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先带着孩子们去了一家馄饨摊,给每人买了一碗馄饨,孩子们吃得十分开心。
之后他又带他们去看杂耍和马戏表演,孩子们乐得合不拢嘴。
最后在一家酒楼用餐。
虽然酒楼的菜肴不及家中美味,但孩子们已经饿了,吃得很尽兴。
饭桌上,珺姐儿问:“爹爹,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出来玩?”
旁边的孩子们也满怀期待地看着贾环。
贾环摸了摸珺姐儿的头,笑着说:“等爹爹有空了就带你们出来玩,好吗?”
珺姐儿眉开眼笑地回答:“好,爹爹最好了。\"
回到宁国府后,孩子们立刻去找巧姐儿和娴姐儿炫耀去了。
第二天,弘武帝撤走了御林军,荣国府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荣庆堂里,
贾政满脸愧疚地跪下道:“都是我太轻信他人,差点毁了家族基业,请母亲责罚!”
贾母看着这个不通世故的儿子,叹息道:“算了,这也不是你的错,有人故意陷害我们贾家。
你先起来吧,以后做事要更加谨慎。\"
贾政站起身,恭敬地说:“儿子明白了。\"
贾母终于有空看向跪在一旁的傅秋芳。
此刻的她面如白纸,心中满是绝望。
因家 ** 事,她自知难逃被荣国府休弃的命运,甚至开始盘算着一旦被休,就找个地方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宝玉突然跪下恳求贾母开恩,表示此事与傅秋芳无关。
傅秋芳见状泪流满面,感慨今生能嫁给宝玉已属万幸。
她含泪说道:\"二爷,无需为我求情,这一切都是我哥哥造成的过错。
他太过功利,我只是他的工具罢了。
二爷,请您不要为我费心,只希望您能照顾好我们的孩子。\"
宝玉听后悲从中来,哭诉道:\"姐姐,切莫有轻生之念,孩子还年幼,需要您的照料。
您怎能丢下我们父子独自离去?\"
见宝玉如此难过,傅秋芳心痛不已,安慰道:\"二爷,能成为您的妻子是我毕生的福分,只盼您日后好生生活,勿以我为念。\" 袭人站在一旁,暗自窃喜,若傅秋芳被休,自己在府中的地位将更稳固。
宝玉急忙转向贾母哀求:\"祖母,您发话吧!\" 贾母想起贾环的话,又见傅秋芳态度坚决,叹息道:\"宝玉,按理说傅秋芳不该留,但环儿说得对,她入府以来一向安分守己。
此事我做主,既往不咎,今后谁也不准再提。\"
傅秋芳难以置信,泪眼朦胧地望着贾母,颤声问道:\"祖母,您说什么?\" 贾母见状,笑着宽慰她:\"我已决定既往不咎,你安心留在府中相夫教子吧。\"
傅秋芳激动地磕头谢恩:\"多谢祖母开恩。\" 宝玉也破涕为笑,连声道谢。
王熙凤在一旁打趣道:\"老太太果然仁慈,如今宝兄弟夫妻得以团圆,刚才看他俩的模样,真让人心疼。\"
宝玉羞涩地回应:\"二嫂子取笑我了。\"
贾母笑着说:“凤丫头,你别急着说话,年轻人感情好也是常事。\"
这时,黛玉等人来到荣庆堂,几个孩子弯腰向贾母行礼道:“曾祖母安好!”
贾母见到他们非常开心,说道:“快起来吧,地上凉,你们年纪小,着凉可不好玩。
鸳鸯,快扶他们起来。\"
黛玉等人这才向贾母问安,问道:“外祖母身体还好吗?”
贾母笑道:“好,一切都好。\"
黛玉看到额头微红的傅秋芳,问道:“二嫂子这是怎么了?”
王熙凤忙把事情经过告诉了黛玉等人。
黛玉听后说:“外祖母,这件事和二嫂子没关系,环儿也夸她人品好,您就原谅她吧。\"
王熙凤笑着说:“林妹妹,老太太已经原谅了,还说以后谁都不能再提这事。\"
黛玉笑着回应:“外祖母英明,这样既能让小夫妻和睦,也能让孩子们从小有个完整的家庭,真是好事。\"
傅秋芳听后感激地说:“多谢王妃体谅。\"
黛玉说:“二嫂子,还是叫我黛玉好了,一家人不必这么客气。\"傅秋芳笑了笑没说话,黛玉也就不再坚持。
薛姨妈这时也到了荣庆堂,对贾母说:“老太太,这次真是虚惊一场,现在事情清楚了,也算是拨云见日了。\"
贾母笑道:“让姨太太担心了。\"
薛姨妈说:“老太太这么说就不对了,咱们是一家人,荣辱与共。\"
薛姨妈坐下后,珺姐儿立刻走到她身边问候:“外祖母安好!”
薛姨妈一把抱起珺姐儿说:“几天不见,我都想死了。\"
珺姐儿也说:“珺姐儿也很想念外祖母,特别是外祖母做的糟鹅掌鸭信。\"
薛姨妈笑道:“那还不简单,一会儿你们都跟我回家,我亲自下厨给你们做,好吗?”
珺姐儿高兴地回答:“好,外祖母最好了。\"
站在一旁的宝钗忍不住责备道:“妈妈,您就惯着这疯丫头吧!”
薛姨妈笑着说:“我自己的外孙女,我不宠谁宠呢?”
