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第七号遗址的地下三层弥漫着潮湿的霉味。
钢筋裸露的墙体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检测队小心翼翼地推进,每一步都踩在时间的刀锋上。
程远坐在基金会监控室,瞳孔紧缩盯着屏幕。
直播信号来自随行记者佩戴的微型摄像头,画面微微晃动,却清晰得令人窒息。
他指尖飞速滑动面板,将一段糖波频率悄然注入现场环境——那是苏悦早年设计的“共鸣诱引”程序,只有与她情感共振到一定程度的生命体才能感知。
突然,墙体发出一声细微的“咔哒”。
不是爆炸,也不是坍塌,而是一种类似齿轮松动的轻响。
紧接着,一块锈迹斑斑的金属板从侧壁脱落,扬起一片尘烟。
镜头本能转向——
一个半人高的黑色基站静静嵌在墙体内,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防潮涂层。
铭牌上刻着一串数字:batch9|prototype01
直播间瞬间炸了。
【九灶计划?!这不是十年前被封存的儿童脑波实验吗?】
【天啊,他们真的做了人体测试……八灶变九灶,这是升级了?】
【那个编号什么意思?原型机第一台?谁是实验体?】
弹幕如潮水般涌来,热搜以每秒十万次的趋势飙升。
“九灶计划”四个字像一把烧红的铁钳,狠狠撬开了城市记忆的棺盖。
控制室内,警报未响,人心已沸。
“她没死。”程远低声说,声音沙哑,“他们在用她的技术造新东西——而且需要‘活体共情源’启动。”
他的目光落在刚传回的少年影像上。
那孩子正站在荒废公路边缘,衣兜里藏着那张手绘地图,脚步坚定地向前走着。
红外热成像显示,他体内有微弱但稳定的糖波脉冲,频率竟与苏悦残留数据高度吻合。
“有人在他脑子里种了碎片。”程远攥紧椅子扶手,“不是复制,是移植——通过梦境、气味、触觉重建她的记忆路径。他在找第八灶台,但他不知道自己是谁派来的。”
陆寒站在窗前,背影如山。
他没说话,只是缓缓抬起右手,掌心躺着一枚已经冷却的梨花糖。
透明糖壳内,蜷缩着一道极细的银丝——那是特制糖纤维标签,遇体温即释香,不可清洗,也无法被普通仪器探测。
“让他走。”陆寒终于开口,嗓音低沉如雷滚过云层,“我们不能拦他,也不能跟得太近。但必须让他留下痕迹。”
技术人员迟疑:“可一旦他抵达核心,敌人就能激活整个系统……包括可能残存的意识剥离装置。”
“所以我们要比他们先读懂孩子的梦。”陆寒转身,眼神冷冽,“萌萌呢?”
话音未落,门轻轻推开。
三岁的小身影踩着拖鞋走进来,怀里抱着一只破旧的铁皮糖盒,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星星和月亮。
他穿着小小的西装外套,领结打得不太对称,却一本正经。
“爸爸,我做好了。”萌萌仰头,眼睛亮得惊人,“故事糖都分完了,每个小朋友都有。”
他打开盒子,露出数十颗五颜六色的手工糖果。
每一颗都被精心包裹,糖纸上用蜡笔写着一句话:
“我梦见妈妈在煮糖。”
“她说坏人怕苦。”
“门后有光,但要闭着眼进去。”
“第八口锅会唱歌。”
这些都是苏悦失踪前留下的密语暗码,如今被揉进童真的话语里,化作一场无声的精神播种。
“你知道他们会做什么吗?”陆寒蹲下身,平视儿子的眼睛。
萌萌点头:“他们会做梦。然后醒来的时候,就会说出妈妈藏起来的话。”
他伸出小手指,在空中轻轻画了个圈:“就像妈妈教我的那样——最软的东西,才能钻进最硬的心里。”
程远心头一震。
这不只是诱捕计划,更是一场逆向唤醒仪式。
那些接受了“故事糖”的孩子们,将在睡眠中接收到苏悦遗留的情感信息流。
而他们的无意识复述,将成为破解“九灶计划”最终坐标的关键拼图。
与此同时,苏怜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监管组同意启动全面溯源调查,环保组织已申请强制开掘b区地下四层。直播团队两小时后进场。”
她顿了顿,语气柔和却不容置疑:“我会让他们看见不该看的东西。”
陆寒站起身,望向窗外漆黑的夜。
风起了,卷起一片枯叶拍打玻璃。
他低头看了眼手中的梨花糖,轻轻放入口袋。
有些陷阱,不必设在枪口前。
有的猎物,最爱捡别人“不小心”丢下的东西。无需修改
夜风如刀,割过城西荒芜的铁路沿线。
废弃转运站外,枯草伏地,铁轨锈蚀,仿佛时间在此处被刻意遗忘。
陆寒立于一辆黑色越野车旁,黑衣劲装勾勒出他冷峻的轮廓。
他目光如鹰,扫视着前方那条唯一通行的柏油路——冷链车的必经之路。
可他没有下令拦截。
“放行。”他声音低沉,却如铁钉入木,不容置疑。
身旁的特战队长眉头紧锁:“陆总,这可是唯一能截获运输链的机会!一旦他们进入深埋区,再想追踪就难了。”
陆寒未答,只是抬手示意。
