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师汗王?早回去了。”萨哈答道。
阿柴似乎松了口气,这才问:“骨都侯现在何处?为何找我,你知道吗?”
“骨都侯依旧坐镇伊吾卢,不知寻你何事,但军中都在传你打伤同僚,闯关跑了。”萨哈道:“柴哥,你先养着伤,若觉得不妙,就别去理会。”回头对一齐将阿柴带回的手下虎脸道:“不许对外说带回来的马匪是柴将军,知不知道!”
“是!”几人异口同声回答。
阿柴感激问道:“多谢弟兄们。这些日子,你们怎么样?”
萨哈嘟哝道:“柴哥,你是咱们的顶梁柱,你都跑了,我们还能怎样?无非是赐些酒肉,赏点银钱。人还是原来那么些人,也不给补齐,这不?又叫我领兵打马匪去了,不然还碰不着你呢!”
萨哈走后,阿柴暗忖:“骨都侯那夜显然要在沙罗多、右贤王面前保我;既要保我,绝不会因为我打伤了几个兵卒便要我性命,顶多杖责,忍忍便过去了。就算是关起来,也总有个时日。”
思量再三,阿柴决定赌上一把,去见骨都侯。“否则,我当真无处可去了,就算在萨哈这,也不可能躲一辈子。总不能回去打柴吧!”
…………
汉都长安。
“西北急报——玉门失守!”
声声疾呼,从城门到宫门,再到大殿,经由卫兵,到禁军,到内官,传到汉帝和百官耳中,朝堂震动!
高义在殿外等候。
汉帝宣高义觐见。
高义风尘仆仆,双唇干裂,两眼布满血丝,身后跟着一名约摸五十岁上下的中年汉子。两人跪下,高义拜道:“玉门关功曹高义叩见陛下!”
汉帝问道:“你身后跪者何人?”
不等高义作答,那汉子声如洪钟,自报家门道:“微臣乃张掖军侯郑吉,高功曹路过张掖,微臣奉太守之命,领部下精兵一路随同护送高功曹面见陛下!”
高义泣告:“陛下,臣未能助东方将军守住玉门关,罪该万死!门户既失,东方将军命微臣千里驱驰,将战情报与陛下,臣不敢怠慢。将军遗命完成后,臣愿亲自领死!”
汉帝大惊,起身问:“你是说,东方将军已然身故?”
不等高义回答,朝堂上一名白发老将军激动道:“陛下,玉门关若失,依东方老头儿那性格,绝不会忍辱就擒,更不会苟且偷生!”说罢垂泪,按剑的右手剧烈颤抖。
众官闻言悲伤,嗟叹不已。
汉帝深吸一口气,转问高义:“边情如何,速速报来。”
“回陛下,臣目前所知,乃是中秋前夜,匈奴撕毁和约,联合车师汗国突然进犯,先派一支轻骑强攻定西寨,平西守将肖离墨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连夜驰援。赶到时,定西寨已陷;敌军精锐尽伏于平西寨外,趁守备空虚,一举攻破,随后马不停蹄绕到玉门关城,攻下,攻下……”
朝堂哗声一片,高义已泣不成声。
汉帝疑道:“东方将军威震西域,老成稳重,镇关数十年,向来无事,今番何至于此?”
“回陛下,战事委实突然!匈奴和车师显然是精心谋划,有备而来!微臣不敢推责,我朝与匈奴签过和约之后,玉门上下,将士们确也有所懈怠。此外,微臣一路盘算,军中肯定出了奸细内应,否则任凭怎的,也不至溃于一夕之间!”
“奸细何人?你可推知?”汉帝大怒!
高义答道:“陛下恕罪,微臣尚未推知。”
这时朝上一名文官奏道:“陛下,臣闻东方将军前些年收了个胡人作侍卫,就是高功曹口中的平西守将肖离墨;今年这个肖离墨又从车师带回来几个亲眷,东方将军尽皆收纳,还升其中一个去了定西寨做都尉。如今,一关两寨都失陷了……”
话音未落,先前的白发将军怒喝:“你什么意思!”
那文官呛道:“霍将军,我的意思陛下不问,便轮不着你问!”
朝堂登时吵成一片。汉帝怒而拍案斥道:“够了!”
殿内鸦雀无声。汉帝问:“高功曹,你怎么看?”
高义道:“陛下,东方将军收胡将不假,但肖离墨有汉人血统,一心向汉,忠义无双;后来的都尉柴里木也是气冲霄汉的勇武之人,事发当夜,他值守寨门,有幸存兵士亲见,他与破门敌军死战,是玉门一役最早捐躯的人!敌军恨之,甚至纵火烧尸,惨不忍睹啊!”
“那肖离墨在何处?唤来长安,朕亲自问话!”
“东方将军命微臣回都面见陛下,命肖校尉去敦煌通报军情。肖校尉的几名部下途中赶上微臣,据他们说,肖校尉不忍弃东方将军而独生,中途返身又杀了回去,怕是也已殁于关内……”高义哽咽回答。
殿内百官议论纷纷,汉帝轻叹一声,默然不语。
高义向前跪进一步道:“陛下,玉门关虽失陷,然东方将军率全体将士浴血捐躯,不辱大汉名节!臣斗胆,请陛下厚恤阵亡将士家眷!”
“捐躯将士,朕自然不会忘,亦不能忘。”汉帝道,语速低缓而有力:“但如何应对当前局面,才是现今的首要问题。诸位爱卿意下若何?”
这一问,殿上众将目眦尽裂,须发皆张,一个个怒火中烧,皆言匈奴背约犯境,天地不容,恨不能立刻挺枪跃马,领军西征;文官也都纷纷附和。丞相及少数官员主张冷静的声音被全然压制。
汉帝一筹莫展,待得纷争稍平,还是转问高义:“高功曹,你是唯一亲历玉门一役之人,情况你最清楚。若是由你决断,你当如何?”
“陛下,众将军义愤填膺,士气可用。然而交战当日,曾有校官欲往敦煌、阳关求援,被东方将军拦下。将军说,敌军有备而来,不知其最终所图,冒然出兵,只怕反中诡计,还是以不变应万变,通令各处稳固防守,避其锋芒为上!”高义答道。
“朕问的不是东方将军,朕问的是你!”
“微臣以为,东方将军言之有理!”
一年轻将领站出来嚷道:“你怎的恁多顾虑、畏首不前?匈奴人师出无名,不也照样强犯我境?陛下,臣请发王师一万,即刻出征,定将玉门关夺回,献于御前!”
汉帝若有所思,似被打动。高义忙叩首道:“陛下,匈奴、车师并非师出无名!”
此话一出,百官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