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建业,太初宫。
这座雄伟的宫殿,是孙权称帝后,倾尽国力所建,象征着他在江东,至高无上的权威。宫殿的梁柱,皆由巨大的楠木制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处处彰显着,这个偏安王朝的富庶与野心。
然而此刻,在最核心的昭明殿内气氛,却比建业城外那阴沉欲雨的隆冬还要冰冷压抑。
孙权正死死的盯着那份从荆州八百里送来的加急战报。
那张薄薄的帛书,此刻在他的手中却重若千钧。
他已经看了整整一炷香的时间。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根烧红的钢针,狠狠地扎进他的眼睛刺入他的心脏。
“内外夹击……朱雀奇袭……十五万大军,一夜崩溃……”
“钟会、满宠,仅以身免……”
“汉军,已尽占南阳……”
密报的最后,是镇守江夏的将军朱然,用血红的朱砂写下的八个字触目惊心:
“汉军之势,已有席卷之威!”
“啪!”
孙权猛地将手中的帛书狠狠地摔在了面前的龙案之上!那名贵的紫檀木龙案,竟被他这一摔震得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呻吟。
“陆瑁……好一个陆瑁!”
孙权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如同一头被激怒的年迈猛虎,在喉咙里发出的致命咆哮。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那双曾洞察无数人心做出无数决断的“碧眼”,此刻充满了震惊、愤怒,以及一种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恐慌!
是的,恐慌。
自赤壁以来,数十年间,他从未如此恐慌过。
即便是当年张辽八百破十万,将他围困于合肥逍遥津,命悬一线之时,他也未曾像现在这样,感到一种从骨子里透出的寒意。
因为那只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一场战役的胜败。
而陆瑁这一次,却是在天下这盘棋上,下出了一步足以颠覆整个棋局的杀招!
他缓缓地走到殿中那副巨大的疆域图前。
他的目光,没有看曹魏,也没有看自己的江东。而是死死地钉在了“宛城”那个点上。
在别的庸才眼中汉军拿下宛城只是削弱了曹魏。
但在他孙权,这位与曹操、刘备争斗了一生的枭雄眼中,他看到的是一把已经抵在了自己咽喉上的利剑!
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指,从宛城这个点缓缓地向南划去。
“襄阳……樊城……”
他喃喃自语。
然后他的手指,沿着汉水,这条长江最大的支流,继续向东南划去。
最终停在了一个,让他心脏都为之抽搐的名字上。
“江夏!”
江夏!那是建业的西大门!是护卫他东吴核心统治区的最重要屏障!
过去汉军盘踞在蜀中与荆南水路被曹魏的襄樊防线死死卡住,无法对东吴形成直接威胁。
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汉军占据了宛城就等于占据了整个南阳盆地!他们可以轻易地南下夺取江夏郡!
一旦江夏有失,那汉军的楼船,便可在长江之上畅行无阻,兵锋直指建业!
那将是东吴的末日!
函谷关的,六万大军,是佯攻,是麻痹曹爽的诱饵。
真正的杀招,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宛城!
“来人!传旨!召大都督陆抗、大将军诸葛恪、丞相步骘……所有在京公卿大臣,立刻入宫议事!立刻!”
“朕倒要问问他们!我东吴接下来该怎么办!”
“朕要让陆瑁,付出代价!”
建业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所有的文臣武将,都被这个消息,震得头晕目眩。
汉军竟然以如此摧枯拉朽之势歼灭了钟会的十五万大军?
短暂的,死寂之后,大殿,瞬间,炸开了锅!
“欺人太甚!陆瑁,此举分明是未将我大吴放在眼里!”
一声激昂的怒喝打破了平静。
说话的正是大将军诸葛恪。
他身材高大,面容英俊,但眉宇间却带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傲慢与锐气。作为故大将军诸葛瑾之子,他自幼便以才思敏捷,闻名江东,深受孙权器重。
“陛下!”诸葛恪出列对着龙座上脸色阴沉的孙权慷慨陈词,“臣以为陆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夺取宛城,名为伐魏,实为剑指我江东!”
“其势已成,如不加以遏制,不出三年,必成我大吴心腹大患!届时悔之晚矣!”
“故臣恳请陛下,当机立断!立刻与蜀汉断绝盟约!尽起荆州之兵联合曹魏,东西夹击,夺回南阳!如此方能,保我江东,万世太平!”
诸葛恪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极具煽动性。
立刻引来了,一大批少壮派将领的附和。
“大将军,言之有理!蜀人背信弃义,不可不伐!”
“没错!与其坐等,其坐大不如先下手为强!”
“请陛下,下旨伐蜀!”
一时间,殿内,“伐蜀”之声不绝于耳。
“糊涂!简直是一派胡言!”
就在此时一个沉稳而有力的声音,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位列武将之首的大都督陆抗缓缓出列。
他先是对着孙权深施一礼,然后才转过身,用锐利的目光扫视着以诸葛恪为首的“鹰派”。
“大将军,你只看到了汉军拿下宛城对我大吴的潜在威胁。却没有看到此战,对我大吴同样有着巨大的好处!”
“好处?”诸葛恪冷笑一声,“敢问大都督好处在何处?”
陆逊不理会他的,挑衅自顾自地分析道:
“其一,曹魏,经此一败,元气大伤,主力消耗殆尽。其对我江东淮南一线的压力,将大大减轻。我军可趁此良机,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其二,汉军虽夺取宛城,但自身亦伤亡惨重。上庸军团,几近被打残。短期之内,他们需要时间,来消化战果,巩固防线,同样无力对我大吴构成实质威胁。”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曹魏依旧是我大吴与蜀汉共同的头号大敌!这一点永远不能忘记!此刻我军若悍然背盟伐蜀,正中曹魏下怀!他们巴不得我们与蜀汉两败俱伤,好坐收渔翁之利!”
“届时我大吴将陷入两线作战的绝境!一旦战事不利,国祚危矣!大将军你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陆抗的最后一句话声色俱厉!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并非与蜀汉兵戎相见。而是应该采取三步之策。”
“第一,‘遣使’。立刻派遣使者,前往长安,以盟友的身份,祝贺汉军大捷。同时严词质问陆瑁,为何发动如此大战而不与我方商议?试探其真实意图,看其如何自圆其说。”
“第二,‘增兵’。立刻下旨,加固江夏防务。”
“第三,‘观变’。密切关注曹魏的动向。如果曹魏再起大军,反攻宛城,我军则可趁机出兵攻打江陵!如果曹魏选择隐忍,那么我们就静观其变。天下之势,瞬息万变,不动便是最好的动!”
陆抗的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将外交、军事、战略,分析得头头是道。
大殿中那些原本主战的将领,此刻也都冷静了下来,纷纷点头称是。
所有人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到了龙座上那个一言不发的老人身上。
他们知道,最终的决定权,只在他一人之手。
孙权,沉默着。
他那双深邃的碧眼,在陆抗和诸葛恪的脸上来回移动。
良久,良久。
孙权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再睁开时,眼中所有的愤怒与不甘,都已经被深深地掩藏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帝王应有的冷静与威严。
“大都督,言之有理。”
他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平稳。
“就依大都督之策,行事。”
“传旨!命大将军诸葛恪为使,即刻备厚礼,出使蜀汉。朕要亲自写一封国书,让他带给陆瑁!”
“传旨!命大都督陆抗总督荆州战区诸军事!”
“传旨!命丞相步骘,总管后勤,确保前线粮草、军械供应无虞!”
一道道命令从他口中清晰地发出。
整个东吴的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但它的目标却从“进攻”转向了,“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