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裁军诏书抵达北境的第七日,韩昭立于帅帐内,手中紧握的《纵横策》卷轴逐渐升温,仿佛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萧衍怒气冲冲地将诏书摔在案上,声如洪钟:“司徒府竟以‘北境无战’为由,命令裁军三成,并要求在一个月内执行!真是荒谬至极!北境虽暂无战事,但狼子野心从未停止窥探,此时裁军无异于自毁长城!”
韩昭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北境防线的重要性,也明白这三成军力对于防线稳固的意义。如今却要面临如此艰难的抉择。帐外,北风呼啸,似在诉说着这片大地的沧桑与不易。韩昭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无数战士浴血奋战的身影,他们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而现在,他们却可能要因为一纸诏书而失去宝贵的战友。
萧衍在帐中来回踱步,无法平息内心的怒火。他清楚,司徒府此举背后或许有着更为复杂的权力斗争,但他不能坐以待毙,任由北境陷入危机。他必须想办法阻止这一命令的执行,至少要为北境争取更多的时间。
两人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坚定。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们都必须为了北境的安危而战,为了那些无怨无悔守护国土的战士们而战。韩昭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向朝廷陈述北境的实际情况,争取延缓裁军令的执行。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重新调整兵力部署,确保在裁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守住北境。”
\"此乃釜底抽薪之计。\"林骁冷笑,\"裁军后,我军无力拒兀颜,京都反可坐收失地之罪。\"韩昭默然,签到系统骤震,浮现《民心图谱》一卷:\"兵可裁,民不可散。\"
他疾步出帐,策马至城郊。田间老叟正泣诉:\"儿戍边三年,今裁军无归,田荒谁耕?\"韩昭眸色沉,掷银袋于地:\"编民户为耕团,军余助耕,粮半归民。\"
旬日间,北境城池郊野竟现奇景:裁军士卒编入耕团,军械库改作农具坊,城民争相募子入新训营。签到系统金光迸,《民心图谱》延展,蛛网般的民情脉络显于脑海。
\"将军,京都钦差将至。\"斥候急报。韩昭迎至城门外,钦差宣读裁军令时,忽见城民万余人跪呈血书:\"愿留铁血军,护我耕桑!\"钦差色变,血书竟直呈京都。
夜,韩昭密召幽谷营:\"暗营扩网,查司徒府粮库。\"三日后,谍报骤至——司徒府私库囤粮百万石,却谎报灾荒,以裁军之名敛民田!
他携证据入帅帐,萧衍怒拍案:\"此乃通敌之证!\"韩昭却止:\"证据虽凿,然京都腐根深。须借外力,掀其根基。\"
签到系统骤涌新兆,浮现《借势策》:\"敌敌相噬,我方渔利。\"韩昭闭目推演,暗营网络骤展至海东国使馆——竟见司徒府密使与使臣议价:\"北境裁军后,许三城通商,灭幽谷营!\"
\"逆水破局,在引外刃。\"韩昭嘶声传令,幽谷营夜袭使馆,截获密信。次日晨,他将信呈钦差,钦差颤声:\"此...此乃通敌铁证!\"
裁军诏骤止,司徒府反遭御史弹劾。韩昭趁势上奏:\"北境裁军,反哺民耕,兵农互济,可成永戍!\"朝廷准其策,北境军威愈盛。
然韩昭未松气,签到系统血兆再显:\"戌时,司徒府将启‘血蝉计划’...\"。这条消息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让韩昭的心头为之一紧。他知道,这绝非是一个简单的计划,背后必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暗营网络如蛛噬网般复杂而严密,他必须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出关键的线索。他眸中寒芒骤起,意识到这场逆水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而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是险象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