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的手刚捏住那根细小的电机轴,陈浩就一把拍在她肩膀上。
“先吃饭。”
她抬头,眼部指示灯闪了一下,没动也没说话。
“你再蹲下去,屁股要贴地了。”陈浩把空盘子往旁边一放,“孩子明天还能找你做机器人,但饭凉了可没法重热。”
苏珊走过来,手里还拿着那几件手工艺品。“美食区那边刚开张,我看有几张小桌子还没人坐。”
卡尔站在原地,目光仍盯着远处科技展区的主机方向。他手里温度计的读数稳定,但眉头一直没松开。
“走吧。”苏珊轻轻推了他一下,“你总不能一边看机器一边吃饭,又不是长了三只手。”
卡尔迟疑两秒,点了下头。
四人穿过人群,香气越来越浓。烤肉的油滴落在加热板上的噼啪声,炖锅咕嘟冒泡的声音,还有人笑着喊“加辣”的声音混在一起。一个摊位前飘出焦糖味,另一个冒着咸香的汤气。
角落里有张圆桌,周围没几个人。椅子歪着,桌上还有前一批客人留下的油渍和碎屑。
“我来擦。”苏珊从包里掏出一块布,抹了两下桌面。
卡尔把椅子摆正,动作利落。陈浩直接一屁股坐下,伸了个懒腰。
“总算有个落脚地。”他说。
娜娜最后一个坐下,工具包放在脚边。她的手指还在微微动,像是刚才组装的动作没完全停下来。
“你现在满脑子是不是电路图?”陈浩笑。
“我在计算电机扭矩与微型关节的匹配度。”她说,“但也可以切换到其他模式。”
“那就切到‘吃货模式’。”陈浩招手叫来一个服务员,“来四份特色拼盘,再来点喝的,解腻的那种。”
菜单是手写的,纸都皱了。上面画了几道菜的样子,名字也起得花里胡哨:“星尘卷”“地核烧”“云雾冻”。
“这些名儿是谁起的?”陈浩念完直摇头,“跟考试时瞎编答案一样。”
“命名者希望增加神秘感。”娜娜说,“数据显示,名字越奇怪,点单率越高百分之十二。”
“所以大家是冲名字吃的?”苏珊笑了,“那咱们基地以后发公告都改成‘暗夜指令:请于黎明前完成灌溉’算了。”
“我觉得能行。”陈浩点头,“听着就紧迫。”
拼盘很快端上来,颜色丰富。金黄的饼块,深紫的条状物,半透明的凝胶,还有一小撮绿色粉末撒在上面。
“这绿的是啥?”陈浩用筷子戳了戳。
“星苔粉。”娜娜看了一眼,“生长在北面岩壁背光处,富含微量元素,常用于补充矿物质。”
“听着像药。”陈浩夹了一点尝,“咦,还挺香。”
“经过发酵处理,去除了苦味。”娜娜说,“最早是应急口粮,后来有人发现配饼吃不错,就成了调料。”
“逆境出美食啊。”苏珊夹起一块“星尘卷”,外皮酥脆,咬开里面是丝状纤维,“这个呢?”
“星纹薯制成的酥皮。”娜娜回答,“原生种只能在石缝里活,产量极低。第三次改良后成了主粮替代品,现在做成点心,象征基地从挣扎到稳定的转变。”
“你还真能讲。”陈浩咽下一口,“别光说,你也吃。”
“我不需要进食。”娜娜说。
“但你可以体验。”苏珊把一小块果冻推到她面前,“试试这个,蓝浆藤做的,卡尔救过的那种。”
娜娜看着那块蓝色半透明的东西,指尖轻碰表面。
“温度十九度,弹性系数适中。”她取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咀嚼两下,“甜度感知明显,口感滑润。”
“评价呢?”陈浩问。
“符合人类对‘好吃’的定义。”她说完,又补了一句,“情绪反馈值较高。”
“那就是喜欢。”苏珊笑。
陈浩夹起一根炸得金黄的条状食物,闻了闻。“这玩意儿叫‘地核烧’,听着像能把胃烧穿。”
“主要原料是深根茎类植物。”娜娜继续解说,“耐旱耐寒,能在贫瘠土壤存活,过去是冬季储备粮。现在加入香料油炸,成为节日食品,代表坚韧不拔。”
“难怪这么辣。”陈浩咬了一口,脸立刻皱起来,“谁受得了这个?”
