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静宁,秋高气爽。
黑松沟的晨雾还未散尽,陈静正在院子里晾晒刚收获的土豆。她怀里抱着九个月大的小欢喜,孩子在她怀里咿咿呀呀地扭动着。
陈静,我来帮你。刘双喜从篱笆墙外走进来,他可是村里的老庄稼汉,正是抱孙子的年纪,看着小欢喜可爱,他是爱不释手。
刘叔,不用麻烦你。陈静说道。
说什么麻烦,擎苍不在,我和你冯叔都把你当自家人。刘双喜接过小欢喜,熟练地逗着孩子玩。
小欢喜看着刘双喜,咯咯地笑了起来。这一年多,刘双喜和冯伟经常来帮忙,孩子跟他们很亲。
冯伟也扛着锄头走了过来:陈静,地里的活我帮你看了,该浇水了。
冯叔,真是太谢谢你们了。陈静感激地说。
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冯伟摆摆手,擎苍为了咱们老百姓打仗,我们照顾你们娘俩是应该的。
正说着,村口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红军回来了!红军回来了!
陈静手里的木耙子的一声掉在地上。她快步跑到村口,远远地看见一队红军正在走来。
走在前面的几个人她认识——柳擎苍、吴新辉,狗娃,贺俊刚还有几个去年一起走的年轻人。
擎苍!她喊了一声,声音有些颤抖。
柳擎苍也看见了她,加快脚步走过来。他比去年瘦了很多,颧骨都突出来了,但眼神依然明亮。
静儿。他走到她面前,不知道说什么好。
孩子呢?他问。
在院子里,刘叔帮我看着。陈静领着他往家走。
回到院子里,刘双喜正抱着小欢喜。看到柳擎苍,他笑道:擎苍回来了,可把陈静想坏了。
柳擎苍接过孩子,动作有些生疏。小欢喜看着这个陌生的男人,突然地一声哭了起来。
不怕不怕。柳擎苍笨拙地拍着孩子的背,但孩子哭得更凶了。
陈静赶紧把孩子抱回去:她认生,慢慢就好了。
冯伟也走过来:擎苍,瘦了不少啊。
冯叔,您身体还好吧?柳擎苍问道。
好着呢,能吃能睡。冯伟笑道,就是陈静一个人带孩子不容易,不过大伙都在给他帮忙。
村民们都来看望归来的红军。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大家还是想给他们做点好吃的。
陈静在厨房里忙活,锅里煮着小米粥,旁边的小锅里炖着土豆。这已经是家里最好的东西了。
静儿,我来烧火。刘双喜的媳妇王小英走进厨房帮忙。
王婶,不用麻烦。陈静说。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王小英说,擎苍他们在外面吃苦,回来总得吃顿热饭。
院子里,柳擎苍正在和冯伟、刘双喜说话。
擎苍,这次回来能待多久?刘双喜问。
柳擎苍沉默了一下:可能时间不长,部队还有任务。
什么任务这么重要?冯伟问道。
迎接大部队。柳擎苍说,红二、四方面军要过来了,我们要在这里接应他们。
三大主力会师?刘双喜眼睛一亮,那可真是大喜事啊!
是啊,到时候我们的力量就更强了。柳擎苍说,蒋介石想消灭我们就没那么容易了。
正说着,村长王大爷走了过来。他今年60多岁了,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擎苍,听说你们要迎接大部队?王大爷问。
是的,王大爷。柳擎苍站起来。
那需要我们做什么?王大爷说,村里虽然穷,但只要你们需要,我们一定支持。
王大爷,我们啥都不需要,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柳擎苍说,部队来了,人会很多。
那我让大家收拾收拾自己家的地方,你们来了有地方住,我这就去组织村民准备。
不一会儿,村民们都行动起来了。有的打扫空房子,有的拿出家里的粮食,有的准备烧开水。
拴柱也来帮忙了。他今年12岁,是刘双喜的儿子。
柳大哥,我帮你喂马。拴柱看到红军的战马,主动提出帮忙。
好,谢谢你拴柱。柳擎苍摸摸他的头。
拴柱一边喂马一边问:柳叔,你们打仗辛苦吗?
辛苦是辛苦,但为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值得。柳擎苍说。
我长大了也要当红军。拴柱坚定地说。
好,有志气。柳擎苍笑道,不过现在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更好地为革命做贡献。
夜幕降临,黑松沟的夜空格外清澈,星星格外明亮。
柳擎苍家的院子里,几个红军战士围坐在一起。陈静端上来一锅小米粥,还有几个粗粮饼子,一盘炒土豆丝。
来,大家吃。陈静招呼着。
冯伟和刘双喜也留下来一起吃饭。
擎苍,这次回来,你们有什么打算?冯伟问道。
柳擎苍放下碗:主要是控制西兰大道,这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我们要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做准备。
西兰大道?刘双喜想了想,那不是通往兰州的路吗?
