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招拆招:接纳问题,解决问题
村里的王大伯种了一辈子地,从没抱怨过 “老天不公”。遇到旱季,别人急得跳脚,他扛着锄头挖水渠,拉着水管浇庄稼;遇到虫灾,别人怨天尤人,他连夜找农技员请教,配农药、喷庄稼;遇到蔬菜卖不上价,别人唉声叹气,他骑着三轮车去周边乡镇跑销路。
有人问他 “咋就不发愁”,他说:“生活本就是由矛盾堆起来的,没有这个问题,也会有那个问题,哪有一帆风顺的?允许问题发生,别抱怨,勇敢去解决就行。你越怕问题,问题越欺负你;你敢面对,问题反而没那么可怕。”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怕 “出事”,大棚稍微有点异常就慌了神,要么抱怨要么逃避,结果小问题拖成大麻烦。后来他学王大伯,遇到问题先冷静,再想办法解决。旱了就浇水,虫了就除虫,卖不出去就找销路,慢慢的,他的大棚打理得越来越顺,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稳。小李说:“以前怕问题,现在见招拆招,才发现很多问题没那么难,解决一个,就少一个牵绊。”
2、不怕失去: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村里的张叔,年轻时做生意亏了不少钱,把多年的积蓄都赔进去了;后来种蔬菜,又遭了天灾,几乎颗粒无收。换别人早就垮了,可张叔却没当回事,赔了钱就重新打工攒本钱,遭了灾就重新翻地种庄稼。
有人说他 “心大”,他说:“人生该走的弯路、该掉的陷阱、该撞的南墙,早晚都得经历,躲不掉。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你不害怕失去,就没人能奴役你。不瞻前顾后,心里有松弛感,干起事来反而更容易成。”
后来张叔重新做起了农产品生意,凭着一股 “不怕输” 的劲,慢慢做大,还开了个小收购站。他说:“以前总怕失去,攥得越紧越容易慌,反而做不好事。现在不怕了,大不了从头再来,心态松了,路子反而宽了。”
3、能量越高,越懂理解:允许不同,保护自己
村里的老支书,不管遇到啥人啥事儿,都能 “容得下”。邻居家的年轻人好吃懒做,别人都看不上,他却说 “年轻人总有迷茫的时候”;同事爱占小便宜,别人都躲着走,他却不卑不亢,合作时把账算清楚,既不得罪,也不委屈自己。
他说:“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难处,你要允许别人做别人,别对人性抱太高期待。理解不是纵容,是知道别人为啥这么做,然后通过规矩保护好自己的利益。这理解就像气垫里的空气,看着没用,却能让你的人生少很多颠簸。”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较真”,见不得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别人做得不合心意就生气,结果天天闹心。后来她学老支书,学着理解别人的不易,不再强求一致,合作时提前说清规则,反而少了很多矛盾,日子过得舒心多了。小芳说:“以前总想着改变别人,现在学着理解,才发现自己也轻松了,人际关系也顺了。”
4、重体验轻荣誉:过程沉淀,内心强大
村里的赵叔,年轻时是村里的 “种粮能手”,拿过不少奖状和荣誉证书,可他从没把这些当回事,奖状堆在柜子里,从来没拿出来炫耀过。别人说 “你可是拿过奖的人”,他说:“荣誉都是过去的,没啥用,谁也不会总盯着你的奖状看。关键是拿奖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种粮技巧,摸清了土壤脾气,变成了更懂种地的人,这才是最珍贵的。”
后来赵叔又学着种果树、开网店,虽然没再拿过啥荣誉,可他乐在其中,每天琢磨技术、跑市场,过得充实又开心。他说:“当你的心足够强大,经历足够丰富,就不会在意那些虚头巴脑的荣誉了,世界也会变得无比宽广。”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追荣誉”,为了拿个 “先进”,天天加班熬夜,结果身体累垮了,也没真正学到本事。后来他学赵叔,专注于过程和体验,踏实学技术、攒经验,虽然没拿到啥荣誉,可本事越来越强,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小李说:“以前觉得荣誉重要,现在才知道,体验和成长才是自己的,比啥都靠谱。”
5、不做第一个掀桌子的人:留有余地,日后好相见
村里的老支书处理矛盾,从来不会 “撕破脸”。有次两家因为宅基地闹得不可开交,都放狠话 “谁也别让谁”,可老支书始终没让场面失控,一边劝一边找解决办法,最后两家各退一步,虽然心里还有些不痛快,却没彻底翻脸。
