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吉凶论
面部是诸多阳气汇聚的地方,其各个部位都有所归属。想要判断痘疹出现后的吉凶情况,就必须按照部位来查验,如此便能立刻做出判断。比如额头属于心的部位,从印堂往上,发际往下,到日月两角,如果这些地方先出现痘疹的点,先开始灌浆,先结靥,都属于不好的征兆。因为心如同君主,按常理不接受外邪,先在这个部位出现痘疹,是毒邪发自于心,所以不是好兆头。左脸颊属于肝,右脸颊属于肺。如果两颊先出现红点,分布稀疏且界限分明就是吉利的;如果红点聚集在一起形成块状,界限不清楚,而且肌肤肿硬,那就是凶险的。因为肝藏魂,肺藏魄,恶毒侵犯,那么魂魄就将离散,怎能期望有生机呢。
下巴以下属于肾,从承浆到两腮,如果这里先出现痘疹点、先灌浆、先结靥就是吉利的。确实这个部位虽然属于肾,但三阴三阳的经脉,都汇聚于此,先发先灌先靥,是阴阳调和顺畅,所以是可治之症。至于鼻子属于脾脏,位于中央,最忌讳的是鼻尖先出现痘疹以及先结靥。因为脾土滋养四脏,如果毒邪发自脾脏,就是脾衰败了。脾衰败则四脏也会随之衰败;即便拖延些时日,也不过是勉强维持性命罢了。
耳朵是肾的孔窍,而且少阳相火的经脉在耳朵前后运行。所以凡是耳轮先出现红点,是火毒炽盛,难以扑灭,不是吉利的现象。最值得欣喜的是,口唇四周先出现痘疹、先灌浆、先结靥。因为阳明经脉夹口环绕嘴唇,由胃与大肠主宰,这里是多气多血的地方,能够承受各种情况,所以主吉利。这些脏腑部位的要点,必须在平时就详细观察了解,这样在临证时才能灵活应变。
蒙头
痘疮布满头顶被叫做蒙头痘,毒邪侵犯阳位,这种情况最为堪忧。痘形稍尖圆的,可用松肌通圣散治疗。要是头部红肿得像瓜一样,这就是不治之症,即便用药,最终也无济于事。
【注释】头是诸多阳气汇聚的部位,全身痘疹稀疏,唯独头部痘疹稠密,这种情况叫做蒙头痘,这表明毒邪侵入了阳位。如果痘形稍微呈现尖圆的样子,就应当用松肌通圣散来治疗。假如头部红肿得如同瓜一般,这是无法治愈的病症,即便使用药物,最终也没有效果。
松肌通圣散
荆芥 羌活 牛蒡子(炒、研) 防风 紫草 红花 青皮 当归 赤芍 紫花地丁 蜂房 山楂 木通
以芦笋、芫荽作为药引,加入适量水煎煮,煎煮完成后服用煎出的药汁。
【方歌】松肌通圣药最灵,荆芥羌蒡共防风,紫草红花青归芍,地丁蜂房楂木通。
抱鬓
两鬓部位出现痘疹,以痘疹稀疏明朗为好。若痘疹稠密且相互粘连,那便是火毒猖獗。应先用松肌通圣散促使毒邪透发出来,接着用归宗汤攻除毒热,这样或许能转危为安。
【注释】两鬓靠近太阳穴,此处出痘,痘疹稀疏明朗则是吉利之象。若痘疹稠密且相互粘连,这种情况称为抱鬓,是火毒极其强盛的表现。适宜先使用松肌通圣散使毒邪透发,随后用归宗汤来攻治毒热,如此大概可以让病情转危为安。
松肌通圣散(方剂见“蒙头症”相关内容)。
归宗汤(方剂见“发热症”相关内容)。
蒙骩
痘疹聚集在耳后,这种情况叫做蒙骩,是肾经潜伏的毒邪引发,最为让人担忧。要酌情选用松肌通圣散和归宗汤,同时燕脂贴法也不可耽搁。
【注释】痘疹攒聚在耳后的高骨部位,称作蒙骩。这是毒火从肾经发出,此病症极为凶险。内服药使用松肌通圣散,外用药则用燕脂膏贴敷。如果痘疹更加稠密且伴有高热,就用归宗汤来攻毒。
松肌通圣散(方剂见“蒙头症”相关内容)。
胭脂膏
用升麻煎出浓汤后滤去药渣,把棉燕脂放入汤中揉出红色汁液,再加入雄黄细末,搅拌均匀后贴在患处。
归宗汤(方剂见“发热症”相关内容)。
锁眼
如果面部其他地方痘疹稀疏,唯独两眼周围痘疹稠密,这种痘被称为锁眼痘,是毒邪损伤脾脏所致。外用宜采用燕脂膏贴敷的方法,内服适合用清热解毒的药剂。
