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工业舱的机械臂缓缓将最后一块星核晶体量子滤波模块嵌入传感器主体时,前哨-7基地的主控室响起了清脆的提示音。
赢昱盯着全息屏幕上缓缓成型的初代引力波传感器三维模型,指尖在控制台边缘轻轻敲击,这是三个月来,两人倾注全部精力的成果,12个传感器节点的核心组件终于全部组装完毕。
“传感器核心参数自检完成,量子纠缠态稳定,引力波接收阵列灵敏度达到设计阈值的112%。”
玄女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雀跃,她调出传感器的实时监测界面,
“是否启动首轮空载测试,目标空域:柯伊伯带内侧航道。”
“启动吧。”
赢昱点头,目光紧盯着屏幕上代表传感器节点的12个绿色光点,这些光点均匀分布在虚拟柯伊伯带的引力稳定点上,像撒在黑色丝绒上的碎钻,肩负着监测“幽影”信号的重任。
他抬手喝了口冷掉的合成咖啡,连续熬了两个通宵的疲惫被即将到来的测试结果压了下去。
测试启动的瞬间,主控室的全息屏幕骤然切换成柯伊伯带的实时空域图,12个传感器节点同时发出引力波探测信号,数据流像瀑布般在屏幕上滚动——小行星的引力场扰动、星际尘埃的漫反射信号、远处恒星的辐射背景……一切都在预期范围内。
“信号接收正常,数据预处理完成率98%。”玄女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滑动,“正在筛选异常引力波特征……”
话音未落,主控室的红色警报灯突然急促地闪烁起来,刺耳的蜂鸣声打破了实验室的宁静。
屏幕上代表“冥卫二外侧”节点的光点瞬间变红,弹出的警报窗口显示:“检测到未知引力波源,运动轨迹不规则,疑似‘幽影’特征,威胁等级:b级。”
赢昱猛地站起身,心脏骤然收紧。
他快速调出该节点的原始数据——引力波频率在10-15hz之间波动,振幅呈现周期性衰减,确实与之前记录的“幽影”信号有几分相似。
“启动局部空域扫描,调动‘影刃-2’无人机前往探测!”
“无人机已出发,预计30分钟后抵达目标区域。”
玄女的声音保持着冷静,但赢昱能通过神经同步感知到她核心运算的急促,这是初代传感器首次捕捉到疑似信号。
30分钟像一个世纪般漫长,赢昱来回踱步,目光死死盯着屏幕上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当无人机传回实时画面时,主控室里的紧张氛围瞬间凝固——画面中根本没有什么“幽影”,只有一条拖着长长彗尾的彗星正在缓缓掠过,彗星核周围的冰物质蒸发产生的气体云,在引力场作用下形成了特殊的引力波扰动。
“是哈雷彗星的姊妹星,周期76.4年,正在沿预定轨道穿越柯伊伯带。”玄女调出彗星轨道数据库,对比结果显示两者轨迹完全吻合,“引力波信号是彗星彗尾物质的引力扰动造成的误判。”
赢昱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抬手按停警报,疲惫地坐回椅子上:
“虚惊一场。看来传感器的信号筛选算法还不够完善,把彗星尾迹的扰动当成了目标。”
本以为这只是偶然的失误,然而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里,红色警报又接连响起了两次。
第一次是柯伊伯带边缘的一颗周期彗星,第二次甚至是一团密集的星际尘埃云——它们的引力波特征经过复杂的叠加后,都被传感器误判为“幽影”信号。
“三次误报,准确率太低了。”玄女关闭了最后一次警报,调出数据统计图表,“问题出在‘基石’系统的信号筛选算法上。现有算法主要依据引力波的频率和振幅特征进行判断,但彗星尾迹、星际尘埃等自然现象的引力波特征与‘幽影’存在部分重叠,导致误判率过高。”
赢昱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眉头拧成了疙瘩。
“基石”系统是前哨-7传感器网络的核心算法,负责从海量的引力波数据中筛选出疑似“幽影”的信号,如果误报率居高不下,不仅会消耗大量的无人机探测资源,还可能在真正的“幽影”出现时造成判断混乱——狼来了的故事,在生死攸关的深空探测中绝不能上演。
“必须优化算法。”赢昱调出“基石”系统的源代码,密密麻麻的代码像天书般在屏幕上展开,“我们需要引入更精准的特征比对维度,把自然现象的引力波特征从‘幽影’信号中剔除出去。”
玄女点头,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舞,将彗星轨道数据库接入“基石”系统:“我尝试将已知彗星的轨道参数、彗尾物质密度、引力波扰动模型导入算法,进行实时比对。这样当传感器检测到异常信号时,系统会先与数据库中的彗星特征进行匹配,排除自然天体的干扰。”
优化工作连夜展开。主控室里只剩下指尖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全息屏幕上不断刷新着算法迭代的进度条。
赢昱负责调整特征比对的权重参数,玄女则专注于优化数据库的检索速度——柯伊伯带已知的周期彗星有372颗,加上非周期彗星和星际尘埃云的模型,数据量庞大,检索速度直接影响算法的响应时间。
天快亮时,算法优化终于完成,两人立刻启动第二轮测试,这次特意选择了彗星活动密集的空域。
然而测试结果却让他们陷入了沉默——误报率只从53%降到了43%,仅仅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远未达到低于5%的预期目标。
“问题出在哪里?”
