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带领三位子弟扛着防渗布走向塘边,那防渗布由灵蚕丝与麻布交织而成,宽约两丈,长约三丈,边缘织有“锁边灵纹”,能防止布面在灵能作用下撕裂。
陈阳将防渗布铺在塘底,动作轻柔,生怕惊扰到下方的灵脉节点:“大家小心些,按意鉴标记的红线铺展,东边要避开灵水草根系,西边要离暗渠口三尺远,别弄错了位置!”
一位名叫陈墨的年轻子弟蹲下身,用灵木尺测量着距离,认真说道:“阳师兄放心,我已将意鉴中的标记画在了纸上,每一步都会对照着来,绝不会出错。”
陈玥则负责检查防渗布的贴合度,她从怀中取出一支“灵能笔”,笔尖蘸着微量灵能,沿着防渗布的边角轻轻划过——灵能与护罩的“共振纹”接触,形成一道淡青色的连接线,如同给防渗布加了一道“密封锁”:“边角已与护罩完全贴合,杂息不会渗入水体,大家可以开始清理淤泥了。”
月平则走到意鉴下方,双手结印,将灵识深度注入镜中。
意鉴中的地脉沙盘瞬间放大至直径丈余,塘底的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见:东侧淤泥最厚处的灵脉纹路虽有轻微变形,但在“纯和黑意”的滋养下,已出现缓慢修复的迹象;中央区域的岩层裂隙渗出的灵能比之前更充沛,说明地脉正在逐渐恢复活力;西侧灵水草的根系周围,灵能流动平稳,没有出现异常波动。
“陈阳师兄,东侧淤泥下的灵脉纹路变形区域,清理时要用‘斜向剥离法’,灵木铲与岩层的夹角控制在十五度以内,避免直接触碰纹路。”月平对着陈阳的方向高声提醒,同时用意鉴将“斜向剥离法”的操作示意图投射到塘底,淡青色的虚影清晰地展示着铲身的角度与力度。
陈阳抬头看了看示意图,点头回应:“收到!我们会按示意图操作,绝不让灵脉受到损伤。”
说着,陈阳手持灵木铲,率先在东侧淤泥区域开始清理。
灵槐木制成的铲身接触到淤泥的瞬间,表面便泛起淡淡的青色光晕——那是灵槐木特有的“吸杂”特性,能将淤泥中的灰黑色杂息吸附到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
陈阳按照示意图的角度,轻轻将铲身插入淤泥,手腕微转,一块约半尺见方的淤泥便被剥离,稳稳落在防渗布上。
“大家注意,每清理一铲淤泥,便将铲身靠在护罩壁上净化——护罩的‘共振纹’能快速分解杂息,避免杂息在铲身上堆积,影响后续操作。”月平一边监测,一边持续提醒,“还有,清理出来的淤泥要按厚度分类堆放,厚的堆在中间,薄的堆在边缘,后续净化时能提高效率。”
年轻子弟们纷纷应和,按月平的要求操作。
陈墨将清理出的淤泥按厚度分开堆放,还在每堆淤泥旁插了一根灵木签,标注着清理时间与杂息浓度;另一位子弟陈林则负责将净化后的灵木铲递还给其他人,确保每个人的工具都保持洁净。
八爷爷走到陈阳身边,看着他熟练的操作,忍不住点头:“阳小子的手法比上次清塘时熟练多了,看来这几日没少练习‘分脉诀’。”
陈阳笑着回应:“都是月平师弟的功劳,他前几日给我们讲了‘灵能与工具的配合技巧’,还示范了好几种清淤手法,我们练了几天,确实熟练多了。”
不远处,五奶奶陈守云蹲在灵水草旁,仔细观察着根系的状态。
她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瓷瓶,倒出几滴透明的液体,滴在灵水草的叶片上——那是“灵泉露”,能滋养灵植根系,增强其抗干扰能力:“这些灵水草是暗渠灵脉的‘天然监测器’,只要它们保持活力,就说明暗渠的灵能流动正常,我们也能放心清理。”
七爷爷陈守山则在护罩中枢附近检查“地脉引”的状态,他用指尖轻轻擦拭着玉佩表面的灰尘,确保灵槽不会被堵塞:“‘地脉引’的灵能波动稳定,‘共振纹’频率与‘老鸭婆’的灵识频率完全同步,暂时没有出现偏差。”
陈重站在护罩边缘,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月平专注地操控着意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丝毫没有放松;九大望眼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灵识探测符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淡绿色;年轻子弟们分工明确,清理、堆放、净化,每一步都有条不紊。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陈家的地脉守护事业,终于在年轻一代的手中焕发了新的活力,这份传承,定能跨越世代,守护好忧乐沟的每一寸土地。
“月平,”陈重走到月平身边,递给他一块浸湿的灵巾,“擦把汗,别太累了。
清淤工程还长,我们有的是时间。”
月平接过灵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感激地说道:“谢谢爹爹。
我没事,意鉴的状态很稳定,‘共振纹’也没有出现偏差,只要保持现在的节奏,未时前肯定能完成清淤。”
陈重点头,目光落在意鉴中那块刚发现的灵脉晶上:“那块灵脉晶是意外之喜,有它在,下游农田的灵能供给至少能稳定半年。
等清塘结束,我们要好好规划一下,怎么让它的作用最大化——或许可以在它周围设置‘灵能扩散阵’,让灵能覆盖更多农田。”
月平眼睛一亮:“爹爹这个主意好!‘灵能扩散阵’用的灵槽不多,还能根据农田的分布调整扩散范围,正好适合这里的情况。
等清完淤泥,我们就画阵法图,争取早日让村民们受益。”
父子俩相视一笑,心中都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此时,护罩外传来陈风的声音:“月平师弟,北侧灵脉波动正常,未发现‘老鸭婆’异动!暗渠方向也没有大黄鳝的灵息残留!”