【注释】面部痘疹大多稀疏,仅两眼周围痘疹格外稠密,这种情况叫做锁眼痘。这是由于毒热炽盛,伤及了脾经。治疗时,外部适合贴敷燕脂膏,内部适合服用清热解毒汤。
胭脂膏(方剂见“蒙骩症”相关内容)。
清热解毒汤(方剂见“见点症”相关内容)。
抱鼻
痘疹像蚕种一样环绕在鼻子两端,这是毒邪聚集在脾肺,病症危急难以拖延。先用燕脂膏涂抹在鼻子上,再内服黄连解毒汤煎剂。
【注释】面部其他地方痘疹都很稀疏,唯独鼻梁左右痘疹密集如同蚕种,这种情况叫做抱鼻。这是毒邪聚集在脾肺,属于极其危险的病症。首先将燕脂膏涂抹在鼻子上,接着用黄连解毒汤进行治疗。
胭脂膏(方剂见“蒙骩症”相关内容)。
黄连解毒汤(方剂见“结痂落痂”相关内容)。
锁口
锁口痘是凶险的毒邪潜伏在脾经,痘疹或单颗或成双地环绕口唇而生。治疗时,外治法用针刺结合燕脂膏敷贴的方法,内服药宜用泻黄散,这样病情就能得到缓解。
【注释】在一侧嘴角有一粒痘疹,比其他痘疹明显更大,质地坚硬且没有痘盘,这叫单锁口。若两侧嘴角各有一粒痘疹,则叫双锁口。另外,口唇上下四周,痘疹连串环绕的,也叫锁口。这些都是毒邪壅塞在脾经的表现。痘疹刚出现时,要赶紧用银针挑破,外敷燕脂膏,同时内服泻黄散,若能让痘疹转为红活之态,那么病情才有好转的希望。
胭脂膏(方剂见“蒙骩症治”相关内容)。
泻黄散
犀角 黄连 生地 青皮 木通 石膏 丹皮 荆芥穗 牛蒡子(炒、研) 大黄 红花 紫花地丁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锁口泻黄散最灵,犀连生地青木通,石膏丹皮荆牛蒡,大黄红花合地丁。
锁唇
锁唇痘是痘疹聚集在口唇内部,出现肿胀、干裂、颜色干黄、质地板硬坚实的症状。治疗需在泻黄散中配伍猪尾膏,同时采用燕脂膏贴敷之法,不可稍有延迟。
【注释】痘疹出现且攒聚在口唇内部,这种情况叫做锁唇。症状轻时会口唇焦裂、肿痛,严重时则口唇板硬、颜色干黄,这是毒火从脾脏发出。需赶紧用泻黄散配合猪尾膏服用,同时外部采用燕脂膏贴敷的方法。要是痘疹出现黑色,那就是血液凝聚、毒邪锢结,终究无法救治了。
泻黄散(方剂见“锁口症治”相关内容)。
猪尾膏
取小雄猪尾尖血十数滴,和梅花冰片少许,即调于煎剂内服。
胭脂膏(方剂见“蒙骩症治”相关内容)。
拖腮
托腮痘是指腮边痘疹攒聚在一起,正气被毒邪阻滞,痘疹难以顺利起发。应赶紧用黄连解毒汤治疗,若痘疹部位板硬、颜色紫黯,需先使用归宗汤。
【注释】满脸痘疹都很稀疏,唯独两腮部位的痘疹攒聚成片,这种情况称为托腮。这是正气被毒邪阻碍,使得痘疹难以顺利起发。在刚出现痘疹点的时候,毒势还未形成,就应该用黄连解毒汤来解毒。如果痘疹部位表现为板硬且颜色紫黯,就用归宗汤来攻毒。
黄连解毒汤(方剂见“结痂落痂”相关内容)。
归宗汤(方剂见“发热症”相关内容)。
锁项
痘疹在喉咙部位攒聚,这种情况叫做锁项痘。毒邪结聚在咽喉,生命必定难保。患者会出现音哑、呛咳、难以进食的症状,此时清金攻毒的药剂才是良方。
【注释】颈项,是咽喉的关键通道。
此处出现痘疹且攒聚在一起,就称为锁项痘。如果不赶紧治疗,等毒邪攻至咽喉,必然引发肿痛,导致患者声音嘶哑、呛咳,连汤水都难以咽下,大多会无法救治。应立刻使用清金攻毒饮,或许还有存活的希望。
清金攻毒饮
牛蒡子(炒、研) 甘草(生) 苦桔梗 元参 枳壳(麸炒) 僵蚕(炒) 前胡 荆芥穗 大黄 山楂 蝉蜕 山豆根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清金攻毒饮如神,牛蒡甘桔合元参,枳壳僵蚕前胡穗,大黄山楂蝉豆根。
