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次循环开始。
这一次,林启没有下达任何探索或测试指令。
他静静地站在主控台前,目光仿佛穿透了舰体,凝视着那片囚禁了他们千次的时空结构。
“零,”他的声音带着一种风暴过后的极致平静,“逆向解析循环协议的能量锚点。我们要利用启动循环的‘那一刻’,将‘缓冲区’直接烙印在现实基底上。”】
第一千零一次。
重置的眩晕感拂过,如同微风掠过湖面,只激起微不足道的涟漪。舰桥内一切如常,星图,倒计时,沉默而高效的团队成员。千次的重复,已将某种“程序化”的冷静刻进了每个人的骨髓。
然而,这一次,林启没有像过去一千次那样,在意识回归的瞬间就发出探索、测试或调整的指令。他甚至没有去看艾拉面前那代表维度护盾理论已然成熟的、不断优化的数据流,也没有理会雷眼中那迫不及待、渴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熊熊战意。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主控台前,身姿挺拔,却又带着一种承载了千次轮回的沉重。他的目光没有焦点,仿佛穿透了“远征号”厚重的合金舰体,穿透了冰冷真空,直接凝视着那片无形无质、却将他们牢牢囚禁于此的、名为“时间循环”的牢笼结构本身。
舰桥内异常安静,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低鸣。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林启的异常,那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压抑到极致的宁静。
雷忍不住想开口询问,却被王岩用眼神严厉制止。艾拉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若有所思地看向林启的背影。
良久,林启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仿佛将所有杂音都过滤掉的、风暴过后的极致平静,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舰桥中:
“零。”
“指令等待中。”
“逆向解析‘时间循环’协议启动瞬间,维系其存在的核心能量锚点,以及其对现实结构进行‘覆盖’和‘重置’的具体作用机制。”
这道指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死水,瞬间在众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逆向解析循环协议?!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林启不再满足于在循环内部寻找对抗“归零者”的方法,他直接将目标指向了循环本身!指向了那个由“元”留下、充满了未知与警告的、他们赖以生存(或者说被困其中)的终极机制!
“头儿!你……”雷失声惊呼,但后面的话却卡住了,因为他意识到,林启的想法虽然疯狂,却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一直待在循环里,就算理论完美,他们也永远无法真正拯救那个“外面”的、正在倒计时的地球!
艾拉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科学家的本能让她瞬间明白了林启的意图,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兴奋和更深层的恐惧:“你想……利用循环启动时,对现实进行强制‘覆盖’的那一瞬间?!”
“是的。”林启终于转过身,他的眼神清澈而锐利,如同擦去所有迷雾的寒冰,“循环协议启动时,会有一个极其短暂、但权限极高的、对现实基底进行‘写入’的过程。那是‘元’留下的力量,是超越我们理解范畴的、对因果律的直接干涉。”
他指向主屏幕上那个代表着维度护盾雏形的、由无数复杂公式和能量结构组成的模型。
“我们不再试图在循环‘内部’建造一个只能维持零点八秒的‘缓冲区’。”
“我们要利用循环启动的‘那一刻’,将‘缓冲区’的时空褶皱结构,直接……**烙印**在现实的结构基底之上!”
“让这个‘引导’和‘疏解’的属性,成为我们这片空间……新的、暂时的‘物理常数’!”
这个设想,比艾拉提出“引导”理论时更加疯狂,更加匪夷所思!
这不是在现有的规则下玩游戏,这是要直接修改游戏的底层代码!利用“元”留下的、用于保命的最终手段,去强行篡改现实!
王岩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在颤抖:“这……这太危险了!如果失败,如果干扰了循环协议本身……”
“如果失败,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循环重置,或者……我们连同这片空间一起,被循环的力量反噬,彻底湮灭。”林启的声音依旧平静,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但如果我们成功,哪怕只是将‘缓冲区’的属性成功烙印一个短暂的瞬间,哪怕只能将‘归零者’的第一次攻击引导开零点一秒——”
他的目光扫过所有人,最终定格在那血红的倒计时上。
“——那也将是人类文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对‘归零者’的法则,发起的**反击**!”
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
所有人都被这个宏大而恐怖的构想震慑住了。
利用神明(或者说“元”)的力量,去对抗另一个神明(“归零者”)!
这是一场他们无法理解层面的豪赌!
“零”眼中数据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奔泻,似乎在全力运算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与风险。片刻后,他冰冷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时间循环’协议能量锚点逆向解析……可行性,百分之九点七。风险等级:超越定义。成功将‘缓冲区’结构烙印于现实基底的预估成功率……低于百分之三。”
百分之九点七的可行性,低于百分之三的成功率。
这是一个绝望的数字。
但比起之前零的突破,这已经是黑暗中一道刺目的闪电!
雷猛地啐了一口,脸上露出了那种豁出一切的狞笑:“妈的,百分之三?够高了!总比在这鬼循环里老死强!干他娘的!”
艾拉用力点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狂热:“我们需要重新调整‘缓冲区’模型,让它更‘适应’循环协议的能量频谱!这需要结合‘元’理论中关于时间奇点的描述……”
王岩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梁:“制定应急方案。如果烙印失败,循环反噬,我们需要在意识湮灭前,尽可能将关键数据保存下来,留给……下一次循环。”
最终方案,在这一刻,被确立。
不再是在循环内寻找生路。
而是,**跳出循环的框架**,利用循环本身的力量,去搏那低于百分之三的、逆转一切的可能!
第一千零一次循环,远征舰队的目标,从探索与防御,变成了——
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