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也可为官?”
荀俣惊呼道,他突然想起黄月英是谁,
“这位可是荆州黄公之女黄华黄月英?诸葛丞相夫人?”
黄月英自从有了孩子,脸上满是母性的光辉,总是笑眯眯的。
她现在脾气更好了,对于荀俣的质疑,丝毫没有放在心上。
不仅没有反驳,甚至连表情都没有变化,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反而是刘禅为她分辩道:
“正是,不过谁说女子不能为官?
朕的师娘可是女中诸葛,机关造诣天下第一。
她撑起了朕的工坊,就连这个破天荒的印制技术,都是她研究出来的。”
黄月英这才搭话道:
“陛下谬赞了,臣可不敢居功自傲,
这些都是按照陛下的指点才做出来的。
皇家工坊里的这些技术,可都是大汉的绝密。”
刘禅知道黄月英在提醒他,毕竟荀家兄弟是从曹魏投奔过来的。
不过,作为三国时期有限几个他熟知的人,同时又放心其人品的世家人物,荀家绝对能排在前面。
文若公要是肯放弃心中的汉室,一心追随曹操,那么曹魏阵营第一人,非他莫属。
但就是为了心里的忠贞,他宁肯死,也不愿意承认曹魏代汉。
换而言之,如果现在曹魏政权里,那些祖上食汉禄的世家提出来,
可以说除了荀家,有一个算一个,德行方面都是有亏的。
而这样有原则的世家,在品行方面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世家有进步的一方面,他们会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属于国家的贵族一样,有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与之相对应的,在落后的生产力下,他们的发展会受制于人性,
在争夺挤压其他人的生存空间时,本能的就会做出了竹子一样的行为。
这不完全是世家的错,
而刘禅要做的,就是把眼光只盯着土地的世家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多参与先进工业的生产。
商会只是最初的入门,很快,他就会把许多没那么重要的工坊转移出去。
而这个时期,世家族人,分事不同主公的行为也非常常见。
良禽择木而栖,完全可以理解成世家在乱世的自保之道。
就像诸葛亮,诸葛诞,诸葛瑾,分别效忠不同阵营,各为其主,也都是各自阵营的重臣。
他们并不会因为家族,而做出背主之事。
这是高于利益的世家道德操守。
他笑着对黄月英说道:
“无妨,朕一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两位先生既然效忠于朕,自然就要开诚布公。师娘就介绍一下印刷的方法吧!”
荀俣与荀诜非常感动,行礼道:
“主公厚爱,愧不敢当!”
刘禅小小的虚荣了一下,认自己为主的,越来越多了!开心!不过还是要矜持,不能得意。
他努力抿着嘴,这才没失态。
况且经过三年的工业化积累,刘禅治下的很多工业基础,已经远远领先这个时代。
难度已经达到就像锁子甲,魏军缴获之后,也无法仿造出来。
三年时间,还有刘禅远超时代思想与眼光的加持,才取得了现在的生产规模。
这个蜡纸印刷虽然看起来简单,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早就过时的落后技术。
但在这个时代,其中蕴含的技术含量,却一点也不低。
比如印刷使用的油墨,油与墨粉的比例,墨粉研磨的精度,蜡纸的制作,
甚至写字用的铁笔,韧性强不渗墨的纸张,都需要全产业链的支持。
如果不是在制作水泥时候解锁了球磨机,制作轴承时候解锁了标准的钢珠,
那么超精细化的研磨就很难实现。
制作油墨的墨粉必须极细,而且要和油脂充分融合,太粘稠不容易转印,太稀了又会润染。
光是墨粉与油的比例,工坊这边就尝试了三百多种组合。
这可是烧钱都不容易的试验,硬生生被这些匠人攻克了下来。
刘禅也是什么不差钱,重奖了匠人。
如果没有水力的加持,超细纤维的竹纸更是无从谈起。
而给桑皮纸均匀涂布蜂蜡,精细研磨的笔尖,乃至齿轮传动的滚轴油印机,
无一不是三年来夯实工业基础的结晶。
讲解一下工作黄月英可以代劳,但具体演示刘禅就不会让师娘累着了。
毕竟黄月英怀有身孕,不太方便久站久坐,
他找来一名专门书写蜡纸的年轻匠人过来,为荀俣与荀诜进行蜡纸印刷的演示。
当请示刘禅写什么字的时候,他随口说道:
“就写汉儿永不为奴吧!”
匠人用铁笔,认认真真地在涂布薄薄一层蜂蜡的桑皮纸上书写,
写完之后,检查了一下有没有疏漏,这才固定到旁边一个精密的机器上。
随着匠人摇动把手,传动齿轮带动滚墨的辊子,将薄薄一层油墨均匀涂布在蜡纸上的凹陷处,
随着继续转动,一张略带黄褐色的竹纸被送入下面的辊子里,随着转动,纸张上出现了清晰的字迹,
汉儿永不为奴!
匠人持续转动,连续印出五张,这才停了下来。
荀俣看着纸上清晰的字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个时代的书籍,基本都保存在世家手中,很多还是写在竹简上的。
就算是世家子弟,想要找人抄写一份书籍,也需要花费不少钱财时间。
如今亲眼看到如此精妙的转印方法,非常喜欢书籍的荀俣异常兴奋,
他突然理解了刘禅为什么敢于甩开世家,去开科取士。
陛下有如此利器,或许真的可以让蜀地人人识字,知书达理!
他看着纸上汉儿永不为奴的这几个字,想到之前陛下的推演,一时间百感交集。
他们兄弟二人,何尝不是因为蜀地的大汉天子,北击鲜卑之时说的这句话,而萌生投奔大汉的想法。
曹真为了牵制汉军,竟然勾结鲜卑胡人,洗劫自己的百姓,但凡有血性的汉家儿郎,谁不唾弃?
就在这时候,传令兵匆匆进来,在刘禅身边小声说了什么。
刘禅听完,气极反笑:
“真是好样的,废奴令一出,草原上的胡人都知道朕的底线,
这些草原上的胡人,都不敢逼迫汉人为奴,
万万没想到,朕治下的世家还有如此头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