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学校第一批学员毕业后的第七天,李云龙接到了军区紧急命令——立即组建特遣队,潜入敌占区营救被俘的情报人员。这份标注着\"绝密\"的电报上只有寥寥数语,却让李云龙眉头紧锁。
\"老赵,你看看这个。\"他把电报递给刚进门的赵刚,\"要我们三天内赶到双桥镇,连张地图都不给。\"
赵刚推了推眼镜,仔细阅读后同样面色凝重:\"双桥镇在敌占区腹地,距离最近的游击队据点也有八十里。这任务...\"
\"接!\"李云龙一拍桌子,\"正好检验检验那帮小子学得怎么样。\"
当天下午,二十名精选的毕业学员在操场列队。李云龙背着手在他们面前踱步,崭新的皮靴踩在积雪上咯吱作响。
\"同志们,第一次实战任务。\"他停下脚步,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面孔,\"目标是双桥镇监狱,营救我方情报员老周。记住三条:第一,隐蔽接敌;第二,速战速决;第三...\"他顿了顿,\"一个都不能少。\"
夜幕降临后,特遣队悄然出发。为避开敌军巡逻,他们专走荒僻山路。李云龙走在最前面,不时停下来查看指北针。寒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枝,发出呜呜的怪响,像无数冤魂在哭泣。
\"团长,前面就是敌占区了。\"侦察兵王铁柱小声提醒。
李云龙点点头,示意部队放慢速度。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那是连接省城和前线的重要铁路线。借着月光,他看见铁轨像两条冰冷的蛇,蜿蜒伸向黑暗深处。
凌晨三点,他们抵达预定集结点——一座废弃的砖窑。按照计划,这里应该有地下党的接应人员。李云龙打了个手势,两名战士立即上前侦查。
\"团长!\"战士匆匆返回,声音发紧,\"里面...全是尸体...\"
李云龙心头一紧,拔枪冲了进去。砖窑里横七竖八躺着七八个人,都是被枪决的,鲜血已经凝固成黑色。最里面的墙角蜷缩着个奄奄一息的中年人,胸口有个血窟窿。
\"老...老周?\"李云龙蹲下身,认出了这位曾经并肩作战的老战友。
\"李...团长...\"老周艰难地开口,\"叛徒...计划...暴露了...\"他颤抖着从鞋底摸出张染血的纸条,\"名...单...\"
话未说完,老周的头就歪向一边,断了气。李云龙缓缓展开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地址——都是潜伏在敌军内部的地下党员。
\"撤!立即撤退!\"李云龙刚下达命令,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哨声。
\"包围他们!\"有人用生硬的中国话喊道。
李云龙从砖窑缝隙往外看,顿时倒吸一口冷气——至少一个连的敌军将砖窑团团围住,打头的几个穿着奇怪的制服,不像国民党军装。
\"是鬼子!\"王铁柱咬牙切齿,\"那些狗日的战犯!\"
李云龙迅速分析形势:硬冲是送死,固守待援更不现实——这里深入敌后,哪来的援兵?他目光扫视砖窑,突然注意到墙角堆着的炸药包。
\"同志们,\"李云龙咧嘴一笑,露出两排黄牙,\"咱们给鬼子备了份大礼...\"
五分钟后,当敌军踹开砖窑大门时,迎接他们的是一根滋滋燃烧的导火索。领头的日军军官脸色大变,刚喊出\"撤退\",震耳欲聋的爆炸就将整个砖窑掀上了天。
借着爆炸的混乱,特遣队从早已挖好的地道成功突围。但李云龙清楚,敌人很快会顺着地道追来。他当机立断,将队伍分成三组,分散撤离。
\"记住,无论发生什么,必须把名单送回去!\"他将染血的纸条交给最机灵的战士小刘,\"走西边那条干河沟,去找柳树村的王老汉。\"
分别前,李云龙特意检查了每个人的装备:\"子弹省着用,手榴弹留着最后关头。万一被抓...\"他拍了拍腰间的手枪,\"知道该怎么做。\"
李云龙自己带着五名战士负责引开追兵。他们故意留下明显的足迹,把敌军引向相反方向。天亮时分,他们被逼到了一处悬崖边。
\"团长!没路了!\"战士喘着粗气报告。
李云龙环顾四周——悬崖下是湍急的河流,追兵的喊声越来越近。他摸了摸怀里老周留下的怀表,突然有了主意。
\"把外套和帽子留下,其余人跟我来!\"
他们在悬崖边布置了假人,然后顺着藤蔓爬下悬崖,藏在突出的岩石下。追兵果然中计,对着那几个\"人影\"疯狂扫射,还有人往崖下扔手榴弹。弹片擦着李云龙的头皮飞过,鲜血顺着脸颊往下淌,但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等敌军离开后,战士们从藏身处爬上来,发现李云龙已经因失血过多昏迷不醒。他们轮流背着团长,在深山老林里艰难跋涉了两天两夜,终于找到了游击队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李云龙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间简陋的茅屋里。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传来隐约的鸡鸣声。
\"你醒了?\"一个扎着头巾的村妇端着碗走进来,\"别动,伤口会裂开。\"
李云龙想说话,却发现喉咙干得冒烟。村妇扶起他的头,喂了几口温水。
\"我的...同志...\"
\"放心,都安全了。\"村妇压低声音,\"名单已经送走,其他同志也都脱险了。\"
后来李云龙才知道,为了掩护他们,三个战士主动暴露自己引开追兵,最终壮烈牺牲。而那份用生命换来的名单,帮助组织挖出了十二个潜伏在内部的叛徒和敌特。
