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光,在奉天城紧张而诡异的气氛中悄然流逝。城头飘扬的青天白日旗,似乎并未给这座饱经忧患的城市带来真正的安宁。街头巷尾,流言蜚语如同无形的毒雾般弥漫。
“听说了吗?少帅要动真格的了!”
“杨总参议和常省长要回来了,这奉天城怕是要变天!”
“易帜?哼,日本人能答应?我看这旗子挂不了几天!”
“昨晚城西又抓了好多人,听说都是通敌的汉奸…”
“唉,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茶馆酒肆里,人们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眼神闪烁。报童们挥舞着刚印出来的报纸,头版头条是张学良签署的《东三省易帜通电》全文,以及整肃吏治、强化边防的若干训令,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锐气。但角落里不起眼的位置,一则关于锦州方向“例行军事调动”的简短报道,却像一根刺,扎在有心人的眼里。
帅府之内,气氛更是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凝固的空气。卫兵的数量明显增加,岗哨更加密集,所有进出人员都受到极其严格的盘查。往日里穿梭往来的幕僚、官员,此刻都行色匆匆,脸上带着心事重重或刻意掩饰的紧张。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压抑,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爆整个空间。
于学忠如同蛰伏的猎豹,表面平静,实则精神高度紧绷。他的临时指挥部设在帅府西跨院一间僻静的厢房里。这里成了风暴来临前最核心的漩涡。
副官李振唐步履匆匆地推门而入,带来最新情报:“司令,刚收到锦州和内线密报。杨宇霆已动身,乘专列,随行卫队约两百人,都是他的死忠亲兵,装备精良。常荫槐则轻车简从,从锦州官邸出发,预计两人将在明日傍晚前后脚抵达奉天站。杨宇霆已派人送来拜帖,言明明晚七时,准时到帅府老虎厅‘拜谒少帅,共商东北军务大计’。”他将一份抄录的拜帖恭敬地放在于学忠面前。
于学忠拿起拜帖,扫了一眼那熟悉的、带着倨傲气息的杨宇霆签名,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共商军务大计’?哼,好大的口气!真当这帅府还是他杨邻葛(杨宇霆字)的后花园?”他放下拜帖,目光锐利地看向李振唐,“奉天站及进城路线布控如何?”
“万无一失!”李振唐立刻回道,“黄显声处长亲自坐镇奉天站,站内及沿途要道,均已安排我们最可靠的人手,便衣混在人群,明哨暗哨结合。杨、常进城后,其卫队按惯例会被引导至城西旧军营‘休息’,远离帅府。他们本人及少数贴身随从,将由我们的人‘护送’至帅府。沿途所有可能设伏或接应的地点,都已严密监控。”
“很好。”于学忠点点头,又转向如同铁塔般侍立一旁的卫士长王勇,“老虎厅那边?”
王勇上前一步,声音低沉而清晰:“按司令吩咐,已布置妥当。厅内侍应、警卫全部换成我们卫队营最精锐、最忠诚的兄弟,共二十人,皆配短枪快刀,藏于屏风后及侧门内。厅外廊下、庭院制高点,另埋伏三十名神枪手,子弹上膛,只待信号。厅内所有可能被用作武器的器物,如花瓶、烛台等,都已暗中固定或移除。前后通道均已封锁,只留正门进出,由卑职亲自带人把守。”
于学忠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在寒风中挺立的松柏,沉声道:“杨宇霆跋扈,常荫槐狡诈。此二人身边必有死士相随。动手之时,务必迅猛如雷霆,一击必杀,绝不可给他们任何反抗或挟持人质的机会!首要目标,杨、常二人!其随从,若敢妄动,格杀勿论!王勇,杨宇霆交给你!取其性命,要快!”
“是!”王勇眼中凶光一闪,抱拳领命,右手下意识地按了按腰间的鬼头大刀刀柄,“卑职明白!定叫他血溅五步!”
“振唐,”于学忠又看向李振唐,“你负责常荫槐!此人阴险,可能藏有暗器或毒药,务必小心。同时,注意厅内动向,若有意外,立刻发信号,外围火力支援!”
“遵命!”李振唐肃然应道,手心微微出汗,但眼神坚定。
于学忠最后走到墙边悬挂的奉天城防图前,手指点向几处关键位置:“杨、常被解决的同时,城西旧军营,由卫队营二连负责,解除其卫队武装!敢反抗者,就地击毙!奉天城内,杨、常重要党羽宅邸及秘密据点,由警务处黄处长统一指挥,同步实施抓捕!名单上的人,一个也不能漏网!行动代号——‘惊雷’!”
“是!”李振唐和王勇齐声应诺,声音中带着决绝的杀气。
一切部署完毕,厢房内陷入短暂的沉寂。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寒风掠过屋檐,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同鬼哭。一场决定东北命运的血色风暴,已然在奉天城的上空凝聚,只待那一声惊雷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