披肩
披肩痘是两肩部位的痘疹攒聚在一起,上下气机阻塞,毒邪难以透发。治疗此症应投用清热解毒汤,若患者伴有便秘症状,则应先使用归宗汤。
【注释】两肩部位的痘疹相互粘连、攒聚,颜色呈现赤紫、滞黯,这种情况叫做披肩痘。这是因为毒气壅滞,导致上下气机阻塞。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汤为主。如果患者出现大便秘结的症状,那么就应以归宗汤为主进行治疗。
清热解毒汤(方剂见“见点症治”相关内容)。
归宗汤(方剂见“发热症治”相关内容)。
聚背
背部出痘不宜过多,要是痘疹攒聚,生命就会面临危险。若痘疹根脚疏松,可用松肌通圣散并贴燕脂膏;若根脚紧硬,用必胜汤或许能挽救生命。
【注释】大凡毒邪发于背部,大多关乎生死,对于出痘而言,更是以稀疏为好。如果背部痘疹攒聚粘连,这种情况叫聚背。此时应当辨别痘疹根脚的松紧。若根脚疏松,说明毒邪还相对活动,内服松肌通圣散,外用燕脂膏贴敷;若根脚紧硬,是因为毒邪锢结、血液凝聚,要赶紧用必胜汤治疗,不过这也只是在绝境中寻求生机的一种办法罢了。
松肌通圣散(方剂见“蒙头症”相关内容)。
胭脂膏(方剂见“蒙骩症”相关内容)。
必胜汤(方剂见“见点症”相关内容)。
攒胸
胸前出痘以稀少、症状轻为好,如果痘疹攒聚粘连,是毒热凝聚的表现。应迅速使用凉膈攻毒饮,以免凶险的毒邪向体内攻窜。
【注释】胸膈属于心、肺二经所在的部位,此处出痘稀少才是吉利的。倘若痘疹在这里攒聚丛生,这种情况叫做攒胸,是由毒热引发的。应当用凉膈攻毒饮来治疗,这样凶险的毒邪就不会向内侵袭了。
凉膈攻毒饮
栀子(生) 黄连(生) 石膏(生) 荆芥 紫花 地丁 枳壳(麸炒) 桔梗 元参 生地 牛蒡子(炒、研) 大黄 赤芍 甘草(生) 薄荷 木通
以灯心草、竹叶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方歌】凉膈攻毒治攒胸,栀连石膏荆地丁,枳桔元参生地蒡,大黄芍草薄木通。
断桥
断桥痘的形态十分奇特,腰间完全没有痘疹,而身体上下部位痘疹却很稠密。这是气血阻滞,毒热壅塞导致的,用归宗汤猛烈攻毒,待无痘处有痘疹透出,方为吉利。
【注释】名为断桥痘的情况,是指腰间一颗痘疹都没有,仅身体上下部位痘疹稠密。这是因为凶险的毒邪壅塞在身体上下,气血在中焦被阻滞,所以造成上下隔断,形成极为凶险的病症。应该使用归宗汤来攻毒,让原本无痘的腰间透出痘疹,这样才能转危为安。
归宗汤(方剂见“发热症”相关内容)。
缠腰
腰是肾的外在表现部位,此处出痘应该稀疏。如果痘疹连珠般环绕腰部,该怎么办呢?治疗应赶紧以攻毒为主,快速服用归宗汤,这样疾病才能得以消除。
【注释】腰是肾在体表的相应部位,此处出痘以稀疏为好。如果痘疹像连珠一样环绕腰部,这种情况叫做缠腰,是毒邪潜伏在肾所致。治疗要以攻毒为主,适宜用归宗汤来治疗。
归宗汤(方剂见“发热症”相关内容)。
囊腹
囊腹痘是指腹前的痘疹如同囊袋般攒聚,这表明凶险的毒邪横冲直撞,来势猖狂。先用松肌通圣散透毒,再用归宗汤攻毒,效果很好。
【注释】腹前出现痘疹,形状像囊袋一样攒聚,这种情况叫做囊腹痘。这意味着凶险的毒邪横冲直撞,来势极为凶猛。这个部位靠近脏腑,毒邪容易向内攻侵,必须先使用松肌通圣散使毒邪透发出来,然后再用归宗汤来攻治毒邪,让痘疹界限清晰,根脚松动,这样大概就没有忧患了。
松肌通圣散(方剂见“蒙头痘症”相关内容)。
归宗汤(方剂见“发热症”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