伤愈归队后,李云龙在特战学校后山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名字:王铁柱、赵德柱、周小虎。没有华丽的悼词,只有简简单单一行字:\"他们用生命守护了更多生命。\"
第一批学员的鲜血没有白流。三个月后,第二批一百二十名学员入学时,李云龙的第一课就是带他们来到这块石碑前。
\"特种作战不是逞英雄,\"他抚摸着冰凉的碑石,\"而是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三个同志用命给我们上了一课——什么是一个战士的担当!\"
学员们挺直腰板,眼神坚定。他们知道,自己即将继承的不仅是战斗技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深秋的一天,李云龙正在靶场指导射击,突然接到总部急电:立即抽调三十名精锐,配合主力部队攻打省城。这次不是普通的攻城战,而是要活捉敌军司令官——据说此人掌握着日军遗留的细菌武器库位置。
\"他娘的,阴魂不散!\"李云龙一拳砸在桌上,震得茶碗跳了起来。黑山战役后,他以为已经彻底摧毁了日军的细菌战能力,没想到还有漏网之鱼。
特战队连夜出发,奔赴前线。省城攻坚战已经打了七天七夜,城墙被炮火轰开了三个缺口,但敌军凭借街垒和地道仍在负隅顽抗。
\"李团长!\"前线指挥部里,满脸硝烟的参谋长迎上来,\"就等你们的奇兵了!\"
摊开城防图,李云龙很快找到了突破口——城东的下水道系统。那里防守薄弱,而且直通敌军司令部后院。
\"给我二十四小时。\"李云龙指着地图上的一条蓝线,\"另外,需要佯攻配合。\"
第二天午夜,在主力部队猛攻北门的掩护下,特战队悄然潜入下水道。污秽的泥水没过大腿,恶臭几乎令人窒息。老鼠和蟑螂在身旁乱窜,但战士们纹丝不动,默默前行。
领头的李云龙突然举手示意停下——前方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两个敌军士兵正沿着检修通道巡逻,手电筒的光柱在水面上晃动。
\"别开枪。\"李云龙做了个手势。两名战士立即潜行过去,匕首寒光一闪...
穿过迷宫般的下水道,他们终于找到了通往地面的检修井。李云龙轻轻顶开井盖,观察外面的情况——这里果然在司令部后院,只有两个哨兵在打瞌睡。
\"行动!\"
特战队迅速控制了后院,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直扑司令部,一路去切断通讯线路。李云龙亲自带队冲进大楼,迎面撞上几个慌乱的参谋。
\"不许动!\"他低喝一声,冲锋枪已经顶在了对方脑门上。
敌军司令官正在办公室里烧文件,看到破门而入的李云龙,脸色瞬间惨白。但他很快镇定下来,甚至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
\"你们来晚了。\"他用生硬的中文说,\"细菌弹已经运往前线...\"
李云龙一个箭步上前,枪托狠狠砸在他脸上:\"运哪了?说!\"
审讯持续了整整一夜。当黎明的曙光透过窗帘时,李云龙终于拿到了运输路线图。他立即派人火速送往指挥部,自己则留下来继续\"招待\"这位司令官。
\"你知道黑山吗?\"李云龙点燃一支烟,慢悠悠地问。
司令官肿着脸,茫然地摇摇头。
\"去年,你们的人在那里用活人做实验。\"李云龙吐出一口烟圈,\"有个叫王喜才的战士,被燃烧弹活活烧死...\"
司令官突然明白了什么,惊恐地往后缩:\"我...我只是执行命令...\"
\"巧了,\"李云龙掐灭烟头,从腰间抽出那把军刀,\"我也是。\"
后来,当增援部队赶到司令部时,只看到李云龙独自坐在台阶上擦刀。办公室里发生了什么,他从未对人提起。只是在战后报告里简单写了一句:\"敌军司令官拒不反抗,被当场击毙。\"
省城解放后,特战队又执行了几次秘密任务:捣毁隐藏在山区的日军残余据点,截获运输中的细菌武器,抓捕潜伏的敌特分子...没一次都是九死一生,但每一次都凯旋而归。
冬天来临前,李云龙被召回军区述职。司令员丁伟亲自为他倒了一杯酒:\"老李啊,你那套打法,上头很感兴趣。准备把你的特战学校升级为军区直属单位,你当校长。\"
李云龙一愣:\"司令员,我...我就一个大老粗...\"
\"少来这套!\"丁伟一瞪眼,\"你那学校培养出来的兵,一个顶十个!就这么定了!\"
回到学校,李云龙站在操场上望着远处的群山出神。赵刚走过来,递给他一封信:\"老李,你看看这个。\"
信是那个被救出来的地下党员家属写来的,字迹歪歪扭扭,但情真意切:\"...感谢李团长救了我丈夫。我们全家都会记得您和那些牺牲的同志...\"
李云龙把信折好放进口袋,突然问:\"老赵,你说咱们这么拼命,值吗?\"
赵刚推了推眼镜,指着正在训练的新学员:\"你看看他们,再看看城里那些欢庆解放的老百姓...你说值不值?\"
远处,一队学员正在进行攀岩训练。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年轻的脸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李云龙摸了摸胸前那枚崭新的校徽,嘴角微微上扬。
明天,又会有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但此刻,就让他暂时卸下重担,享受这片刻的宁静吧。毕竟,在这条充满鲜血与牺牲的道路上,他和他的战友们,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