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摸着口袋里的纸条,慢悠悠从主控区往游戏区走。他刚吃完饭,肚子还热乎着,手里那张皱巴巴的纸片被他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别忘了吃午饭。”
字迹歪歪扭扭,像是谁随手写的。
他走到互动区入口,看见娜娜正站在一张小桌前整理材料。桌上堆着些细金属丝和彩色树脂片,阳光照在上面,反着光。
“你们机器人也会关心人吃饭?”他把纸条递过去,“是不是你写的?”
娜娜看了一眼,摇头:“不是我。”
“那谁啊?”陈浩挠头,“我又不招人待见。”
“数据分析显示,低血糖会影响认知反应速度。”娜娜说,“你昨天下午晕过一次,心率下降百分之十八。”
“那是我没吃午饭。”陈浩笑出声,“你还真记账啊。”
“所有生理数据都有记录。”娜娜抬头,“包括你三次假装晕倒骗零食的行为。”
“咳。”陈浩干咳两声,“这就不必提了。”
他环顾四周,发现游戏区人不多。几个孩子蹲在角落玩石子,大人三三两两站着,没人往这边来。
科技展区那边还在放星球影像,人群挤得密密麻麻。艺术区苏珊的雕塑底下也围了一圈人,有人拍照,有人问价。
唯独这里冷冷清清。
“不行。”陈浩一拍桌子,“咱不能让知识问答变成冷场专场。”
他跳上临时搭的小台子,抓起扩音喇叭:“各位!来来来!互动游戏开始了!答对问题送纪念徽章,还能优先领能量饼干!”
没人动。
一个小孩抬头看了眼,又低头继续摆石子。
“硬的不行,得来软的。”陈浩放下喇叭,转头问娜娜,“你们资料库里有没有‘如何让人愿意答题’的案例?”
“有三百七十二条。”娜娜说,“最有效的是结合生活场景设计问题。”
“生活场景?”陈浩眼睛一亮,“有了。”
他重新拿起喇叭:“第一题——咱们基地后山那种紫色叶子的植物,煮水能提神,叫什么名字?”
人群里一个老工人抬头:“是醒脑草!”
“答对!”陈浩从兜里掏出一枚银色徽章扔过去,“下一轮加奖——前五名能尝新出炉的能量饼干,加了蜂蜜的那种!”
这下人动了。
几个年轻人快步走过来,挤到前排。刚才玩石子的孩子也跑过来,踮脚举手。
“第二题!”陈浩咧嘴,“为什么晚上气温掉得特别快?”
“因为空气干燥,散热快!”一个学生模样的人抢答。
“对!”陈浩又扔出一枚徽章,“第三题——咱们用的合金材料,哪种最容易回收再利用?”
台下安静了几秒。
“钛合金。”卡尔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陈浩扭头,看见卡尔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人群边上,手里还拿着温度计。
“技术专家都来捧场了?”陈浩笑,“那你上来当评委呗。”
“我不擅长主持。”卡尔说。
“不用你说话,就站这儿镇场子。”陈浩一把把他拉上台,“大家看,这是咱们基地唯一能把电路板修活的人,他说对就一定对!”
卡尔站那儿,一脸无奈,但没挣开。
问答热度一下子起来了。问题越问越杂,从能源分配到种植周期,甚至还有人问“外星人会不会打呼噜”。
“根据已知生物模型分析,呼吸系统存在阻塞可能。”娜娜突然接话,“概率为百分之四十一。”
全场哄笑。
陈浩笑得直拍大腿:“你还真敢算!”
笑声还没停,娜娜已经走到手工桌前,拿起一段金属丝:“现在开始手工课,每人一根线,一片树脂,做你想做的东西。”
孩子们立刻围上去。
“这能做什么?”一个男孩嘀咕。
娜娜没说话,手指一绕,金属丝弯成个圆环。她把蓝色树脂片嵌进去,举起来:“这是你们刚才看到的那颗星球,它也有自己的轨道。”
孩子们睁大眼。
“你可以做飞船,做花,做动物。”娜娜把材料分下去,“做得最好的,能换双份饼干。”
这下连大人都动手了。
苏珊不知什么时候也过来了,站在桌边看孩子们做。一个小女孩捏的机器人歪歪扭扭,手臂长短不一。
“我觉得挺像真的。”苏珊拿起来看,“你看这关节,像不像卡尔修机器时的样子?”
小女孩咯咯笑,周围人也笑了。
“我帮你调一下比例。”苏珊接过金属丝,轻轻调整角度,“这里加个小弯,更稳。”
她自己也做了个微型雕塑,树脂片拼成花瓣形状,金属丝绕成茎秆。
“这是基地早上开花的那种蓝藤。”她说。
娜娜看了一眼:“颜色还原度百分之九十二。”
“你就不能说句‘好看’吗?”苏珊笑。
“好看。”娜娜顿了顿,“评分依据:色彩搭配、结构稳定性、创意指数。”
“行吧。”苏珊摇头,“至少你努力了。”
陈浩在台上看得直乐。他忽然灵机一动,喊道:“最后一题——咱们雕塑用的合金,熔点是多少?”
