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瞧见李员外,高兴地走过来:“什么风把大老爷吹到了水门街?”
李员外笑道:“我先给你介绍,这位是国公府薛夫人,以后这里是医馆,我也会把米行和油铺开起来,怎么样?”
张五猛拍大腿:“那可太好了,我妹子也打算回来做早点铺子,我刚才还说,米面是个问题,现在不是就解决了?”
张五高兴地冲薛晚棠抱拳:“薛夫人,那可太好了,我听马后生说,国公爷打算把城西搞起来,我们真是太高兴了。”
张五身边的人跟着附和:“可不是可不是,我早就想回家,在这边住了好几辈,在城东生活总觉得缺点啥。”
人们哄笑,心底不约而同做着打算。
人群中有个中年男人冷眼瞧着这一切,捏着胡须不言语。
李员外一眼认出赵显鹏,热情地向薛晚棠介绍:“薛夫人,来,我给你介绍,这是咱们益春堂的赵掌柜,说起赵掌柜,那可是咱们巴托城数一数二的人物。”
薛晚棠一愣,看向赵显鹏:“久仰大名。”
赵显鹏本来看热闹,没想到李员外认出他,还把他介绍给薛晚棠。
赵显鹏有些不情愿:“薛夫人啊,你从京城过来可还好?巴托城穷,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回国公爷来了,能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薛晚棠听出他语中的酸气,笑呵呵道:“肯定能啊,赵掌柜对国公爷没信心?”
一句话让赵显鹏没法回答,他竟小瞧了面前的国公夫人。
薛晚棠冲赵显鹏笑笑,更是对在场的百姓道:“这里以后是仁和医馆,最晚五天,一定会开门接诊,医馆旁边是药铺,将来咱们城西百姓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了看病买药的去处,请大家相信我。”
张五和李员外带头鼓掌,其他百姓将信将疑。
赵显鹏明显不屑:“我竟不知道国公夫人还有看病的本事。”
薛晚棠并不在乎他,想想道:“后日我将在这里举行认药材比赛,有兴趣参加的百姓都可以来,至于礼品,京城出产的滁菊花三朵,可冲泡可熬粥,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围观百姓越聚越多,忍不住窃窃私语。
大家你挤我,我挤你,对薛晚棠的提议很感兴趣,都想听得更仔细。
薛晚棠笑意盈眉,“这样吧,我把这阵子仁和医馆要开展的项目和活动写在告示上,大家可以互相转告,人越多越有意思。”
很多人跃跃欲试,更有人大声道,“我们城西也是要好起来,大家都搬回来吧,省得在城东生活得像个乞丐。”
张五附和,“谁说不是,这位兄弟说得没错,咱在那边开个茶水铺好像抢了谁家的生意一样,整日看人脸色。”
薛晚棠赶紧道,“大家有感触就回来,说白了,不管城东城西都是咱们巴托城的人,咱们可不能搞什么敌对,咱们城西的人去城东生活占了人家的地皮,抢了人家的饭碗,那咱们就要这口志气,让城西也富裕起来,到时候让城东的人瞧瞧,怎么样?”
这一股动,薛晚棠相信能回来的百姓肯定不在少数。
李员外高兴,昨日还觉得不可能的事,眼前看,希望很大。
薛晚棠继续道:“我又想到一件事,既然有认药材的比赛,不如那天我在这里亲自义诊,有身体不舒服或者患病的百姓尽管来看诊,全部免费。”
赵显鹏愣住,薛晚棠这是来抢生意啊,谁不知道巴托城最大的诊堂是益春堂。
薛晚棠看出赵显鹏神色不好,抢白道,“赵掌柜,益春堂既然是我们巴托城最大的医馆,不如义诊那天你也来,怎么样?”
赵显鹏觉得薛晚棠简直不可理喻,还义诊,不要银子是傻子吗?
不过这个时候说不来,显得益春堂不大度。
这些年百姓对他多有埋怨,益春堂看诊贵不说,有时候水平也不行,会误事。
赵显鹏很为难,这些年他仗着益春堂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赚得盆满钵满,哪想到如今会被外来户抢了生意?
薛晚棠追问,“赵掌柜,意下如何?”
