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师兄,日后多多指教。”李柏松对着邓文彦作揖。
邓文彦含笑还礼,“小师弟客气。”
“这是我给小师弟准备的见面礼。”
邓文彦给李柏松的是一摞书,从《千字文》到《大学》等,一共十余本。
“这些都是我看过的,小师弟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来问我。”
李柏松接过书,“多谢二师兄。”
李老三上前一步在李老大李老二还在愣神时从李柏松怀里接过书抱在了怀里。
书,是读书人最宝贵的东西,可想而知,这一摞书有多珍贵。
还是县令大人用过的,就更贵了。
李老大和李老二纷纷朝李老三伸手,李老三牢牢把书抱在怀里,好脾气说:“重,弟弟拿就好。”
李老大和李老二:“……”
秦芳慈朝着两个闹腾的甩过去一个警告的眼神,李老大李老二这才安分下来。
秦芳慈递上一个包裹,李柏松拿过去递给了邓文彦,“这是家里给二师兄做的鞋。”
这双鞋是秦芳慈自己做的,邓文彦的身份特殊,交给其他人都不合适,秦芳慈就自己做了,好在她还有原身的手艺,加上她自己的针线,倒也做出来了一双鞋。
李柏松送的是笔筒,他做了两个,一个是邓文彦的,一个是潘鹤的。
邓文彦属牛,李柏松用炭笔在竹筒上刻了一头简单线条般的小牛,旁边写着四个小字——牛气冲天。
潘鹤属鼠,给他的竹筒上就刻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小老鼠卷着尾巴正在狗狗祟祟啃玉米,旁边的也刻了四个小字——鼠你最棒!
收到小徒弟大礼的扫鹤脸黑了……
邓文彦没忍住笑弯了眉眼,想了许多伤心事才没有放肆笑出来。
他就猜到,有了小师弟的日子不会平静。
没想到小师弟拜师礼就整了一出大的。
“你大师兄属狗,你最好给他刻一个狗啃骨头!”潘鹤面上气呼呼,心里却在偷着乐,还是第一次收到这么别出心裁的礼物。
李柏松挠头笑,“时间紧,我就先做了这两个,等我回去就给大师兄做,不过做什么,先不告诉先生。”
潘鹤一巴掌拍在李柏松身上,是他徒弟能动手啦。
李柏松能怎么办?
只能无奈又宠溺地看着新鲜出炉的自家先生。
“先生,你说要替大师兄给我送见面礼,是什么啊?”
“你这孩子,”秦芳慈笑着嗔一句。
“走吧,东西在花厅,看了你就知道了。”
一行人往花厅走去。
花厅里已经摆了精致可口的饭菜。
李老大和李老二一眼就看见了,鼻尖香味缭绕,两人不自觉咽了咽口水。
“小弟你大师兄真客气。”李老大馋得不行,前几天孩子们来吃好吃的,回去说得没给他馋死,就想着今儿来能吃顿好吃的,真有一顿好吃的,这就很让人开心了。
李老二也跟着咽了咽口水,感谢他俩好儿子,他和袁氏这几个晚上都是被自己的口水呛醒。
李柏松的目光却是一眼就落在了饭桌中间的绿植上,是他那日看见的辣椒。
“娘!”李柏松激动道,“是红番果,我跟你说的红番果就是它。”
“那是你大师兄送给我的,既是你喜欢,便当作你大师兄送你的见面礼了。”
“先生放心,待我们种出更多的,我还你一园子。”
“呵,那你可要好好照看了,这玩意儿可不好活。”潘鹤笑着说。
李柏松拍着胸脯,“放心吧先生,我三哥可是种田好手。”
一直静悄悄的李老三:“……”??!
用过饭,李柏松就被潘鹤留了下来,他得跟在潘鹤身边伺候和学习,过一段时间才能回家一趟。
“在这里好好听先生话,照顾好自己。”秦芳慈叮嘱,“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都有我。”
秦芳慈给李柏松塞了一个钱袋子,里头钱不算多,就几百文。
母子俩依依惜别了一会,秦芳慈带着人离开。
来的时候东西不少,走的时候东西更多,有特意从酒楼打包的饭菜,糕点铺买的精致糕点,笔墨纸砚十套,虽然都是普通的毛笔,便宜的宣纸,还是叫老李家人都很高兴。
尤其女孩儿们还有头花收,就更叫小姑娘们笑弯了眉眼。
“大姐,你戴头花真好看。”三丫头发还稀薄,扎不了小揪揪,头花根本戴不到头上,只能拿着去姐姐们头上比划。
大丫笑着把三丫拉到跟前,努力在她头顶上扎了一个小包包,再给她戴上粉色的头花。
三丫高兴得小脸都红了。
四丫叫着也想让大姐帮忙扎揪揪。
可她的揪揪大丫是真的有心无力。
“等你头发再长一长大姐又给你绑好不好?”
几乎贴着头皮的一点儿,揪都揪不起来,真的没有办法扎。
四丫摸摸自己的小脑袋,仰着头问,“吃饭饭?”
秦芳慈拿了一小块糕点递到四丫手里,“四丫说的对,好好吃饭饭才能长高,把头发长好。”
四丫得了好吃的一下就忘了扎头花的事情。
秦芳慈把糕点给家里人分了一圈,剩下的也就够再分两次的。
吃着糕点的秦芳慈想到了前世吃过的那些鸡蛋糕,等豆腐买卖走上正轨,她也可以鼓捣鼓捣。
袁氏王氏终于吃上了梦里的饭菜,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终于拜了师,她们心头的大石都跟着落了地。
这种好事,晚一天都怕生了变。
李玉兰悄悄把头花别在头上,去找了秦芳慈。
“娘,你看我的头花好看不?”
秦芳慈看一眼,笑着夸,“好看。”
“娘,你说我能不能自个去做头花卖?”
“你可以试一试。”秦芳慈客观说。
“娘你同意啦?”
“是啊,你再跟我说说,你想怎么做?”
李玉兰思索,“我还没想好。”
“那你想去好好想一想,至少心里有个章程再开始。”
“知道了娘,我现在就去想。”李玉兰又高兴地跑出去了。
秦芳慈含笑摇头,杜氏看看秦芳慈,又看看外头热闹的孩子们,闻着鼻尖的饭食香味,心就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