对,控制了这条路,我们就能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柳擎苍解释道。
那敌人不会来进攻吗?冯伟担心地问。
会的,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柳擎苍说,但我们有群众支持,一定能守住。
王大爷也来了,他带来了一壶自家酿的米酒。
来,喝点酒暖暖身子。王大爷给每人倒了一碗。
王大爷,您也喝。柳擎苍端起碗。
好,我们一起喝。王大爷举起碗,为了红军的胜利,为了三大主力会师!
为了红军的胜利!大家一起干杯。
这时,小欢喜在屋里哭了起来。陈静赶紧进去哄孩子。
这孩子,一天到晚就知道哭。她一边哄一边说。
柳擎苍也跟着进去了。看着妻子哄孩子的样子,他心里一阵酸楚。这一年多,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吃了多少苦啊。
静儿,苦了你了。
说什么呢。陈静看了他一眼,你在外打仗更苦。
孩子终于不哭了,在陈静怀里睡着了。
柳擎苍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小脸,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她们娘俩过上好日子。
第二天,红军战士们开始帮助村民干活。
柳擎苍带着几个战士去地里帮陈静浇水。虽然很久没干农活了,但他的动作依然熟练。
擎苍,歇会儿吧。陈静端着水走过来。
不累。柳擎苍接过水,一饮而尽。
旁边地里,吴新辉也在帮村民干活。他的妻子王氏抱着孩子在旁边看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新辉,你慢点,别累着。王氏说。
没事,这点活算什么。吴新辉擦了擦汗。
冯伟家的麦子该收了,几个红军战士主动来帮忙。
你们是客人,怎么能让你们干活。冯伟不好意思地说。
冯叔,军民一家亲,分什么你我。一个年轻的战士说。
刘双喜家的屋顶漏了,红军战士们找来材料,帮他修好了屋顶。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刘双喜感激地说。
刘叔,您平时帮我们照顾家属,我们帮您干点活是应该的。柳擎苍说。
中午,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给红军送吃的。虽然都是些粗粮、野菜,但大家都很用心。
王大爷带着几个村民来到红军驻地:同志们,这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你们收下。
王大爷,这太多了,我们不能收。柳擎苍推辞道。
怎么不能收?王大爷说,你们为了我们打仗,吃我们一点东西算什么。再说了,你们不是要迎接大部队吗?到时候人更多,我们还得准备呢。
正说着,村里的老中医李大夫来了,他带来了一些草药。
这些是治感冒发烧的草药,你们带上,路上用得着。李大夫说。
李大夫,太感谢了。柳擎苍接过草药。
拴柱也来帮忙了,他帮红军战士们洗衣服。
拴柱真懂事。一个战士摸着他的头说。
我长大了也要当红军。拴柱坚定地说。
好,等你长大了,我们欢迎你。战士笑道。
傍晚,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听红军战士讲故事。
战士们讲长征的故事,讲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入迷。
红军叔叔,你们真勇敢。一个小女孩说。
为了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我们什么都不怕。战士说。
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三天后的清晨,部队就要开拔了。
天还没亮,陈静就起来做饭。这次她拿出了家里所有的存货:小米、土豆、还有几个鸡蛋。
多吃点,路上用得着。她一边往柳擎苍的背包里塞东西一边说。
够了够了,装不下了。柳擎苍说。
小欢喜醒了,陈静把她抱起来。孩子看着柳擎苍,伸出小手要他抱。
柳擎苍接过孩子,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小欢喜,爹走了,要听娘的话。
孩子似懂非懂地看着他,小手抓着他的衣领。
院子里,冯伟和刘双喜都来了。
擎苍,路上小心。冯伟拍拍他的肩膀。
冯叔,刘叔,静儿和孩子就拜托你们了。柳擎苍说。
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她们的。刘双喜说。
村口,村民们都来送行。
其他红军战士的家属也在告别,哭声一片。
王大爷站在最前面:同志们,你们放心去吧,家里有我们。等你们打了胜仗,我们给你们庆功!
谢谢乡亲们!柳擎苍敬了个军礼。
部队开始出发了。柳擎苍走在队伍前面,不时回头看看。
陈静抱着小欢喜站在村口,挥着手。孩子似乎知道父亲要走了,突然哭了起来。
爹!爹!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孩子的哭声里充满了不舍。
柳擎苍停下脚步,转过身,最后看了一眼妻儿,然后大步向前走去。
村民们一直送到村外很远的地方,直到再也看不见队伍的身影。
陈静抱着孩子,眼泪止不住地流。她知道,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但她也知道,丈夫和战友们是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而战。总有一天,他们会胜利归来,那时候,黑松沟会真正地热闹起来,再也不会有离别之苦。
太阳升起来了,照在黑松沟的土地上。新的一天开始了,生活还要继续。陈静擦干眼泪,抱着孩子往回走。
她相信,总有一天,柳擎苍会回来的,所有的红军战士都会回来的。到那时,他们会在这里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世界。
而现在,她要做的就是好好活着,带着孩子,等他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