老支书说:“世界是个大轮回,人和人的缘分说不准,今天闹僵了,明天可能还会再见,说不定还得互相帮忙。成年人的世界,要给别人留体面,也给自己留退路,哪怕心知肚明,也别做第一个掀桌子的人,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村里的小张以前总爱 “硬碰硬”,跟人有矛盾就翻脸,一点余地都不留,结果得罪了不少人,后来自己遇到难处,没人愿意帮他。后来他学老支书,遇到矛盾先冷静,不轻易翻脸,哪怕有分歧,也试着沟通解决,慢慢的,他的人缘好了,遇到难处也有人愿意搭把手了。小张说:“以前觉得翻脸痛快,现在才知道,留有余地才是聪明做法,给自己留条退路,日子才能过得顺。”
6、接受不欢而散:坦然面对,不强留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强求关系”。和朋友闹了矛盾,她拼尽全力去挽回,哪怕委屈自己;和合伙人理念不合,她也总想 “再试试”,结果越挽回越尴尬,越坚持越痛苦,最后不仅关系没保住,还添了一肚子气。
后来她妈跟她说:“这世上总有讨厌你的人,也总有留不住的关系,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有因果,不欢而散也是常有的事。坦然接受就好,越强求,事情越糟。”
小芳听了,慢慢学会了放手。和朋友闹矛盾,挽回不了就坦然告别;和合伙人理念不合,就和平分开,重新找志同道合的人。慢慢的,她不再为留不住的关系纠结,心态平和了,也遇到了更多真心待她的人。小芳说:“以前总怕失去关系,现在才知道,不欢而散不可怕,坦然接受,才能轻装上阵,遇到更好的人和事。”
7、做错事就弥补:不推诿,不后悔
村里的小赵,以前做错事总爱 “找借口”。给客户送错了货,他说 “路上太堵了”;算错了账,他说 “太忙了没注意”,结果客户不满意,合伙人也不信任他。后来老支书跟他说:“顺风顺水时谁都能做好,人和人的差距,就在做错事之后。别解释、别推诿、别后悔,赶紧想办法弥补,避免再犯,坏事才能变成好事。”
小赵听了,慢慢改了毛病。再送错货,他第一时间道歉,然后免费补送;再算错账,他立马补上差价,还主动核对所有账目。慢慢的,客户原谅了他,合伙人也重新信任他,他的生意也越来越顺。小赵说:“以前做错事就慌,总想着撇清责任,结果越搞越糟。现在做错了就弥补,不内耗不后悔,反而能积累经验,越做越好。”
8、提升认知:看透本质,化繁为简
村里的李婶,以前总觉得 “世事复杂”。看到别人种蔬菜赚钱,她也跟着种,却不知道人家懂技术、有销路;看到别人开网店红火,她也跟着开,却不知道人家会运营、懂推广,结果每次都跟风失败,总抱怨 “事情太难”。
老支书跟她说:“日光之下,没有新鲜事,你遇到的所有事,早就有人经历过,书里也写过无数次。想要看透本质,就得提升认知,特别是搞懂社会的底层逻辑,认知到位了,复杂的事情就简单了。”
李婶听了,开始每天抽时间看书,学种植技术、学电商运营、学为人处世,慢慢的,她的认知提高了,不再盲目跟风,种蔬菜前先考察市场,开网店前先学运营,结果生意做得越来越顺。李婶说:“以前觉得事情复杂,是因为认知不够,现在认知提升了,知道该怎么做,事情就简单多了。”
9、要么不发言,发言就坚定:立场鲜明,自带底气
村里的老支书说话,从来都是 “掷地有声”。村里开大会,讨论宅基地分配、灌溉设施修建,他要么不说话,一旦发言,就条理清晰、立场坚定,用 “肯定”“必须”“一定” 这样的词,从不模棱两可。
有人问他 “咋就这么有底气”,他说:“少说‘大约’‘差不多’‘可能’这样的废话,立场坚定才能让人信服。一个有底气、立场明确的人,走到哪里都没人敢随便欺负。自信是做人的底线,你自己都不自信,别人咋会尊重你?”
村里的小李以前说话总爱 “含糊其辞”,别人问他意见,他总说 “差不多就行”“可能可以”,结果没人把他的话当回事,也没人尊重他。后来他学老支书,要么不发言,发言就想清楚、说坚定,慢慢的,大家开始重视他的意见,也越来越尊重他。小李说:“以前觉得含糊点不得罪人,现在才知道,立场坚定才能自带底气,别人才会把你当回事。”
10、敢大声说话:拒绝讨好,取悦自己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委屈自己”。职场上,老油条让她帮忙加班,她不敢拒绝,只能硬着头皮干;生活中,别人让她做不喜欢的事,她不好意思说 “不”,只能勉强自己。结果,她天天活得累,还没人念她的好。
后来她表姐跟她说:“人这一辈子,只需要取悦一个人,就是自己。面对压榨,要敢大声说‘不’;面对不喜欢的事,要敢大声拒绝。别怕成为焦点,该发声的时候别退缩,你的底气,都是自己挣来的。”
小芳听了,开始学着 “大声说话”。老油条再让她无偿加班,她直接说 “我今天有事,加不了”;别人再让她做不喜欢的事,她果断拒绝 “我不喜欢,做不了”。慢慢的,没人再随便欺负她了,她也活得越来越舒展、越来越自信。小芳说:“以前总怕得罪人,委屈自己,现在敢大声说话、敢拒绝,才发现取悦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日子也过得舒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