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八藏,我怎么能忽视了民生八藏啊!”
马谡有些兴奋地捶打着手掌,欣喜地说道。
他之前还奇怪,为何诸葛丞相与陛下,丝毫没有为捉襟见肘的兵力发愁。
明明被东吴等地牵扯了大量的兵力,陛下既不急于伐吴,也没有抽调各地退伍老兵,
就连各地的工坊,也只是按部就班的生产,似乎各地紧急的军情,根本不存在一样。
他一直以来,陛下的民生八藏,只是一个改进民生的手段。
藏粮于民,藏富于民,藏兵于民,
藏技于民,藏智于民,藏医于民,藏信于民,藏德于民!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些看起来宽泛的民生政策,竟然蕴含着如此深意!
陛下一直以来的施政,原来都遵循着三令三策,民生八藏,
经此一说,以如今陛下各项产业的规模,再加上全国兵站和恤孤署退役的老兵,
陛下掌控之兵力,何止百万啊!
怪不得在他看来的如此困境,陛下还可以如此云淡风轻,
有如此强盛后备兵力在手,确实无忧矣!
就像当初陛下对曹魏的灭国之战一样,陛下看似天马行空的策略,如今都一一显现威力。
如果不是当初先陇右河套,再大破鲜卑,占据漠南草原,大汉从哪获得如此多的肉食战马?
如果不是安定下来的草原百姓饲养的牛羊,又从哪获得那么多的羊毛与耕牛?
更别说,如今陛下还一纸动员令,就收获数万少年精锐了。
陛下根本不需要进行任何影响民生的兵力调动,更别说还需要强征兵力了。
至于装备,这次武装青年禁卫军就是例子,
采用全面采用蒸汽动力的弹汗山大型锻造工坊,一天最少可以出产两千套甲胄所需的甲片!
这还只是陛下众多工坊其中的一处而已。
新款冲压冷锻大甲片甲胄,不仅防御能力一流,更是做了不少的改进。
加大的甲片,减少了组装的复杂程度,
采用皮革加皮毛内衬,更是在抵挡钝器伤害的同时,兼顾了抵御北疆的寒冷的考量。
而长枪上的暴雨梨花枪喷管,以及左手胳膊上的双发射管,都让全新的青年禁卫军远近皆能。
这两个固定在手臂甲胄上的双发射管,只比手臂长了一掌左右,
他们的作用就是发射单兵百虎齐奔箭。
有这样迅速高产的兵刃甲胄生产能力,陛下确实不用为兵力担忧。
也不需要提前制作大量的兵刃甲胄存放。
毕竟技术迭代如此之快,生产太多,很快就会过时了。
陛下这次启用草原之上的少年,组成青年禁卫军,考虑的更多还是骑射能力。
这些是草原作战最重要的一项。
而陛下的这些先进武器与甲胄,也让少年们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拥有了可近可远的攻击手段。
不仅如此,就像赵云将军所说的那样,制约战争规模的粮草运输,
在陛下十多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之下,
靠着龙鳞计划等基建,目前大汉的疆域到哪,道路就通向了哪里!
金牛道就不用说了,如今在草原之上,从弹汉山到白狼山与幽州的这两条钢铁轨道,就近乎神迹。
烧石碳的钢铁造物在这条轨道之上,可以拉着上万斤的货物日夜不休。
他们深入漠北,也能通过大车的周转,获得充足的后勤补给。
陛下十多年的布局,现在才看出来深意与效果啊!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兵精粮足!
刘禅不喜欢居功,将这些他的成就放倒一边,继续探讨进攻的策略:
“正是因为如此,此战我们不需要像冠军侯一样,急于和拓拔部决战!
根据探查,拓拔部拥有战兵不下十万,还在继续征兵当中。
据说是得到了司马家的援助,不知是西域的司马昭,还是躲在倭国高句丽的司马师。
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这次北伐,彻底打掉拓拔部的战争潜力同时,稳稳站住在这里!
我们不能像冠军侯那样,击溃赶走了匈奴,又来了乌桓鲜卑。
朕要伴随着钢铁通路,我大汉军队到哪,这条通路就通到哪!
打下一寸土地,就站稳一寸,打下一尺,就站稳一尺。
这片土地归汉之后,就不会再有任何其他势力染指的机会!
朕要让大汉的北疆,直达北海!以山川湖泊为天然国界!
子龙将军喜欢这样的胜利,还是仅仅饮马北海,到此一游的胜利?”
赵云与马谡看着舆图之上,漠南到北海之间数千里的广袤疆域,
想着刘禅描绘的场景,心神激荡,行大礼道:
“末将(微臣)自然愿日月所照,皆为汉地!”
……
前车师国王城
一路行来,傅嘏强忍着令人作呕的血腥与腐臭味道,在士卒的引领下,来到这处宫殿。
缺了一扇的门,以及地上还没清理干净的血迹,似乎在诉说着这里遭遇的惨状。
不过,这些都不是傅嘏在意的,他来这里,是带着任务的。
“公子雄姿英发,短短时日,竟然能聚起如此大军,可喜可贺啊!”
傅嘏戴着毛皮帽子,一副胡人打扮,看不出半分书生气,一边恭维着司马昭,一边四处打量。
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大殿,有不少缺损,看着残留的金黄色,原来这里应该是贴金的地方。
对于傅嘏的到来,司马昭十分惊喜,
他怎么也没想到,对方真的能跨越草原,从高句丽来到西域。
他披着一件紫色的华贵长袍,端坐王位之上,让人给傅嘏呈上烤肉和葡萄酒,询问道:
“先生辛苦了,昭不过勉强在西域站住脚罢了,家兄可好?”
傅嘏品了一口葡萄酒,长出一口气,这才说道:
“我家公子业已在高句丽立足,此时正谋划攻汉,
除了公子在北地新练精兵,更是与东吴四姓以及拓拔部联合。
约定结为盟约,共同伐汉。
届时大公子主力攻辽东,倭人与众多仆从兵士,汇通吴军攻青州徐州扬州,
拓拔部提十五万大军南下,汉军些许兵力,被多方调动,必然应接不暇。
此天赐良机,昭公子何不提大军响应,攻占西凉诸地,共谋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