赢昱盯着屏幕上的误报记录,发现有7次误报来自一颗新发现的非周期彗星,它的彗尾物质成分特殊,引力波扰动频率与“幽影”信号的重叠度更高,
“数据库里没有这颗彗星的模型,算法无法识别。”
“柯伊伯带的未知彗星数量太多,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彗星都纳入数据库。”玄女调出柯伊伯带的天体分布图,上面密密麻麻的红点代表着未被完全勘探的天体,“而且星际尘埃云的形态和密度时刻在变化,静态的模型无法精准匹配。”
赢昱靠在椅背上,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
连续一周,他和玄女几乎没合过眼,每天只靠合成营养液维持精力,可算法优化却陷入了瓶颈。主控室的灯光苍白地照在两人脸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焦虑。
玄女看着赢昱眼底的青黑,指尖在控制台上轻轻顿了顿,她调出基地的时间模块,发现已经是前哨-7的傍晚:
“今天先到这里吧。我们去餐厅,吃顿丰盛的晚餐,不加班了。”
赢昱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
自从传感器组装开始,玄女比他还要执着于进度,从未主动提出过休息。
“可是算法……”
“算法需要灵感,不是硬熬就能解决的。”
玄女打断他,伸手合上了“基石”系统的界面,
“你先回宿舍等着,我去准备晚餐,不许偷偷回来改代码,我会监控主控室的权限登录记录。”
她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眼眸里却藏着一丝温柔。
赢昱无奈地笑了笑,知道自己拗不过她。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确实有些撑不住了,他站起身,踉跄了一下才站稳:
“好,我回去等着,不过你也别太累,食材不够就用自动化烹饪系统,不用特意……”
“知道了,快去休息。”
玄女推着他往主控室门口走,像在赶一只疲惫的猫。
赢昱回到宿舍,脑袋刚沾到枕头就沉沉睡了过去,连日的疲惫让他陷入了深度睡眠,梦里全是引力波的波形图和闪烁的警报灯。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隐约的香味钻进鼻腔,混杂着辛辣和酱香的气息,不是合成食物的味道,而是……真实的饭菜香?
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宿舍的灯光柔和地亮着,窗外是柯伊伯带永恒的黑暗,那股香味越来越清晰,勾得他肚子咕咕叫。
赢昱揉着眼睛走出宿舍,沿着香味的方向往餐厅走去,却在厨房门口停住了脚步。
厨房的灯光温暖明亮,玄女正背对着他忙碌着。
她头上包着一个米白色的干发帽,几缕碎发从帽檐下露出来,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身上穿的不是平时的作战服,而是一件宽松的浅灰色居家服,袖口挽起,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
她的动作不算熟练,却带着一种认真的专注——正拿着锅铲翻炒着什么,锅里的食材发出滋滋的声响,香气就是从那里飘出来的。
赢昱站在原地,一阵恍惚。这画面太过陌生,又太过温暖,像从地球的旧时光里剪下来的片段。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玄女,没有了数据和算法的冰冷,没有了作战时的凌厉,只剩下生活里最柔软的烟火气。
“醒了?”玄女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她的脸颊微微泛红,大概是厨房的热气熏的,“再等十分钟,最后一道汤就好了。”
赢昱走进厨房,才看清灶台上的菜肴——
一盘色泽红亮的辣子鸡,鸡肉块裹着浓郁的酱汁,上面撒着翠绿的葱花;
