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暗了下来,方梅丽一家吃过晚饭,袁新康把车开到俞继红家门口接她们。
“梅丽,我们过来就好了,还要你们来接。”
“都带着东西呢,我们到门口你提上来就好了。”
俞继红和方瑜把东西提出来,袁新康拿到车上。袁婷婷已经在里面坐着了,见她们上来,往旁边挪了挪,“方瑜姐,你坐我旁边。”
引擎发动,车子颠簸着驶出村子,只剩轮廓在夜色里晃动。
方梅丽坐在副驾驶室转过头来说,“本来想着吃了午饭就回县城开店,家里来了一拨客人,又不好走了。”
“一年到头都在忙,也不差这一个下午。”俞继红说。
“是呀,门一开又要看到今年的大年三十了。”
“开店就这样,开店容易守店难。你也守了这么多年了。”
“是啊,一做都做了这么多年,几年了?我结婚那年开始的,84年,都15年了。”
方梅丽和俞继红聊着,袁婷婷和方瑜在一起也嘀咕着。
车子驶上柏油路,平稳了许多。车灯在夜色里划出两道光带,小面包车载着满车的闲聊,朝着县城的方向驶去。
到了县城,在楼梯口的树旁边停下来,袁新康下车把她们的东西拿下来,“我们一起拿上去。”方梅丽下来说。
“不用,不用,我和方瑜俩人刚好一趟能拿上去。”俞继红说,“哦,梅丽,你们上来坐下。”
“不了,不了,家里拿了这么多东西过来,我们也得回去整理下。”
“那行!”
打开房间门,房间小,这几天都关着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刚才跟梅丽在车上聊,我们这几天,在开学前没事先去看看房子。”
“过几天就买吗?”方瑜问。
“趁着没开学这几天有空先看下,有合适的到时早点买,这里住了半年,我也挺喜欢的,但我们买了,住自己房子就不用付房租,你也有个自己的房间。”
“好。”
正月的县城街道,还浸在年的余韵里。红灯笼在商铺门口晃着,偶尔有几声迟来的爆竹响,炸得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硝石味。
余继红和方瑜去这几天跑遍了县城的大小小区,从老巷子里的砖木房,看到新开发的单元楼,腿都跑酸了,心里却是欢喜的。
“妈,我觉得看房挺有意思的,不知道接下来要看的是怎样的房子,打开门会是怎样的场景?”方瑜还在兴奋地回味着刚才那套房子的阳台。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俞继红笑着回应,“以前在乡下,就想着有钱了造一间和大家差不多的房子,哪见过这么多不一样的格局。”
“对,就像昨天那个带小院子的一楼,老太太在院里种了那么多月季花,夏天肯定特别好看。还有今天这个阳台,冬天晒晒太阳,简直太舒服了。”
“货比三家,买房是大事,要环境,要价格合适。上来吧,我们再去看下一套。”
方瑜坐上自行车后座,把脸贴在妈妈的后背上,闻着了她身上淡淡的味道,心里踏实又温暖。
最后,看中了方梅丽顾客介绍的的,一套70平的两室一厅,推开那扇刷着淡绿色油漆的木门,一股清爽的空气扑面而来,没有老房子的霉味,只有新石灰和木头的淡淡气息。
进门的左边是客厅,右边是厨房,客厅外有朝南的阳台,阳台上洗衣槽和晾衣杆,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暖暖地洒在地上,晒得人身上发懒。方瑜一眼就爱上了这里,想象着冬天搬个小躺椅晒太阳,夏天傍晚晾上刚洗好的衣裳。
“这套房子也没住多久,还保养的很新,我女儿女婿爱干净,装修用的都是好材料,他们是去市里上班,想在市里买房才卖的。”原房主的妈妈说。
俞继红站在客厅中央打量,方瑜在卧室门口探着头往里面瞧,俞继红走过去,笑着问,“觉得怎么样?”
“挺好的。”方瑜也很满意。
“大姐,房子我们看着也挺喜欢的,价格上能不能跟你家女儿商量一下,再便宜点。”俞继红跟她还价。
“不贵的,这里周围环境好,我们买的时候可不便宜,你也是熟人介绍我们没多喊价的。”
“大姐,你帮我们再问一下你家女儿女婿,这卖出去的房子就像嫁出去的女儿,买的人把房子爱惜的好,你哪天有空了来坐坐,看着也舒坦。”
“你可能说,看着你们俩也是讲究爱干净的人,会把房子整理好的,我也跟我女儿女婿说说看。但是这房子是他们的,我是做不了主的,还要他们自己决定。”
“好的,不急,我们要买也是下个月再买,等我女儿满18周岁,买在她名下。”
那个大姐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柔了,她看着俞继红,眼里是一种瞬间被理解的共鸣。
大姐沉默了几秒,像是在回想什么,叹了一口气,语气带着点感慨,“你想的远,当妈的总想着怎么护着女儿。”
俞继红看着她一笑没回答。
大姐伸手拍了拍俞继红的手背,“行,我懂,时间上我跟我女儿他们说下,他们现在也还在看房,尽量再等等,价格上我也说了,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思。”
“好的,大姐,麻烦你了。那我们先回去。”
回去的路上,方瑜问,“妈,买房子的钱是你和爸爸辛苦赚的,为什么房子要写我的名字?”
“傻姑娘,我们家的东西以后不都是给你的,直接写你的名字好了。妈要给你一个安稳的家,不管以后怎样。都让你以后在县城里,住的踏踏实实的。”
话题又聊回到房子上,“这个房子买来我不用再花钱装修,打扫一下就能住,又省了装修的钱,而且,也省去了装修的功夫,一开学我们就没时间了。”
时间也确实是快开学了,幼儿园开始报名,俞继红还是和方瑜一个班,老师们开始布置教室迎接小朋友,保育员来搞卫生。
老生家长报了名就带回家去,等上课了再来,一些新来的小朋友,家长会带他们过来,瞧瞧教室,熟悉一下环境。
俞继红拿着抹布在擦活动室的玻璃。
“继红?”旁边传来一声试探,“是继红吗?”
俞继红猛地回头,手里的抹布险些滑落。旁边是娘家村里的邻居秀凤,牵着个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