“南侧正常!灵水草的灵能流动平稳!”陈雨紧接着喊道。
月平抬头回应:“辛苦各位师兄师姐!继续保持监测,再有一个时辰,我们就能完成清淤,进入杂息净化阶段!”
众人应和,手中的动作又快了几分。
灵木铲与防渗布的摩擦声、灵能净化的轻微嗡鸣声、子弟们的交流声,在护罩内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机的“地脉守护曲”。
阳光透过护罩,洒在塘底的灵脉纹路上,泛着金色的光晕,如同为这场工程镀上了一层希望的光芒,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灵槐木与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
陈阳清理完东侧一片淤泥后,直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腕,看着眼前逐渐显露的灵脉纹路,眼中满是成就感:“没想到‘斜向剥离法’这么好用,既没损伤灵脉,还能把淤泥清理得这么干净。
以前用‘垂直挖掘法’,总担心会挖破岩层,现在终于不用提心吊胆了。”
八爷爷走到他身边,蹲下身查看清理后的岩层,指尖轻轻拂过灵脉纹路——那纹路在晨光下泛着淡青色光泽,灵能流动比之前更顺畅了:“这就是‘顺势而为’的道理,清淤不是跟地脉较劲,而是顺着它的规律来。
你看这条纹路,之前被淤泥压得有些变形,现在淤泥清理了,它自己就慢慢恢复了,这比我们用灵能强行矫正效果好多了。”
说着,八爷爷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灵脉探测器”,将其贴在岩层上——探测器屏幕上立即显示出灵能流动的数值,从之前的“六成”提升到了“八成”。
“你看,地脉自己能修复,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它创造条件,而不是强行干预。
月平这孩子,就是悟透了这一点,才想出这么多好方法。”
陈阳看着探测器上的数值,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以前总觉得清淤就是把淤泥挖走就行,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门道。
以后我也要多观察地脉的规律,不能只靠蛮力。”
不远处,陈墨正小心翼翼地清理灵水草周边的淤泥。
他蹲在地上,双膝几乎贴到水面,手中的灵木铲比其他子弟的小一号——这是月平特意为他准备的,因为他的灵能较弱,小铲身更容易控制力度。
“慢点,再慢一点,离根系还有半寸呢。”
五奶奶陈守云站在他身边,轻声指导,“灵水草的根系像丝线一样细,稍微用力就会断,要用灵识感知着根系的位置,跟着它的走向清理。”
陈墨点点头,闭上眼睛,将灵识集中在指尖,慢慢探向淤泥——片刻后,他睁开眼,嘴角露出笑容:“五奶奶,我感觉到了!根系在淤泥下面半寸,是朝着暗渠方向生长的。”
说着,他调整铲身角度,轻轻插入淤泥,果然避开了根系,将周围的浮泥清理出来。
五奶奶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不错,有进步!灵识感知是意者的基本功,多练习就能越来越准。这些灵水草不仅能稳定暗渠灵脉,还能净化水体,等清塘结束,它们会长得更茂盛,到时候堰塘的水会更清,灵能也会更纯净。”
此时,月平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急促:“陈阳师兄,注意中央区域的灵能波动!意鉴显示,那里的灵能浓度突然提升了一成,可能是灵脉晶在起反应!”
陈阳立即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中央区域——只见那块刚显露出来的灵脉晶,表面的纹路比之前更亮了,淡青色的光晕扩散到周围三尺范围,连附近的淤泥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青色。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灵脉晶在吸收灵能?”
月平快步走过去,蹲下身用灵识探查,片刻后松了口气:“没事,是灵脉晶在适应周围的灵能环境。它之前被淤泥包裹,灵能流动受阻,现在淤泥清理了,它开始主动吸收周围的灵能,恢复活力。这是好事,说明它能更快地与地脉融合,为下游农田提供灵能。”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大家要注意,灵脉晶周围三尺范围内不要清理得太彻底,留一层薄泥能缓冲灵能冲击,避免它的灵能突然爆发,影响周边灵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