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次循环。
当重置的眩晕感如同宿醉般熟悉地袭来又退去,艾拉没有立刻扑向数据,而是闭眼沉默了整整十秒,仿佛在回忆某个至关重要的梦境。
她睁开眼,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平静:“林启,还记得第七十二次循环里,那颗被深渊能量撕碎的小行星吗?它的内部晶体结构在崩塌前瞬间……‘折叠’了。”
“结合虫族基因库里那些对抗‘归零’的远古记忆碎片……”
“我想,我们可能搞错了方向——维度护盾的关键不是‘抵抗’,而是‘引导’。”】
第一百次。
那将意识从虚无中重新“浇筑”回躯壳的扭曲感,已熟悉得如同呼吸。舰桥亮起,星图铺开,倒计时冰冷地显示着不足三十小时的数字。重复了九十九次的绝望场景,几乎要将每个人的感知磨出老茧。
然而这一次,艾拉的反应却有所不同。
她没有像以往那样,在意识回归的瞬间就立刻扑向控制台,让手指在数据和指令间飞舞。相反,她靠在椅背上,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闭上了眼睛,长长的睫毛在苍白的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她沉默了整整十秒,眉头微蹙,仿佛在意识的深海中最力打捞着某个稍纵即逝、却又至关重要的梦境碎片。
雷习惯性地准备执行预设指令,看到艾拉的异常,动作不由得一顿。王岩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林启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艾拉,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除了疲惫,更多了一种等待。一百次循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某些突破,往往诞生于这种看似“停滞”的沉思时刻。
十秒后,艾拉缓缓睁开双眼。她的眼神不再是之前那种数据狂人的灼热, nor 是深陷存在危机的迷茫,而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带着微弱火光的平静。她看向林启,声音清晰而稳定,甚至带着一丝奇异的、仿佛勘破迷雾后的了然:
“林启,还记得第七十二次循环吗?我们试图用高能光束刺激深渊能量,结果导致附近一颗小行星被失控的能量乱流彻底撕碎。”
林启眼神微动,点了点头。那是一次代价不小的失败,一艘护卫舰被波及重创。
“当时所有的传感器都聚焦在能量爆发和舰船损伤上,”艾拉继续说道,语速不快,却字字清晰,“但我刚才……突然想起了那颗小行星内部结构监测器,在它被彻底摧毁前,传回的最后一帧微观扫描数据。”
她调出一份被标记为“低优先级”、几乎被遗忘的数据碎片,将其放大。画面显示的是小行星内部某种特殊矿物的晶体结构,在毁灭性能量抵达的刹那,那些原本规整的晶格,并非被暴力摧毁,而是发生了一种极其短暂、极其诡异的……**自我折叠**。它们像是在瞬间坍缩进了更微观的层面,规避了大部分的能量冲击,尽管最终仍未能逃脱毁灭,但那个“折叠”的过程,清晰无误。
“看这里,”艾拉指着那瞬间的异常结构变化,“它不是被‘打碎’的,它是……‘躲开’了。”
然后,她调出了另一组复杂的数据流,那是从虫族基因库的远古记忆碎片中解析出的、一些关于它们的先祖在面对某种宇宙级灾难(几乎可以肯定是“归零”现象)时,种族内某些特殊个体展现出的、匪夷所思的生存记录。记录模糊不清,但隐约指向一种并非硬抗,而是“顺应”乃至“融入”灾难本身能量模式的奇特生理变化。
“我们一直试图建立一道‘墙’,去阻挡‘归零者’的维度打击,”艾拉的目光扫过林启、王岩和雷,最终定格在林启脸上,声音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笃定,“但我们可能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面对能直接改写物理规则的力量,任何基于现有规则的‘抵抗’,在它面前都如同纸张般脆弱。”
她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推论:
“维度护盾的关键,或许不是‘抵抗’。”
“而是——**‘引导’**。”
“就像水流,无法用石头彻底阻挡,却可以挖掘沟渠,引导它流向别处。我们需要创造的,不是一面坚不可摧的盾牌,而是一个……能够将‘维度打击’的能量和规则改写效应,引导、疏解、甚至暂时‘存储’起来的……**结构化时空褶皱**!”
这个想法太过大胆,甚至带着一丝疯狂。不是防御,而是引导?将那种足以抹除存在的力量,引导到何处?
舰桥内一片寂静。
雷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无法评价这个设想。王岩眉头紧锁,迅速思考着这种“引导”在战术上的可能性与风险。
林启没有说话,他死死盯着艾拉展示的那帧晶体“折叠”的图像,又看向虫族远古记忆碎片中那些模糊的“顺应”记录,脑海中,前九十九次循环中所有关于“归零者”攻击模式、空间锁死“间隙”、深渊能量特性、乃至“元”理论中涉及高维时空描述的知识碎片,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碰撞、重组!
一道道思维的闪电在他疲惫却燃烧的脑海中炸开!
是了!为什么“归零者”的攻击和空间锁死之间存在那个极其短暂的“间隙”?因为它在切换模式!从“抹除”到“锁定”,这中间必然存在一个能量重新配置或规则覆盖的瞬间!而这个瞬间,就是“引导”的可能窗口!
为什么深渊能量如此狂暴却能维持某种结构?因为它本身就蕴含着扭曲时空的特性!那颗小行星晶体的“折叠”,正是物质在极端时空压力下的一种本能“引导”!
虫族远古先祖的“顺应”,更是一种生物本能层面的、对毁灭性能量的“引导”和“转化”!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仿佛被一道无形的线串联了起来!
林启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第一百次循环以来最炽烈的光芒,那是一种在无尽黑暗中终于窥见一丝微光的激动!
“艾拉!立刻基于‘引导’理论,建立初步数学模型!优先模拟如何利用时空褶皱,制造一个短暂存在的、能够偏转或吸收低强度维度打击的‘缓冲区’!”
“‘零’!调动所有剩余算力,配合艾拉进行模拟!同时,重新分析所有循环中记录的‘归零者’攻击数据,尤其是能量频谱和规则改写的前奏波形!”
“王姐,雷!准备进行小规模、超短距的实境测试!我们需要验证这个想法,哪怕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一步!”
命令如同连珠炮般下达,带着一种久违的、近乎破釜沉舟的急切!
第一百次循环。
他们没有找到一击制胜的武器。
但他们找到了一条可能通往答案的、全新的路径!
维度护盾,第一次,从绝望的构想,变成了一个拥有理论雏形的、可以触碰的目标!
团队的疲惫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希望注入了新的能量,所有人再次行动起来,朝着那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曙光,发起了第一百次的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