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白根本不信,心说你小子想忽悠我还嫩点。谁知目光一转顿时愣住。
只见两点钟方向,远处海面上一点灯火摇曳。显然是有船活动。只不过今晚月光还算明亮,所以并不显眼。
“奶奶的,还真邪门!”
李四白蹭的站了起来,从怀里掏出望远镜往灯光处看去。
圆形视野中,一条七八丈的福船,正乘风破浪往东北方疾驰。
李四白略微调整焦距,桅杆上的景象顿时出现在眼中。
两面旗帜猎猎飘扬。一面大的上有四个大字,月光之下看不真切。另一面旗子略小,一个斗大的“李”字倒看的真切。
镜头略微下移,甲板上人来人往,各个挎刀佩剑还有别着火铳的。还有人往金州号张望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望远镜,一个个看的一脸迷茫
李四白心里咯噔一下。镜头再转,果然船头船尾都有火炮。侧弦也有弗朗机小炮。
一旁小猴早跟着站起,在一旁急的团团转:
“大人,是不是海贼?”
李四白把望远镜递给小猴:
“你自己看吧!”
小猴接过一看,顿时松了口气:
“原来是李旦的船!”
“大人放心,他们船小,不敢和咱们动手”
李四白嗤之以鼻:
“哼!我不打他就不错了…”
他也听过李旦的大名。此人亦商亦匪,手下一支武装船队,靠着中日和东南亚间的贸易,赚的盆满钵满。
此时他刚刚得到荷兰人扶持,事业还远未达到巅峰。一想到这条船上满载生丝瓷器,李四白就心动不已。
可惜他只有一条金州号,根本没把握保证对方逃不掉。而李旦的大本营平户,距离长崎不过几十里海路。一旦走漏风声,这趟就成了自投罗网了。
小猴连连咋舌。心说这位兵宪大人,怎么说话不像个官,倒和海贼差不多。
李旦的船出现,说明金州号已经进入东海。李四白立刻下令转向,也跟着开往东北方向。
这下终于顺风,船速顿时又快了一档。数日之后的午后,海岸线终于出现在视野之中。李四白立刻命令水手,在桅杆挂起起葡萄牙旗帜。
片刻之后,眼前长崎港口清晰起来。小猴老马识途,轻车熟路的把船领进港池,停进葡萄牙人专属的泊位中。
金州号是盖伦形制,又挂着葡萄牙旗帜,港口官员误以为是葡萄牙黑船,自然不会阻拦。被他们轻而易举的混了进去。
不过船刚停稳,便有官员带着翻译登船检查入港手续。
那位说这不操蛋了么?然而李四白丝毫不慌,立刻拿出去年老闸船上缴获的朱印状。
长崎的港务机构叫町方诸役,登船的町长是个矮胖中年,确认朱红的将军大印并非伪造后,立刻就把朱印状还给了李四白。
有人肯定说你就扯淡吧,船上一个红毛没有,你当小日子是瞎的?
其实朱印状并非专为葡萄牙殖民者发放的。而是针对日本商船发放的海外贸易许可证。
持有 “异国渡海朱印状”,才有资格前往安南、暹罗、吕宋、柬埔寨等国家进行贸易。
船主主要是西南大名、幕府官员、内外豪商。葡萄牙人只是其中之一。
当然,别人拿朱印状千辛万苦。葡萄牙人把炮一架,小日子自己就得乖乖奉上。以至于博罗卡等人讨要老闸船时,甚至都没提起这茬。
所以朱印状本身,是类似圣旨敕谕的许可证。重点是它本身的真伪,上面并没有使用者的详情。
只要将军大印是真的,町头才不管你是红毛黑毛,把关税交了就完事了。
肯定又有人不信了。葡萄牙殖民者这么牛掰,到日本做生意还要交税?
然而事实是,葡萄牙人除了种子岛叩关没花钱,之后关税一分也没少交。这是通行的贸易规则,葡日双方都是认可的。
最初是收货值的三成,后来几经变迁,如今稳定在两成的税率,可用白银或生丝支付。
翻译又名唐通事,除了翻译还要负责勘合文书计算关税。抽查了货物与货单相符后,计算出李四白需交纳八千多两银子的税。
李四白哪有现钱,直接按照长崎物价,上交了八千多两银子的生丝。
不过这钱也不白交,港务官给船上众人都办了签证。有了这玩意,他们才能合法登陆。
直到町头和唐通事下船,李四白才松了口气。来之前还担心露馅,没曾想竟如此顺利。
不过入港完税只是第一步,得把东西卖掉才算成功。李四白收拾了一下仪容,立刻领着赤塔小猴下了船。
长崎港贸易繁盛,竟是出乎意料的繁华。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楼阁建筑古香古色,虽比不了中华大城,但比旅顺口可强多了。
满街的商铺酒馆,让李四白眼花缭乱,也知道做的都是什么买卖。正一筹莫展时,忽然旁边传来一个谄媚的声音:
“这位老爷,需要通译么?”
李四白转头一看,一个清秀年轻人衣衫褴褛,点头哈腰的陪着笑。
李四白大感诧异:
“你是中国人?”
那人骄傲的昂起头:
“对,我爸爸是明国人!”
艹,该不是个串子吧?
李四白对混血没啥好感。不过就他和小猴那日语,吃个饭叫个车问题不大,讨价还价就不够看了。只能强忍着厌恶道:
“你要多少钱?”
青年闻言大喜,竖起右掌道:
“五十个钱!”
李四白下巴一抬,小猴立刻奉上铜钱。
“事成之后,我再给你五十!”
“带我们去这里最大的商馆!”
新翻译欢天喜地,蹦蹦跳跳在前面带路。片刻之后,众人就到了一处类似商业街的所在。眼前一所木楼气派非凡,挂着硕大的牌匾,上书四个大字水野商馆。
李四白眼睛一亮。就冲这名字就知道实力不凡。
翻译在旁陪笑道:
“李老板,这里就是长崎最大的商馆”
“听说背后老板,是当今的长崎奉行,不管您做什么买卖,到这里肯定没错…”
李四白微微点头:
“走,进去看看!”
水野商馆内人头攒动,都是日本各地的买家,叽里呱啦一顿乱叫,买东西到好像抢劫一样。
李四白倒不以为意。后世改革初期,广东的批发市场也是这副德行。毕竟随随便便弄点生丝瓷器,回到家乡都能大赚一笔。
虽然这些买家体量太小,不是他的贸易对象,李四白还是不停的让明一郎翻译,以了解此时的物价。
片刻之后明一郎找来侍者,带着他们穿堂过室,来到大客户专用的洽谈室。
李四白刚要进门,就听隔壁传来一声尖细的吼声:
“不行!这个价格,我没法和公公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