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过后,城市褪去了冬日的寒意,街边的柳枝抽出嫩绿的新芽,阳光透过写字楼的玻璃,在林薇薇的办公桌上洒下一片明亮的光斑。她刚结束一场与高校创业联盟的视频会议,手机便收到了陆承宇发来的消息:“晚上有空吗?想跟你聊聊陆氏最近的一个新项目想法。”
林薇薇看着消息,指尖快速回复:“当然有空,晚上回家聊,我做你爱吃的糖醋排骨。”放下手机,她的思绪不自觉地飘向了去年——那时她的校园业务部刚通过“人才孵化计划”扩充团队,而陆氏的城南地产项目也正进入招商阶段,两人各自忙碌,却总会在睡前分享彼此的工作进展,偶尔还会为对方的项目出谋划策。如今,陆承宇特意提出要聊“新项目想法”,想必是有重要的计划。
傍晚时分,林薇薇提前下班回家,刚走进厨房准备食材,就听到门锁转动的声音。陆承宇提着公文包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难掩的兴奋,他放下包,径直走到厨房门口,从身后轻轻环住林薇薇的腰:“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早?”
“想早点回来给你做饭,顺便听听你的新项目。”林薇薇笑着转过身,帮他整理了一下领带,“到底是什么想法,还得特意跟我聊?”
陆承宇拉着她走到客厅沙发坐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到她面前:“你先看看这个,是陆氏今年的重点规划——我们想在高校周边拿几块地,打造集居住、办公、商业于一体的‘校园生活综合体’,但目前卡在了差异化定位上。现在很多地产公司都在做高校周边项目,要是没有独特的亮点,很难吸引目标客群。”
林薇薇接过文件,仔细翻看起来。文件里详细标注了陆氏意向拿下的三块地块位置,分别位于本市三所重点高校附近,周边交通便利,但周边已有的商业和居住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学生和年轻教师的专属服务。她抬起头,看向陆承宇:“你们的目标客群是学生和年轻教师?那是不是可以结合校园资源,增加一些创业或学习相关的配套?”
“我也是这么想的,”陆承宇眼睛一亮,“你之前提到林氏正在推进‘校园创业孵化平台’,帮助学生创业者对接资源、提供指导,但一直受限于场地,很多优质项目因为没有合适的办公空间无法落地。如果陆氏的‘校园生活综合体’能为你们的孵化平台提供场地支持,打造专属的‘校园创业园区’,是不是既能解决你们的场地问题,又能为我们的项目增加差异化亮点?”
林薇薇瞬间明白了陆承宇的意图——这不仅是陆氏地产项目的突破点,更是林氏与陆氏跨领域合作的契机。林氏的“校园创业孵化平台”自去年启动以来,已收到近百份学生创业计划书,其中不乏涉及文创、教育科技、校园服务的优质项目,但受限于场地,只能为创业者提供线上指导,无法落地线下办公和产品展示空间。而陆氏的地产项目若能配套“校园创业园区”,不仅能为创业者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办公场地,还能吸引学生创业者、年轻教师入驻综合体,带动周边商业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这个想法太好了!”林薇薇激动地握住陆承宇的手,“林氏的孵化平台刚好需要线下场地,而陆氏的项目需要差异化亮点,我们完全可以合作。而且林氏还能利用校园市场的推广资源,帮你们的综合体做宣传——比如在高校内举办创业路演、校园招聘会,吸引学生和年轻教师关注,甚至可以为入驻的学生提供租房优惠,双向互利。”
两人越聊越兴奋,从合作模式到具体细节,不知不觉就聊到了深夜。第二天一早,林薇薇就带着合作初步方案,向林氏集团董事长——也就是她的父亲林建国汇报。林建国听完后,赞许地看着女儿:“这个合作思路很有远见,既拓展了林氏孵化平台的线下场景,又能借助陆氏的地产资源扩大影响力,还能促进校园经济发展,一举多得。你尽快和陆承宇对接,把合作方案细化,我会安排集团法务和财务部门配合你们。”
得到父亲的支持后,林薇薇立刻与陆承宇沟通,两人约定一周后召开双方企业的首次合作洽谈会。为了让方案更具可行性,林薇薇还特意召集团队核心成员和高校创业联盟的代表开会,收集他们对“校园创业园区”的需求——创业者希望园区能配套会议室、产品展示区、共享实验室;高校代表则希望能增加校企合作办公室,方便学校与创业项目对接;而学生群体则期待周边能有平价食堂、24小时自习室等生活配套。
这些需求被一一纳入合作方案中。在双方企业的首次洽谈会上,陆氏地产板块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校园生活综合体”的规划:在综合体内部划分出15%的区域作为“校园创业园区”,为林氏孵化平台的优质项目提供免费办公场地,租期最长可达2年;同时配套建设共享会议室、产品展示中心、校企合作办公室,并引入24小时自习室和平价餐饮品牌,满足学生和创业者的生活需求。
林氏则提出,将为陆氏的综合体提供全方位的校园推广支持:利用林氏在高校内的合作资源,举办“校园创业大赛”,优胜项目可直接入驻创业园区,并获得林氏的投资扶持;同时为综合体的租赁业务背书,向高校学生和年轻教师推出“创业人才租房补贴”——入驻创业园区的创业者和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年轻教师,可享受每月300-500元的租房补贴,补贴由林氏和陆氏共同承担。
“我们的合作不仅是企业间的互利,更是对校园经济的助力。”林薇薇在洽谈会上补充道,“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和校园周边配套建设,我们的合作项目完全符合政策导向,甚至有可能申请到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降低双方的运营成本。”
陆氏集团总裁,也就是陆承宇的父亲陆明远,对这个观点表示认同:“我们做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这个合作项目既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又能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为年轻教师改善居住条件,还能得到政府的认可,是真正的‘三赢’。”
