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东吴使臣诸葛瑾抵达,恳请觐见。”
刘禅与诸葛亮相视一笑,诸葛亮率先说道:
“果然使臣还是家兄,这孙权总是抓着家兄一个老实人欺负啊!”
刘禅点点头:
“相父其实早就猜到了,孙十万也不敢派别人过来,不然只怕都不能活着来到成都。
既然还是谦谦君子的子瑜(诸葛瑾)先生来谈,条款列下,相父就更是得心应手了。”
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与刘禅如此这般商议了一番,这才传令道:
“陛下有令,着东吴使臣诸葛瑾,即刻觐见!”
不一会,消瘦的诸葛瑾脸上挂着笑容,大袖飘飘走了进来,行礼道:
“东吴使臣诸葛瑾拜见陛下,见过丞相。”
既然商量好了角色扮演,刘禅就率先发话道:
“哼,孙权还有脸派人来见朕!如此背信弃义之徒,朕誓杀之!
要不是看在相父面上,朕就直接处死所有东吴使臣,以泄我心头之恨!”
诸葛瑾闻言一愣,苦着脸赔不是道: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
孙刘两家世代交好,不可因些许摩擦就擅动刀兵,伤了和气,对百姓,对朝廷都不好啊!”
刘禅影帝上身,一甩袍袖:
“盟约?交好?朕之前为了策应牵制曹魏,不惜御驾亲征,攻打东三郡,与曹魏大军对峙襄阳一年之久,
你们呢?丢了江陵不说,还想要攻打永安,伤我大将!
难道觉得不敌曹魏,就想从来朝廷身上找回损失不成?
如果不是陈到将军福大命大,朕一定提百万大军,荡平江东!”
诸葛瑾自然刘禅这是吹牛,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努力安抚道: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此次都是潘璋自作主张,吴王并不知情,是地方守将妄动刀兵,
如果他还活着,吴王一定将他绑到陛下面前,任由陛下发落!”
旁边的诸葛亮轻飘飘地补了一句:
“家兄,这个理由你上次用过了,上次说的好像是刘阿部下妄动刀兵?”
诸葛瑾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只能不断赔不是。
刘禅鼻孔里重重哼了一声道:
“哼!子瑜先生莫不是在戏耍朕?想要讲和,就只有你空口白话来诉说吗?”
诸葛瑾连忙递上礼单:
“陛下息怒,吴王为补偿此次潘璋等人无理,愿奉上大贝(砗磲壳)、明珠、象牙、犀角、玳瑁等珍宝,
为补偿陈到将军,特奉上黄金千两,大珠一斗,还请陛下转达。”
刘禅看都不看礼单,直接说道:
“区区黄白之物,就想换我大将?孙权是否太过儿戏?”
诸葛瑾僵在那,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之前得到吴王的通报,击杀了永安守将陈到,
等过来讲和之时,听到的消息是大汉陛下诚意感动天地,为陈到将军续命,这才救了回来。
尽管消息不知真假,当时陈到伤重差点死掉应该是真的。
吴军挑衅在前,结果被人打了回来,现在又求和,还想把丢掉的西陵城要回去,
就算诸葛瑾再傻,也开不了这个口。
诸葛亮看到场面僵持住了,咳嗽了一声,出言道:
“陛下息怒,莫要因为这等小事气坏了身子,
既然这次有陛下庇护,陈到将军化险为夷,东吴的赔礼还是收下吧!”
刘禅这才坐回椅子说道:
“今日看在相父面上,就不予东吴计较,讲和可以,朕的要求都已经写好,相父转交给子瑜先生,
这是朕的底线,不容讨价还价!
如果东吴不肯接受,那么朕就要动用国之重器,称量称量武昌城是否坚固了!”
说完,刘禅就和诸葛丞相告辞,他的角色已经完成,剩下的就看相父如何从东吴身上多要些好处了。
刘禅可以继续攻打东吴,只不过意义不大。
目前他没有能力守住长江一线,打下再多东吴城池也无法有效纳入统治。
铁甲船吨位还是太小了,火攻出其不意可以,真要持续水战,东吴楼船的威胁还是你太大了。
他要专心发展工业与商贸,用产品占领东吴的市场,不可能只靠走私。
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
如今的南中,交趾等地还没消化完呢,他未来的主要重心也放在了北方,
这次打疼东吴,占据了长江三峡的出口,进取荆州就有了底牌更好的支点。
所以这次他和诸葛丞相定好的方针,就是要多从东吴榨一些油水,
同时大大震慑一下,短时间不要添乱就好。
时间在刘禅这边,随着他工业化的不断完善,基础夯得越结实,未来的赢面就更大!
他现在还要去皇家工坊做一些布置,给相父的谈判条件,加上一个重重的砝码。
一个让孙十万寝食难安的筹码。
……
“家兄啊,陛下这次有多生气,你也亲眼看到了,
莫要怪我不肯帮你,东吴如此两面三刀,注定被天下人唾弃!”
刘禅离开后,诸葛亮给诸葛瑾倒上一杯清茶,他已经习惯了陛下的这种喝茶方法,
诸葛瑾靠坐着,无奈叹气道:
“此次吴王心意甚是诚挚,孙刘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孔明要多向陛下陈述厉害,不可妄动刀兵啊!”
诸葛亮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说道:
“这就要看东吴的诚意了,
陛下拟定了条款,家兄觉得可行,就回去禀告,如果觉得不行,那也没有办法,战场上见真章。
我大汉铁骨铮铮,从来不惧任何挑战!”
诸葛瑾自然是一番安抚,诸葛亮这才罢休,
他将一页纸推到诸葛瑾面前,在旁边美滋滋地喝着茶。
有陛下出手,占尽优势下的谈判,着实轻松许多。
想当年联吴抗曹,舌战群儒之时,没有实力背书,他费了多少口舌啊!
现在攻守互易,陛下用实力与胜利作为谈判的背书,实在是太简单了!
诸葛亮现在只需要按陛下指定的方向去治理,就能取得不错的成果。
有陛下在各地留下的恤孤署,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力从来没有这么稳固过。
而陛下不仅在经营方面有点金手,在这些政策方面也同样如此。
恤孤署此时已经成了丞相府最重要的耳目与喉舌,新培养的年轻人,包括荀家兄弟,已经充实了进来。
陛下说的对,时间在大汉这边,不急。
诸葛瑾看完手中的条款,开始还很冷静,看到后面,大惊失色道:
“这怎么可能?万万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