一旁的王熙凤笑着对薛姨妈说:“姨妈可别偏心,我去把我们家那三个也叫来一起热闹。\"宝玉也附和着说:“袭人,你也去把芮姐儿带来,可别光便宜了环老三家的。\"大家听后都笑了起来。
梨香院里今晚格外热闹,两府能跑动的孩子几乎都聚在这里了。
薛姨妈在厨房和院子之间来回穿梭,还不停地叮嘱丫头照看好那些小孩子。
薛姨妈现在的生活非常惬意,她的女儿是亲王侧妃,外孙女是当朝公主,外孙子更是三等男爵的世爵。
即便是在照顾贾环的孩子,她也觉得甘之如饴。
院子里的孩子们正在玩耍,玩得正起劲时,贾环到了,珺姐儿一眼就看见了他,直接扑进他的怀里喊道:“爹爹!”
贾环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去玩吧。\"
贾环走进屋内,薛姨妈笑着说:“环哥儿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贾环回答道:“林姐姐跟我说您在给孩子们准备晚饭,我闻着香味就忍不住跑来了,您别见怪。\"薛姨妈高兴地说:“哪里的话,平时想请都请不来,快来坐下,饭马上就好。\"
贾环刚坐下,同喜就端茶上来,贾环问:“薛大哥呢?”
黄氏答道:“王爷,我家大爷马上就到。\"话音刚落,薛蟠就走进来,笑着说道:“我就知道王爷一定会来,特意备了一坛五十年的女儿红,咱们好好喝一杯。\"
贾环看到薛蟠手中的酒坛就知道至少是二十年以上的佳酿,笑道:“薛大哥,你这酒可不一般啊。\"薛蟠哈哈大笑:“王爷好眼光,这是五十年的女儿红,是我一位做布庄生意的朋友送的,一直舍不得喝,今天咱们就把它喝掉,一醉方休。\"
贾环接过酒坛,轻轻一拍封口,顿时一股浓郁的酒香飘散开来,贾环赞叹道:“好酒,果然好酒!”
窗外的珺姐儿闻到了一阵香气,小鼻头轻轻皱起,顺着味道走进内室。
一眼便瞧见桌上放着的坛子,眼睛顿时发亮,急忙跑到贾环身旁,抱着他的手臂摇晃着问道:“爹爹,这是什么?为何这般香?”
话音未落,她已忍不住吞咽口水。
薛蟠瞧见了,笑着说道:“珺姐儿是不是想尝尝看?”
珺姐儿抬头看向薛蟠,说道:“舅舅,可以让我尝尝吗?”
薛蟠笑着用筷子蘸了些许,送入珺姐儿口中。
珺姐儿的小脸瞬间皱成一团,却没意识到自己被舅舅戏弄了,嘟囔着说:“舅舅坏蛋,我要告诉外婆!”
一旁的薛姨妈立刻拍了下薛蟠的脑袋,斥责道:“你这混账东西,为什么要捉弄珺姐儿?”
转头又对珺姐儿说:“告诉外婆,舅舅是如何欺负你的,外婆帮你讨回公道。\"
珺姐儿噘着嘴说道:“外婆,舅舅骗我喝酒!”
薛姨妈听后,转向薛蟠怒斥道:“你这混账东西,珺姐儿这么小,你怎么能让她喝酒!”
说着,抄起一旁的鸡毛掸子就要打,薛蟠慌忙躲开。
贾环见状,连忙拦住薛姨妈,劝道:“姨妈,薛大哥也是逗珺姐儿玩呢,他是喜欢珺姐儿,姨妈就别追究了。\"
薛姨妈依旧不肯罢休,说道:“你这混账东西,再喜欢她也不该让这么小的孩子喝酒!”
薛蟠赶紧认错,说道:“妈妈,我错了,以后绝不会再让珺姐儿喝酒。\"
这时,黄氏走出来打圆场,问道:“妈妈,开饭了吗?”
贾环趁机笑着说:“姨妈,我都快饿扁了!”
薛姨妈瞪了薛蟠一眼,说道:“今天看在环哥儿的份上,暂且饶过你。
要是再敢哄珺姐儿喝酒,小心你的皮!”
随后,她对珺姐儿说:“珺姐儿,走吧,外婆带你去吃糟鹅掌鸭信。\"
珺姐儿还用手扇着嘴巴,开心地应道:“好!”
临走前,还朝着薛蟠做了个鬼脸,把薛蟠弄得哭笑不得。
次日,西暖阁。
张廷玉和陈廷敬正在商议公务,张廷玉说道:“此次吏部清吏司的审问毫无进展,可见幕后之人行事极为隐秘。\"
陈廷敬也眉头紧锁,说道:“若幕后之人不除,我朝将永无安宁之日。
不知张相对此有何看法?”
张廷玉说道:“幕后之人野心不小,很可能与贾环有仇。
现在朝廷里有权势且与贾环有仇的人,有英国公李泰、户部侍郎,还有太后身边的白家。
你觉得会是这三家中的哪一家在背后搞鬼?”
陈廷敬皱眉沉思道:“户部侍郎虽然与贾环有杀子之仇,但他并无这样的能力,可以排除。
英国公李泰虽与贾环有矛盾,但也不至于做出如此大事。
现在只剩下太后的白家,白国舅没有这个实力,但如果太后插手,结果就难说了!只是,如果这事真的是太后做的,她到底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