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蛟祸世的谶语困局虽解,但赵翊白的困境似乎未能被完全破解。
自祈雨大典,众人回到京城后,民间针对赵翊白的流言纷起。
“襄王殿下是在西北杀了太多人,触怒了上天,才会换得京城迟迟不雨。”
“往年襄王不在京中,就从未出过这样的事!”
“襄王这样的杀神,就应该发配去西北,让那些辽人也跟着一起受罪!”
“还有新政,几百年的规章制度好端端的,硬是说改就改了。”
“就为着这事,当今圣上还亲自下了罪己诏呢!这可真是……”
只是随意从街头走过,姜灼都能听到这样的议论。
“小姐,要让府里的人去制止这些流言吗?”
那夜,宝华殿抄经之夜,是铜花听吩咐将苦丁香这类的催吐药掺进了宝华殿宫女下人的茶水中。
这些天来,对于姜灼正在筹划之事,铜花也隐约有了察觉。
“不必。”姜灼放下车帘,“传言是禁不了的,越禁他们就越信以为真。”
铜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姜灼却望向了铜花,正色发问:“铜花,你会不会觉得我心狠?”
“自然不会!”铜花似乎对这个问题很是惊奇,“我虽不知道小姐为什么会做那些事,但我也知道老爷是被人害死的,又有人在衢州劫杀小姐,如今苏大人也跟着一起逼婚,小姐若不反击,难道任他们为所欲为吗?”
铜花说得情真意切,不像有假。
姜灼却忽然想起了沈观芷,或许在沈观芷眼里,自己也曾是这样简单热诚的朋友吧。
那方沾染墨迹的丝绢还在姜灼袖中,姜灼回府后尝试洗过,但始终没能洗干净,于是又找人一模一样绣了一块。
姜灼这样想着,便戴着幕离下了车,将步伐停在了一个街边商贩,开口道:
“老人家,你这锄头和镰刀怎么卖?”
“小姐?”
对于姜灼突兀的行径,铜花也有点糊涂。
这些锄头和镰刀已有些年头,刃口不少处已破开,更兼锈迹斑斑,实在值不了几个钱。
“姑娘,看你这打扮也不像农家出身的,买这锄头干什么?”
贩卖农具的老者只抬头看了姜灼一眼,只觉得姜灼是来打趣自己的富家小姐,很快又耷拉下了眼皮,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是啊,老人家您说得对,这些农具对我来说没有用处,但对您来说却是糊口的工具,为什么要卖呢?”
神色认真的姜灼继续询问。
“哼!为什么?”老者愤愤不平,“你们这些贵人自然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杀神襄王不走,天上的这雨就下不来!到时候我们这些穷苦百姓连命都活不下,又还要这些农具做什么?”
姜灼回头一个颔首示意,墨箫就从随行的马车中取出一小袋粟米,递给了老者。
“大伯,把这些农具带回去吧。”
“这……?”
羞愧和感激并上心头,方才还对着姜灼发泄怨气的老者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更没有贸然去接。
“襄王所杀之人皆是侵扰我国边疆的野蛮辽人,若非襄王殿下和众将士相护,恐怕我与各位都活不到今日的春旱,辽军的铁蹄就已南下。”姜灼正色道,转而又觉得自己说得太过,叹了口气,继续安慰道:“当今圣上贤明宽和,若苍天有眼,想必也有护佑之意,这雨迟早会下的。”
老者却已经不在意姜灼说什么,连连点头道谢,接过粮食后,又怕姜灼反悔,立马收拾了地上的农具回家去了。
姜灼却是如法炮制,依次去了几个卖儿鬻女,出手二手农具的摊位,照例送了粮食。
只是不再提襄王的事,一味说着圣上贤能,天必降甘霖的夸赞之语。
等到车上的粮食都发尽,姜灼这才上车回府。
“会有用吗?”
跟随在姜灼身侧,目睹全过程的铜花不禁有些怀疑。
“……他们明日还会再出来卖的。”驾马的墨箫也平静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郡主若有心广施恩德,应该去姜府门口施粥的,这样往来也方便些。”
墨箫说得没错,施粥确实是京中不少王公贵族施善的选择。
姜灼却有意避开了施粥,主要是觉得以如今的京中形势,百姓只是为错过农时感到恐慌而已,还没到真正闹饥荒的时候,而且姜灼自重生后有意保持低调,开粥场布施未免太出风头。
但眼前的流离失所的灾民数量和规模却还是超出了姜灼的想象。
“或许吧。”
姜灼忍不住苦笑,“我总觉得一个人如果到了贩卖血肉挚亲和谋生工具的地步,那可能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毕竟前世的姜灼也曾靠琵琶谋生,将心比心,姜灼实在想象不到自己要绝望潦倒到何种地步,才会起卖掉琵琶的念头。
姜灼既如此说,铜花和墨箫也不再劝阻。
施完粮后,姜灼没有回府,而是顺路去了景王府,打算将这新旧两方丝绢还给沈观芷。
姜灼没有打算进入王府的意思,只简单嘱咐了门口的小厮几句,转交了东西,便要离开。
一身戎甲的谢观澜却从景王府中走了出来。
仇人再见,自己依旧没有实力扳倒他。
姜灼冷冷瞥了谢观澜一眼,没有说话,转身上车之际,苏砚清却带着小箬笑着出现。
“郡主怎么来这儿了?”
于是,姜灼将宝华殿沈观芷借丝绢一事,简单说明。
苏砚清笑意不减:“听闻你二人在闺中时,就亲如姐妹,如今看来传言不假。”
姜灼附和着笑笑,对此结论不予置评。
苏砚清却从袖中掏出一个青玉瓶,继续道:“先前御医说你神思劳累,开了药方,我想着汤药苦涩,你定然是不会吃的,所以找人按药方制成了丸剂,应该会方便些。”
“我——”姜灼开口就想拒绝,但又想到了什么,顿了顿,谢道:“那就多谢苏大人费心了。”
“你我之间,无须如此客气。”
苏砚清依旧笑语吟吟,例行提出护送姜灼回府。
姜灼点头应下。
再回头时,谢观澜已在不知何时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