赵显鹏无奈道,“益春堂患者那么多,我哪有时间陪你在这玩?不过不来,恐你贬低我,这样吧,我答应你的提议,不过到时候还要看能不能忙得过来,毕竟我们是以治好病人为目的。”
薛晚棠冷笑,“就这样吧。”
众人散去,赵显鹏打个招呼也气哄哄地走了,张五好奇地问,“薛夫人,你之前认识赵掌柜?怎么感觉他对你在城西开医馆不太高兴?”
李员外拍拍张五的肩膀,“你呀,对人热情,把人都当成好人,我猜赵掌柜生气是因为薛夫人抢了他的生意。”
张五张大嘴巴,“一个城东,一个城西,怎么就抢生意了?”
薛晚棠笑笑,“说是城东城西,其实离得能有多远?等医馆真的开起来,我至少拿走他一半病人,你们说,他能不急吗?”
张五四下看看,低声道,“我的茶水铺人来人往,我在城西的摊子就在益春堂对面,我听不少人抱怨,益春堂可黑了。”
薛晚棠拍拍掌,“所以说,我的医馆要赶紧开起来,给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李员外竖起大拇指。
薛晚棠看看日头,道,“你们俩要是没什么事,我请你们喝茶,有些事我还想问问。”
三人来到不远处的茶馆,伙计刚才也在巷口看热闹,认出薛晚棠后向吃茶的茶客介绍,“各位,这就是咱们的国公夫人,国公爷带人去挖水渠,大家都知道了吧?如今夫人要在城西开医馆,大家鼓掌感谢。”
茶馆的人年龄偏长,无人不激动。
伙计走到薛晚棠身边低声道,“年轻力壮的后生都跟着国公爷走了,夫人,你说现在多好,咱们百姓只希望能过上好日子,哪怕现在吃点苦。”
薛晚棠有些动容,所以落座便问李员外,“巴托城可有商会?”
李员外道,“之前有过,后来里边商户矛盾挺多,大家渐渐都撤出来,商会再也没人管,之前的商会会长是赵掌柜。”
薛晚棠点点头,看刚才赵掌柜对她的态度,她也能想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薛晚棠道,“我想把商会搞起来,你们觉得怎么样?”
李员外,“我只有米行和油铺,要是还像原来那样交人头费,我不参加。”
薛晚棠笑笑。
张五怯怯问,“那要什么样的铺子才能加入商会呢?我行吗?”
薛晚棠,“当然行,我想这样做,加入商会的店铺先自产自销,内部流动,先把大家手里的银子盘活起来。”
李员外不解:“夫人是何意?”
薛晚棠解释道:“李员外,我先问个问题,假如我给你一百两银子,你现在想做什么?”
李员外笑道:“肯定要钱生钱。”
薛晚棠:“对吧,那我们换个思路,假如你现在有外债,当你手头有了余钱,是不是首先要还债?”
李员外点头:“那是当然。”
薛晚棠:“假如你欠了张五一百两,是不是你俩平账了?”
李员外和张五同时点点头。
薛晚棠又道:“张五的茶水铺欠了茶商一百两,是不是又可以和茶商平账了?”
轮到张五点头。
薛晚棠:“茶商拿着他这一百两,又去还了欠李员外的米面油一百两,李员外,这一百两是不是又回来了?你与茶商的账目也平了?”
李员外点了点头,觉得薛晚棠这些话很神奇。
薛晚棠继续道:“假如这时李员外恰巧也欠了我一百两,你把一百两给我,是不是我们之前也平账了?”
张五和李员外都听得目瞪口呆。
薛晚棠笑笑:“你看,一百两银子走了一圈,每个人的账目都平了,这中间流通的银子,无非就是最初我拿出来那一百两。”
李员外似乎明白了。
薛晚棠点点头:“这就是盘活,银子必须流通起来,百姓手里才有钱,百姓有钱了,才会再买东西,我们城西才会富起来,而我们商会要做的事,无非就是拿出最初那一百两银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李员外很激动:“我听明白了,薛夫人,你说吧,我能做点啥,我就跟着你干了。”
李员外再次震惊,薛晚棠怎么能懂这么多?