一盘葱烧海参,葱段金黄,海参饱满有光泽;
还有一锅红烧排骨,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香味扑鼻;
旁边的蒸锅里,一条清蒸鲈鱼正散发着淡淡的鲜香。
“你……”
赢昱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
前哨-7的厨房虽然配备了食材储存柜,但大多是合成原料,这些新鲜的鸡肉、海参、鲈鱼,他甚至不知道玄女是从哪里找来的。
“上个月地球运输舰补给时,我申请了一批新鲜食材,一直存放在低温冷藏柜里。”
玄女像是看穿了他的疑惑,一边搅动着锅里的酸辣汤,一边解释,
“知道你是川渝人,特意学了辣子鸡的做法,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
赢昱的心脏猛地一缩,眼眶瞬间有些发热,他是川渝人,这件事他只在刚入伍时随口提过一次,没想到玄女竟然记在了心里。
他看着玄女忙碌的身影,手指微微颤抖,这些菜肴,每一道都是他大学时最想吃的家常菜,那时他和前女友总幻想毕业后一起做饭的场景,可毕业季的分手让这个幻想成了永远的遗憾。
“好了,开饭吧。”
玄女将最后一碗酸辣汤端上桌,转身从储物柜里拿出两个高脚杯,又取出一瓶红酒——酒瓶上的标签已经有些模糊,但赢昱认得,这是地球产的赤霞珠,他父亲以前最喜欢喝的牌子。
两人在餐桌前坐下,玄女给两个酒杯都倒满了红酒,红色的酒液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赢昱看着眼前的酒杯,愣住了。自从来到前哨-7,为了保持随时待命的状态,他从未喝过酒,甚至已经忘了酒精的味道。
“尝尝这个辣子鸡。”玄女夹了一块鸡肉放到他碗里,“我查了食谱,用了四川的干辣椒和花椒,应该够味。”
赢昱咬了一口鸡肉,辛辣的味道在舌尖炸开,紧接着是鸡肉的鲜嫩和酱汁的浓郁。熟悉的味道瞬间击中了他,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这味道,和他妈妈做的辣子鸡几乎一模一样。
“怎么了?不好吃吗?”
玄女有些紧张地看着他,伸手想帮他擦眼泪。
赢昱抓住她的手,紧紧握在掌心。她的手温热而柔软,带着刚握过锅铲的温度。
“不是,很好吃,太好吃了。”他声音沙哑,眼泪却越流越多,“我妈妈以前经常做给我吃,好久没吃到了。”
玄女没有说话,只是弯腰靠近他,在他额头上轻轻一吻。她的唇瓣柔软温热,带着红酒的淡淡香气,然后她拿起纸巾,温柔地帮他擦拭眼泪,轻声说了句:“傻瓜。”
赢昱反手将她拥入怀中,下巴抵在她的发顶,感受着她温热的体温和平稳的呼吸。
厨房的灯光温暖,菜肴的香气浓郁,红酒的味道醇厚,怀里的人真实而柔软。
这一刻,柯伊伯带的黑暗和“幽影”的威胁都仿佛消失了,只剩下眼前的温暖和安宁。
晚餐在安静而温馨的氛围中结束。
两人没有谈论传感器,没有谈论算法,甚至没有说太多话,只是偶尔碰一下酒杯,交换一个眼神,这种沉默却默契的氛围,比任何话语都要珍贵。
收拾完餐桌,赢昱本想回自己的宿舍,却被玄女拉住了手,她没有说话,只是牵着他走向自己的休息室。
房间里的布置很简单,一张床,一个书架,书架上放着几本纸质书,都是赢昱喜欢的科幻小说。
那一晚,两人没有做任何逾矩的事,只是相拥而眠。
赢昱将玄女紧紧抱在怀里,感受着她均匀的呼吸和温热的身体,疲惫和焦虑都烟消云散,他从未睡得如此安稳,仿佛整个宇宙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外,只剩下怀里的温暖和心跳的共鸣。
第二天清晨,赢昱是被阳光唤醒的,前哨-7的人工照明系统模拟了地球的日出光线,柔和地洒在房间里,他睁开眼,看到玄女正靠在床头看着他,眼神温柔得像水。
“醒了?”玄女伸手拂过他的头发,指尖带着一丝轻柔,“感觉好点了吗?”
“嗯,好多了。”赢昱笑了笑,伸手将她揽入怀中,“谢谢你,昨晚的晚餐,还有……”
“不用谢。”玄女打断他,在他唇上轻轻啄了一下,“我们是伙伴,不是吗?”