首次洽谈会圆满成功,双方很快成立了专项合作小组,由陆承宇和林薇薇分别担任组长,负责推进项目的落地。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合作小组频繁对接——陆氏的设计团队根据林氏提供的创业者需求,优化了“校园创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增加了共享实验室和直播工作室(针对林氏孵化的电商类创业项目);林氏则联合高校就业办,开展了“校园创业需求调研”,收集到近2000份有效问卷,为创业园区的入驻标准和扶持政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在双方的共同推动下,合作项目很快迎来了第一个重要节点——陆氏成功拍下位于A大附近的地块,并举行了“校园生活综合体”的奠基仪式。奠基仪式当天,当地政府分管教育和经济的副市长亲自出席,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陆氏与林氏的合作:“这个项目将地产开发与校园创业、人才服务相结合,既解决了大学生创业的场地难题,又优化了高校周边的配套环境,为促进校园经济发展、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奠基仪式结束后,林氏的“校园创业孵化平台”立刻启动了首批入驻项目的招募。为了吸引优质项目,林薇薇团队推出了“创业扶持大礼包”——入驻项目可享受2年免费办公场地、林氏提供的创业导师指导、陆氏综合体的免费宣传资源,以及最高50万元的种子基金支持。招募信息一经发布,就收到了来自全市12所高校的87份创业计划书,经过专业评审团(由林氏高管、高校教授、资深投资人组成)的多轮筛选,最终选出15个优质项目,作为首批入驻“校园创业园区”的项目。
这些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有来自A大的“校园文创设计”项目,专注于开发高校专属的文创产品,如笔记本、徽章、帆布袋等;有来自理工大学的“智能校园服务”项目,开发了一款整合校园缴费、课程查询、失物招领功能的App;还有来自师范大学的“在线教育辅导”项目,针对中小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服务。
为了帮助这些项目快速落地,林薇薇团队还组织了“创业训练营”,邀请行业专家为创业者讲授商业模式设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并安排林氏和陆氏的高管担任创业导师,一对一指导项目发展。陆承宇作为导师之一,负责指导“智能校园服务”项目,他结合自己在地产和科技领域的资源,为项目对接了技术开发团队,还建议他们将App与陆氏的“校园生活综合体”结合,增加“租房预约”“周边商户优惠”等功能,拓展项目的服务范围。
随着“校园生活综合体”的建设推进,林氏的推广资源也开始发挥作用。林薇薇团队在A大举办了“校园创业路演”,邀请首批入驻的15个项目进行展示,吸引了近千名学生和20多家投资机构参与。路演现场,“校园文创设计”项目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贴近学生的产品,不仅获得了50万元的投资意向,还与A大的校团委达成合作,成为学校官方文创产品的指定开发商。
同时,林氏与陆氏联合推出的“创业人才租房补贴”也受到了年轻教师的青睐。A大的年轻教师李老师,刚入职一年,一直因为高校周边房租高而烦恼,看到补贴政策后,立刻申请了陆氏综合体的公寓:“这里离学校只有10分钟路程,公寓配套齐全,还能享受每月500元的补贴,比我之前租的房子划算多了。而且楼下就是创业园区,偶尔还能和学生创业者交流,对我的教学也有帮助。”
短短半年时间,陆氏与林氏的合作就取得了显着成效:陆氏的“校园生活综合体”尚未建成,就已经有超过300名学生和年轻教师预约租房,首批15个创业项目的预订单金额累计超过200万元;林氏的“校园创业孵化平台”影响力大幅提升,不仅吸引了更多高校加入合作,还获得了政府的2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当地政府更是将该项目列为“校园经济发展示范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经验。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陆承宇和林薇薇也收获了很多感动。有一次,两人一起去“校园创业园区”的建设现场考察,遇到了“校园文创设计”项目的创始人小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小张兴奋地向他们展示自己设计的A大文创产品样品:“如果不是你们提供的免费场地和导师指导,我的项目根本不可能落地。现在已经有3所高校跟我们合作,下个月就能批量生产了!”
看着小张眼里的光芒,林薇薇转头看向陆承宇,两人相视一笑。他们都明白,这次跨领域合作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企业间的利益共赢——它为年轻人的梦想提供了土壤,为校园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让他们在并肩奋斗的过程中,更加理解彼此的事业追求,让感情变得更加深厚。
年底的时候,陆氏与林氏的合作项目迎来了第二个重要节点——“校园生活综合体”的一期工程(包括“校园创业园区”和部分公寓、商业配套)正式竣工。竣工仪式当天,首批15个创业项目集体入驻园区,陆氏也迎来了首批租户。看着创业者们在崭新的办公空间里忙碌的身影,看着年轻教师们搬进温馨的公寓,林薇薇和陆承宇的心里满是成就感。
“我们的合作才刚刚开始,”陆承宇握住林薇薇的手,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未来,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模式复制到其他城市,帮助更多的学生创业,为更多的年轻人才提供支持。”
林薇薇点点头,眼底满是期待:“是啊,这不仅是我们两家企业的合作,更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把这个项目做得更好,让更多人受益。”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校园生活综合体”的建筑上,为这个充满活力的地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陆氏与林氏的跨领域合作,就像一颗种子,在春天种下,在秋天收获,不仅结出了企业发展的果实,还为无数年轻人的梦想插上了翅膀,也为这座城市的校园经济发展书写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