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里的灯光在雨夜里显得格外温暖,但围坐在包厢里的众人心情却愈发沉重。随着回忆的深入,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逐渐浮现,揭示出危暐性格中更加复杂的层面。
一、系统性的投机
其实仔细想想,孙鹏飞转动着手中的茶杯,Vcd的那些行为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套完整的投机体系。
他回忆起十年前的一次项目验收会。当时危暐负责的项目存在严重缺陷,在验收前夜,他居然想出了一个的主意。
他在演示系统里做了两套代码,孙鹏飞说,一套是真实运行的系统,漏洞百出;另一套是专门用于演示的特效版,所有功能都完美无缺。
验收当天,危暐通过一个隐藏的热键在两者间切换。专家们看到的是一个运行流畅、功能完善的神奇系统,孙鹏飞苦笑,但实际上,那只是个精心设计的幻影。
更令人震惊的是,验收通过后,危暐立即申请了项目尾款,然后连夜离职。等甲方发现问题时,他早已人去楼空,连联系方式都换了。
鲍玉佳冷冷地说:这已经不是小聪明了,这是精心设计的骗局。
二、人性的精准操控
程俊杰点了支烟,说起另一件事:他最可怕的地方,是特别擅长利用人的弱点。
有一次,危暐想要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他没有选择常规的黑客手段,而是找到了对方公司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员工。
危暐了解到这位老员工的儿子正在创业困难期,他以投资人的身份接近,表示愿意资助他儿子的公司,条件是要了解一些行业情况
梁露惊叹:这招太狠了,既抓住了对方的软肋,又给自己留了退路。
更厉害的是,程俊杰继续说,他最终确实投资了那家创业公司,只是投资金额远低于承诺,而且还签了对赌协议。最后那个年轻人不但赔光了投资,还欠了他一屁股债。
三、法律的边缘游戏
陶成文推了推眼镜,说起一个更具争议性的事件。
还记得三年前那个数据泄露事件吗?表面上他是受害者,实际上...
当时危暐的公司遭遇黑客攻击,大量用户数据外泄。但在内部调查时,陶成文发现了蹊跷。
所谓的黑客攻击痕迹都是伪造的,陶成文压低声音,实际上是他自己把数据卖给了第三方,然后制造了被黑的假象。
魏超接话:这事我知道。他不仅通过卖数据赚了一笔,还利用这次事件提高了公司知名度,获得了大量同情和关注。
最讽刺的是,马强摇头,后来他还以数据安全专家的身份到处演讲,分享被黑经验
四、道德的相对主义
张帅帅叹了口气:现在回想起来,他最大的问题是把所有道德都看作是相对的。
他记得有一次和危暐争论诚信问题。他说诚信不是绝对的,而是要根据情况灵活调整。还举例说医生对绝症患者隐瞒病情就是善意的谎言。
曹荣荣点头:他总能找到各种哲学、心理学理论来为自己开脱。有一次我指责他不守信用,他居然引用尼采的话,说什么道德是弱者的发明
这种思维方式太危险了,鲍玉佳严肃地说,当一个人开始用理论来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辩护时,他就已经走上了歧路。
五、环境的纵容
随着讨论的深入,众人开始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危暐能够长期维持这样的行为模式?
其实我们都有责任,马文平难得地开口,每次他做出格的事,我们虽然会批评,但最后往往都会原谅他。
孙鹏飞深有同感:特别是当他用那些来证明自己的有效时,我们甚至会不自觉地羡慕他的。
梁露说:记得有一次他通过不正当手段拿下大单后,请大家去最贵的餐厅吃饭。当时虽然有人质疑他的方法,但最终都被他的说服了。
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张帅帅说,当错误的行为得到奖励,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那套理论,我们也越来越难以质疑。
六、转折点的缺失
回顾危暐的人生轨迹,众人发现一个令人惋惜的事实:他本有很多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鲍玉佳说起五年前的一件事:当时有个老前辈很欣赏他的才华,想要收他为徒,但要求他先学会。可惜他拒绝了,说那是老古董的思维
曹荣荣也想起:他妻子曾经因为他这些毛病要离婚,他当时答应改正,但没过多久就又故态复萌。
其实最大的问题,孙鹏飞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他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过代价。每次都能侥幸逃脱,这让他产生了错觉,以为可以一直这样下去。
七、雨夜的沉思
窗外的雨声渐渐转急,仿佛在呼应着众人内心的波澜。
张帅帅望着窗外的雨幕,轻声说:现在想想,Vcd的悲剧不在于他犯了多大的错,而在于他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是啊,鲍玉佳接口,他把聪明用错了地方,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把投机取巧当成了人生智慧。
程俊杰掐灭烟头:最可悲的是,他直到最后可能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在他那个扭曲的价值体系里,他始终是个成功者
马文平最后说:他的故事提醒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有多聪明,而是要知道把聪明用在什么地方。
雨还在下,茶楼里的灯光在雨水中模糊成一片光晕。众人起身告别,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沉甸甸的思考。
危暐的故事就像这夜雨,洗刷着每个人的心灵,提醒着他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守住内心的底线,比任何聪明才智都更加重要。而那些看似精明的捷径,往往通向的是最危险的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