顺政权命运的决战,即将拉开帷幕。
而此时,李虎率领的五十万中华军已从北平出发,浩浩荡荡地向西进军。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保定、太原等地,正朝着陕西方向稳步推进。中华军将士们士气高昂,斗志昂扬,他们手中的新式步枪与火炮闪烁着冰冷的光芒,预示着一场血腥的厮杀即将到来。
西安城的空气中,战争的气息愈发浓厚。一场关乎大顺政权存亡的殊死搏斗,已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李自成站在城头,紧握双拳,心中暗暗发誓: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守住西安,保住大顺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