张五听得稀里糊涂,但他知道薛晚棠是个厉害的人,这个厉害人背后是国公爷,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张五也表态:“夫人,我和李员外一样,城西是咱家,这里好了,咱们日子才能好。”
薛晚棠很高兴:“事不宜迟,既然想做,我们便着手来做,你们回去联系身边的商户,有想加入商会的人全部召集起来,后日吧,后日有比赛,大家都来看热闹。”
李员外想起刚才赵显鹏那副样子,担心地问:“夫人,我看刚才赵掌柜没什么好脸色,万一后日过来找麻烦怎么办?”
薛晚棠笑笑:“那是你现在还不信我的本事,这么说吧,市面上还没有我不认识的药材,正好你们也趁这个机会,了解了解我,也让百姓看看,益春堂到底值不值得信任。”
李员外真心佩服,薛晚棠是有多大的本事才能夸下海口,李员外对认药材比赛充满了期待。
三人说话间,茶馆外有人声嘶力竭地喊,“快来人啊,快来人啊,救命啊。”
张五第一个冲出去,李员外紧随其后。
薛晚棠看到水门街口一个八九的女孩一手揪着脖子,脸颊涨得通红,一手胡乱挥舞着,一个中年妇人围在她身边,急得团团转,“怎么办?怎么办?”
薛晚棠跑过去,“我是大夫,怎么回事?”
妇人看到救星,一把拉住薛晚棠的胳膊,“夫人,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孩子,刚才她吃了一粒大枣,不知道怎么回事······”
薛晚棠不用妇人再说话,快步走到女孩身后,双手抱住她的腰腹。
一手握拳,另一只手包住拳头,在女孩肚脐上方两指处快速用力,几次有节奏的动作后,女孩大咳一声,大枣从口中吐出。
人群发出嘘声。
妇人高兴得满眼都是泪,女孩大口喘着气,脸颊上的红晕一点点散去。
张五和李员外对视一眼,这么急迫的偶然事件薛晚棠都能化险为夷,可见国公夫人有真办事。
李员外低声对张五道,“看来我们跟对了人。”
张五由衷高兴。
薛晚棠见女孩得救,也倒吸一口凉气。
妇人想给薛晚棠跪下,“大恩人,谢谢你,你救了我女儿一命,我要如何称呼恩人?”
薛晚棠双手扶住她,“我叫薛晚棠,你叫我薛夫人就好。”
薛晚棠又指指未来仁和医馆的位置,“以后那里会有个仁和医馆,我是里面的大夫。”
女孩扑通跪到薛晚棠面前,“夫人,谢谢你。”
薛晚棠扶起她,“不必言谢,治病救人都是我分内之事,不足挂齿。”
妇人却道,“对于夫人来讲可能是件小事,可对我来讲,是天大的事,夫人,我真的谢谢你,假如孩子有事,我也不能活了。”
妇人说着话又哭了,女孩也在一旁低声啜泣,后怕得肩膀都在抖动。
妇人慌忙东拼西凑地从袖子,衣襟,裤子中掏出几两碎银子,“薛夫人,你看到了,我没银子,感谢你今日救了孩子,夫人,请你一定要收下。”
薛晚棠无语地摇摇头,“我不可能要,你听我的话,这些银子好好留着,以后会有花钱的地方。”
妇人激动地擦擦眼泪,“夫人,谢谢你,你一定会有好报的。”
茶馆伙计刚才也跟了过来,佩服薛晚棠的同时,更想替她宣传宣传。
伙计道,“我告诉大家伙,这位是国公夫人,国公爷就是咱们巴托城的当家人,你们看到了吧,国公夫人医术高明,心地善良,这几日国公爷动员大家都回城西,你们都看到了吧,城西会越来越好。”
事实比说一百句话都管用。
今日薛晚棠救人是个小插曲,可正是这小插曲成了巴托城城西繁华的契机。
谁都没想到,柳朝明认为任重道远的城西大迁徙,最终因为一个孩子,变得极其简单。
薛晚棠也一夜成名。
面慈心善,医术精湛,这些好听的词汇都被百姓毫不吝啬地用到薛晚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