台下没人答。
他笑着看向卡尔:“技术专家,救场不?”
卡尔皱眉:“这不算生活问题。”
“可你是唯一知道答案的人。”陈浩眨眨眼,“不上来,大家以为你装的。”
卡尔叹了口气,走过去接过喇叭:“一千六百七十度。超过这个温度会液化,低于八百度会变脆。”
“哇!”一个孩子惊呼,“比火烧还热!”
“所以焊接时要用冷却剂。”卡尔顺口补充,“不然材料会裂。”
“听听!”陈浩拍手,“这不是科普是什么?”
人群鼓掌。
问答结束,徽章发完,饼干也领了。孩子们举着手工作品到处跑,有的追着要签名,说要做“收藏品”。
陈浩坐在台子边缘,手里拿着个歪歪扭扭的小雕像。是个胖子,圆脑袋,短腿,脸上刻了个大笑脸。
“谁做的?”他问。
一个小男孩举手:“我!我看你总坐着,就做了你。”
“还挺像。”陈浩哈哈大笑,“就是胖了点。”
“你说自己胖的。”男孩理直气壮。
“对,我说的。”陈浩点头,“诚实的孩子,奖励——明天饼干多拿一块!”
笑声中,苏珊收拾了几件完成的手工艺品,准备带走。
“拿去哪?”陈浩问。
“美食区。”苏珊说,“摆在桌上当装饰,说不定能换杯热饮。”
“好主意。”陈浩站起来,“我也去。修了半天机器,嘴巴都淡出鸟了。”
娜娜还在帮最后一个孩子调整作品。是个小飞船,金属丝弯得不太稳,但她耐心地一点点修正。
“好了。”她把成品递过去,“推进器角度已优化,飞行轨迹更稳定。”
孩子抱着飞船跑开,嘴里喊着“发射”。
娜娜站起身,眼部指示灯微微闪着蓝光。
“走啦。”陈浩招呼,“别光教别人做,自己也得吃点东西。”
“我无需进食。”娜娜说。
“但你能尝。”陈浩掏出半块饼干,“试试这个,蜂蜜味的。”
娜娜接过,指尖轻轻碰了碰表面。
“温度二十三度,含糖量约百分之十八。”她放了一小块进嘴里,“甜度适中,口感松脆。”
“评价呢?”陈浩问。
“符合人类对‘好吃’的定义。”娜娜说。
“那就是好吃。”陈浩咧嘴。
四人一起往美食区方向走。路上人越来越多,笑声不断。有人举着手工作品炫耀,有人讨论刚才的问答题,还有孩子模仿卡尔说话的语气,一本正经地说“温度超标会导致结构失效”。
卡尔听见了,没回头,也没停下。
苏珊走在前面,手里拿着那几件小工艺品,阳光照在树脂片上,映出淡淡的彩光。
娜娜跟在最后,手里还捏着一段剩下的金属丝。她低头看了看,轻轻一绕,做成个小圆环,戴在手指上。
陈浩回头看了一眼:“你还留着?”
“材料利用率应最大化。”娜娜说。
“说得跟真的一样。”陈浩笑。
他们走过主通道,香气越来越浓。烤肉、炖菜、甜点的味道混在一起,勾得人直咽口水。
一个摊位前排着队,老板正往盘子里装金黄色的煎饼。
“那个能加蜂蜜吗?”陈浩问。
“能。”老板点头,“两块能量币。”
陈浩摸口袋,发现钱不够。
“我帮你付。”苏珊说。
“不行。”陈浩拦住她,“我请客。”
他转身想找东西换钱,看见娜娜正从工具包里拿出一个小金属零件。
“这是上次修机器剩下的接口片。”娜娜说,“应该能换一份食物。”
“你随身带废零件?”陈浩瞪眼。
“资源不应浪费。”娜娜走向摊位,“这个,能换一份煎饼吗?”
老板看了看,点头:“行,凑合用。”
煎饼递过来,热腾腾的。
陈浩接过,咬了一口,满嘴香甜。
“值了。”他说。
一群人围过来,看着娜娜手里的工具包。
“你那还有啥?”一个孩子问。
娜娜打开包,露出几根电线、半块电路板、一把小钳子。
“这些都是备用维修材料。”她说。
“能做个会动的东西吗?”孩子眼睛发亮。
“理论上可以。”娜娜说,“只要有电源和控制模块。”
陈浩一口饭差点喷出来:“你别在这搞发明,咱们是来吃饭的。”
“但创造本身也是节日的一部分。”娜娜看着孩子,“你想做什么?”
孩子想了想:“想要个会走路的小机器人。”
娜娜点头:“方案可行。需要十五分钟,外加一个小型电机。”
她蹲下身,开始翻找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