“适应期平均为三天。”娜娜说,“第一次尝试的人中,百分之六十八会在五秒内喝水。”
陈浩果然抄起杯子猛灌一口。
“你别说,越辣越想吃。”他放下杯子,“像极了考试不及格那天的心情——难受,但还得硬扛。”
苏珊笑出声,连卡尔嘴角也抽了一下。
“你们别光坐着。”陈浩转头对卡尔,“你也挑一个。”
卡尔看了看,夹起一块浅黄色的炖菜。
“这是‘暖岩羹’。”娜娜说,“用火山口附近采集的菌类熬制,加热后释放热量缓慢,曾用于低温作业人员保温。现在寓意温暖与延续。”
卡尔慢慢吃完,放下勺子,没说话。
“怎么样?”陈浩问。
“味道稳定。”卡尔说,“火候控制得不错。”
“夸厨师呢还是夸菜呢?”苏珊笑。
“两者一致。”卡尔顿了顿,“如果火候差一度,菌类结构会破坏,口感下降。”
“你看,他又开始分析了。”陈浩对娜娜说,“能不能让他闭嘴五分钟,专心吃饭?”
“建议不可执行。”娜娜说,“卡尔的认知模式与语言输出高度同步,抑制表达会导致注意力分散。”
“那你还不如不说。”陈浩翻白眼。
苏珊把带来的手工艺品摆在桌上。一朵金属丝缠绕的蓝藤花,一个小飞船,还有一个歪歪扭扭的机器人。
“当装饰。”她说。
“这机器人挺像样。”陈浩指着那个短腿圆脑袋的,“等等,这不是我?”
“孩子做的。”苏珊笑,“说是观察你很久了。”
“那他观察力挺准。”陈浩摸摸自己肚子,“就是没把我吃东西的样子画上去。”
娜娜伸手碰了碰那朵金属花,指尖顺着茎秆滑到花瓣边缘。
“树脂片折射率为一点四八。”她说,“与晨光角度配合,能产生轻微虹彩效应。”
“你就不能说它好看吗?”苏珊无奈。
“好看。”娜娜停顿两秒,“评分依据:色彩协调性、结构完整性、情感投射强度。”
“行吧。”苏珊摇头,“至少这次没提数据。”
陈浩夹起最后一块“云雾冻”,半透明的胶质颤巍巍的。
“这玩意儿真能吃?看着像实验室废料。”
“由高空凝露提取物制成。”娜娜说,“最初用于空气湿度监测,后来发现冷却后形成凝胶,可食用,象征资源循环利用。”
“听着环保。”陈浩咬了一口,“哇,化了。”
“在三十七度体温下会自然溶解。”娜娜说。
“所以吃进嘴就没了?”陈浩咂咂嘴,“那我是不是白吃了?”
“营养成分已被吸收。”娜娜说,“浪费率为零。”
“你还真计较。”陈浩笑。
桌上的盘子渐渐空了。油渍还在,但没人管。远处传来笑声,有人举着彩色饮料跳舞,孩子们追着吹泡泡的人跑。
苏珊把最后一件小雕塑摆正,是那个歪手臂的机器人。
“它挺特别的。”她说。
“因为不完美。”娜娜说,“但功能未受影响。”
“这话听着像安慰人。”陈浩靠在椅背上,手里捏着一根空签子,“其实吧,今天这些东西,以前都是救命粮。现在变成好吃的,说明咱们真活下来了。”
没人接话。
风吹过,带起一点碎纸片。
卡尔突然伸手,夹起一块新上来的辣味根茎,放进嘴里。
嚼了两下。
他没皱眉,也没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