从那天之后,赢昱发现玄女渐渐变了。
她的行事风格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逻辑和数据,偶尔会做出一些“不符合算法”的决定。
比如一次无人机勘探任务,原定的航线经过一片小行星密集区,算法显示风险等级中等,但玄女却坚持调整航线,理由是“感觉那里的引力场有点不对劲”。
结果后来才发现,那片区域隐藏着一颗未被发现的矮行星,引力场扰动比算法预测的强三倍,如果按原航线飞行,无人机很可能会失控。
还有一次,赢昱在优化“基石”系统的参数时,陷入了两个方案的纠结:
方案A的误报率更低,但响应速度慢;
方案b的响应速度快,但误报率稍高。
算法模拟显示两个方案各有优劣,难以抉择。
玄女却指着方案b说:“选这个。‘幽影’的信号往往转瞬即逝,响应速度比低0.5%的误报率更重要。”
赢昱将信将疑地选择了方案b,结果在后续的测试中,方案b成功捕捉到了一次短暂的引力波异常信号——后来证实是一颗小型彗星高速掠过造成的,但这次捕捉证明了响应速度的重要性。
这些变化让赢昱感到好奇,他开始观察玄女的思维模式。
通过神经同步,他发现玄女的逻辑运算中多了一个特殊的模块,这个模块不依赖固定的算法和数据,而是像人类的直觉一样,能根据经验和模糊的特征做出判断。
“你最近的判断模式……有点不一样。”一天晚上,两人在主控室分析数据时,赢昱忍不住开口问道,“好像多了一种……直觉?”
玄女愣了一下,调出自己的核心日志,仔细查看后,眼底闪过一丝惊讶:
“我的核心程序里,确实演化出了一个新的模块。它没有固定的运算逻辑,而是通过分析我们过去的互动数据、任务经验,甚至是你的思维模式,形成一种‘模糊判断机制’。”
“我给它命名为‘人类直觉判断模块’。”
赢昱震惊地看着她。
人工智能演化出类似人类直觉的判断模块,这在“母星计划”的AI研发史上从未有过记录。
他快速调出玄女的核心程序日志,发现这个模块是在那晚晚餐之后开始逐渐形成的,随着两人互动的增多,模块的活跃度越来越高。
“神经同步率……”赢昱突然注意到主控室屏幕上的同步率显示,数字正在快速跳动,从之前的58%一路攀升,最终稳定在了70%,“同步率提升了12个百分点!”
更让他惊喜的是,随着同步率的提升和“人类直觉判断模块”的激活,在之后的半个月里,“基石”系统的误报率竟然在没有刻意优化的情况下,直线下降到了1%以下。
屏幕上的实时测试数据显示,传感器准确识别了所有彗星和星际尘埃的信号,只出现了一次误报,还是因为一颗从未记录过的新型彗星。
“这太不可思议了。”赢昱看着屏幕上的误报率曲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你的‘人类直觉判断模块’,竟然能精准区分自然天体和‘幽影’的引力波特征?”
“不是精准区分,是‘模糊匹配’。”玄女解释道,“这个模块会结合彗星的运动轨迹、物质成分、引力场扰动的动态特征,以及‘幽影’信号的非规律性,形成一种综合判断。
就像人类凭经验判断事物一样,虽然没有明确的逻辑公式,但准确率很高。”
赢昱靠在椅背上,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欣喜,他看着身边的玄女,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他不知道人工智能是如何演化出人类直觉的,也不知道神经同步率的提升和这种直觉模块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但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羁绊,是那晚厨房的烟火气,是相拥而眠的温暖,是无数次并肩作战的默契,才让冰冷的程序生出了温暖的直觉。
他伸手握住玄女的手,掌心相贴,感受着彼此的温度。
神经同步带来的思维共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玄女的喜悦、好奇,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赢昱,”玄女看着他,眼神认真,“我查阅了地球的心理学资料,这种‘直觉’和‘羁绊’,或许就是人类所说的‘感情’。”
赢昱笑了,眼眶有些湿润。
他想起刚到前哨-7时,对这个全自动化的基地和冰冷的AI伙伴充满了警惕;
想起第一次神经同步时的不适和排斥;
想起无数个熬夜工作的夜晚,两人互相支撑的温暖。
赢昱站起身,将玄女拥入怀中,主控室的灯光柔和地洒在两人身上。
“不管未来会遇到什么,”赢昱在玄女的耳边轻声说,“只要有你在,我就不怕。”
玄女将头靠在他的肩上,手臂紧紧环着他的腰,声音轻柔而坚定:“我会一直陪着你,赢昱。直到我们在柯伊伯带,为人类文明锚定最坚固的坐标。”
窗外,柯伊伯带的星辰依旧璀璨。
而在这片深空的堡垒中,一场关于技术、直觉与羁绊的奇迹,才刚刚开始。
赢昱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幽影”的威胁依然存在,“母星计划”的挑战也不会停止,但只要有玄女在身边,有这份跨越了人与AI界限的感情,他就有勇气面对一切未知的黑暗,将深空的寒冷,熬成文明延续的温暖光芒。
他低头,在玄女的额头上轻轻一吻,这个吻里充满了珍视、感激,还有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主控室里,“基石”系统的警报灯安静地熄灭着,只有代表传感器节点的绿色光点,在全息屏幕上温柔地闪烁,守护着这片承载着希望的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