几名便衣队员迅速从后备箱取出一只老旧铁皮箱,表面斑驳,锈迹纵横,像是从垃圾堆里翻出来的遗物。
箱子打开,里面是一口半冷却的梨花糖锅,糖浆凝成琥珀色的硬壳,裂纹如蛛网蔓延。
锅底刻着几道模糊字迹,像是孩童歪斜的笔触:
“给找妈妈的孩子。”
“程远?”陆寒低声问。
通讯器传来冷静回应:“已激活。纳米级生物感应膜覆盖锅体,任何接触者的心跳、体温、脑波频率都会被编码反向上传。只要他们伸手碰它——我们就知道他们在哪。”
陆寒眸光微闪。
而正因如此,他们一定会信。
“放。”他再次下令,“让车过去。”
十分钟后,一辆无标识的冷链货车缓缓驶入监控盲区。
车轮碾过碎石,速度骤减。
驾驶室门开,两名黑衣人跳下,警惕环顾四周。
他们的目光很快锁定路边那只铁皮箱。
一人蹲下,戴上手套,掀开锅盖。
糖香虽淡,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熟悉感——那是苏悦独创的梨花提取工艺,百年老字号“游牧糖坊”秘方,早已失传。
“这味道……”那人喃喃,“不可能,她死了十年了。”
另一人冷笑:“死没死不重要,东西带回去。上面说了,只要是和‘糖’有关的,全都要。”
他们将锅小心装箱,驾车离去。
陆寒站在远处阴影中,指尖轻轻抚过口袋里的那枚冷却梨花糖——那是苏悦最后留给他的信物。
他闭了闭眼,仿佛听见她在耳边轻语:“寒,最软的东西,才能钻进最硬的心里。”
三天后。
京郊,一片被地图遗忘的废弃果园。
枯枝交错如鬼爪,土地龟裂,唯有中央一座破败温室孤零零矗立。
程远调出最新红外热成像图,屏幕上的数据令所有人屏息——地下三十米处,存在一个恒温空间,温度常年维持在37.2c,湿度85%,空气中有极微量的挥发性糖雾成分。
“他们在熬糖。”程远声音发紧,“不是实验,是仪式性的持续运作。第八灶台……真的活着。”
陆寒盯着画面,眼神愈发冰冷。
那不是普通的熬制,而是以特定节奏、特定火候、特定旋律进行的“唤醒程序”。
每一滴糖浆的凝结,都伴随着一段加密脑波信号的释放。
这就是“九灶计划”的核心:用糖为载体,以味觉为钥匙,重构人类意识底层代码。
“准备突袭。”陆寒转身,挥手召来突击小队,“装甲车两辆,电磁干扰组前置,麻醉弹优先,我要活口。”
队员们迅速集结,武器上膛,战术灯闪烁。
就在此时,一只小手忽然拉住了他的衣角。
是萌萌。
孩子穿着小小的防寒服,帽子遮住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清澈却异常坚定的眼睛。
他仰头看着父亲,嘴里含着一块深褐色的苦糖,脸颊微微鼓起。
“爸爸。”他声音很轻,却像钟声撞进每个人心底,“这次……不能带枪。”
陆寒皱眉:“你说什么?”
萌萌摇头,认真得不像个三岁孩童:“妈妈说过,进去的人,必须嘴里含着苦糖。不然……会被洗掉记忆。”
全场寂静。
程远瞳孔一缩:“条件反射式意识清除机制?通过味觉锚定认知边界?!”
他猛地翻出旧档案——苏悦曾在笔记中提过一种“味觉调节”系统:当特定味觉刺激与记忆提取同步发生时,人的潜意识会自动开启或关闭某些信息通路。
甜,用来引导;苦,则是防火墙。
换句话说,若不含“苦”,踏入第八灶台之人,将在瞬间被抹去自我认知,沦为傀儡。
陆寒低头看着儿子,心口如遭重击。
她连三年后的这一刻,都想到了。
“传令。”他声音沙哑,“所有突击队员,立即配发特制苦糖。未经含服者,不得接近基地十米内。”
众人领命而去。
深夜,营地归于寂静。
萌萌独自走出帐篷,踏着月光走向果园深处的一座无名碑。
碑身斑驳,无人记得是谁立下,只知它一直在这儿,像某种沉默的守望。
他从口袋里掏出最后一块自留的糖——透明糖壳中蜷着银丝,正是苏悦当年亲手封存的“共鸣核”。
他踮起脚,将糖轻轻压进碑缝。
风止,叶落。
片刻后,月光如洗,碑面忽然泛起微光。
青灰色石纹间,缓缓渗出一行新字,墨迹如血,却温柔至极:
“我说的话,你们终于听对了。”
同一瞬,千里之外,幽深地下。
苏悦静静躺在营养舱中,长发如藻般漂浮。
她的眼睫忽然颤动,一滴泪水无声滑落,坠入下方湛蓝的培养液池。
涟漪荡开。
池水表面,竟浮现文字——与碑上一字不差:
镜头拉远。
整座地下基地的灯光开始忽明忽暗,如同呼吸。
所有正在运行的仿生体同时停顿,机械臂悬停半空,电子眼齐刷刷转向中央控制台。
它们齐声低语,音节重叠,宛如合唱:
“……她说的话……我们听见了。”
而在京郊果园外,夜色最浓时,一支全副武装的突击小队已悄然集结。
红外热成像确认地下基地仍在运行,能量波动稳定。
陆寒立于车前,手按战术耳麦,正欲下令强攻——
忽然,一道小小的身影冲出黑暗,拦在车队正前方。
他站在车灯之下,仰望着父亲,嘴里仍含着那块苦糖。
没有人知道他要说什么。
但所有人都感觉到,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