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江中岛上又不是只有一个独立师和一个军管农场,还有国营农场和乡公社呢。
这里的发展变化恐怕早就被人关注到了,说不好现在就有人想要模仿。
与其让个别人想方设法模仿了去树成标杆,还不如咱们自己树成标杆,然后让所有人都模仿呢。”
“就像是您养了一株特别稀罕特别漂亮的花,有人想要摘,为此不惜使手段。
您该怎么办?把花藏起来吗?藏起来,它见不到阳光,就不开花了。
您该把花种送给很多很多人,让很多很多人的家里都开出这种花。
当一朵花变成满园花时,还会有人专门对您家的花下手吗?不会了吧?
那时候的您呢?您不仅看到了整座花园,还成了受人尊敬的园丁,可以一边听着别人的赞美一边再去培养新的花卉,对不对?
再说了,推广建设经验,也能助力全国人民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对吧,这本就是我辈的责任。”
菁莪嘴里嘟噜着小作文,心里想的其实是:届时,得到了大领导的肯定,一面学江中岛的大旗就竖起来了,看谁还敢来捣乱?
就像学大寨一样,这面旗一竖就是好多年。大旗底下好乘凉。
在这之前,她没想过把江中岛树成大旗,觉得有独立师的严防死守,有老爷子和老帅等人的保驾护航,还有研究院所接任务的保密级别逐渐提高,将来再把思想激进左性之人肃清,风雨再大,都能保的平安。
今天陈光致的举报信,让她觉得,在加强硬件建设之外,或许还需要一个软包装。
打铁还要自身硬是不假,但大旗该拉还是要拉。
想想,某日,随处可见有大宣传画上写着:学习江中岛建设家园,
自己阔步从宣传画下走过,心中想着我就是建设江中岛的设计师。哈哈,是不是也挺棒?
在场都是聪明人,一听就都懂了,一起看向菁莪笑。
林院长说:“虞顾问年纪不大,考虑问题倒是老成。”
菁莪拽韩蜀的手,“林院说我长得老,配不上你。”
韩蜀笑笑说:“林院长是关心我,怕我自卑。”
林院长:“……”
我是这个意思吗?我怎么不知道?
突然明白邵华那句“虞顾问考虑问题往往能另辟蹊径”指的是什么了。
和孙政委小声交流几句,又问:“邀请来调研的工作组人员肯定是精心挑选的,好说。树标杆的事也不难。
可标杆竖起来后,就不断地会有人来参观学习,就要把门户打开,岛上涉及到保密安全的地方比较多,万一混进来特务怎么办?”
菁莪说:“不开门,开小窗,小窗对话。”
“小啥?”林院长把头往前倾了倾,没听懂。
“小窗,小窗口,示范窗口。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示范园区,一方面推广技术搞宣传,另一面为建设江中岛吸纳资金和人才。”
看林院长孙政委眼睛瞪得像铜铃,菁莪喘口气抬手比划出一个圈:
“就是划定一个专门的区域,把可以展示的东西集中到一起,既能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又能让他们学到真东西,且不让人接触到机密。”
“具体点。”林院长又往前倾倾身子,白头发迎风晃荡。
“具体的我也说不好,只是有点不成熟的想法,两位领导权且一听。
大体上就是,在外围圈一块地,进门先搞一个展厅,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把科学种田、立体农业、技术学校、畜牧养殖、科技创新、人文风貌等一些可以展示的元素展示出来。
配备专门的讲解员,讲深、讲透。让来参观的人真正明白,什么叫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发展工业,
别再搞什么翻烧饼种小麦、挖深沟种玉米和卸了门鼻子炼钢铁之类的荒唐事。”
“其实,这个展厅不必要放到岛上,放到岛外就可以,多印一些有关科学种田、畜牧养殖、疾病预防之类实用性强的小册子放那里,给来参观的人人手一份,带回去学习。”
小册子要不要收费,菁莪没说,林院长和独立师师长以及农场场长,一个比着一个是老抠,鸬鹚腿上都能撸二两油,让他们花两千元建展厅印宣传册,他们能哭天抹泪死乞白赖又理直气壮地从有关部门那里抠出两万来。
“就是搞一屋子宣传栏黑板报呗,懂了,这叫展览馆!这主意好!然后呢?”
林院长伸出大拇指用力往空中一点,打眼踅摸一圈,想给自己找个板凳坐下好好听课,没找到,
支使秦立桓说:“别傻站着,给你妹妹搬把椅子倒杯水去。”
大伙儿都笑,光顾着气愤菁莪被举报的事了,忘了招待客人。
秦立桓和韩蜀回屋搜罗了几个小板凳给每人发一个,又倒了几杯水给每人发一杯。
韩晋没有继续听,他要赶着回去和老爷子商量请上头派调研组的事,另外,估计着韩铭那边已经把人打完了,他要去接应。
走前和林院长孙政委说:“分一下工,外面的我联系,内部的,你们和独立师、农场商量布置。
要展示什么、能展示什么、怎么展示,一项项考虑好安排下去,层层分工,落实到人。
再一个,陈光致写反映材料污蔑研究院的事,可以让同志们知道,污蔑我弟妹的事就不要扩散了。”
他怕有人模仿,怕有人学不该学的东西。
其实,很多人心底都有恶念,那恶念平时被道德和法制压制,表现不出来,但一旦被挑破被引燃被教唆就会由不得放纵。
老百姓常说学坏容易学好难,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引子不能有。
为什么污蔑研究院的事可说?因为福利是给到院里每一个人的,让他们知道有人想动他们的蛋糕,才能将他们拧成一股绳,进而同仇敌忾。
送走韩晋,菁莪回来继续说:“展览区后面是研学区,研学研学,调研学习对吧?
领他们去田间地头、禽畜饲养基地、某些可以参观的工厂、甚至畜牧卫生学校转一转看一看。
限定人数,每天三十人二十人这样,安排专门的接待团队全程陪同。
再后面是体验区,学一学怎么喂鸡、怎么养猪、怎么养蚯蚓、怎么建沼气池、怎么让竹子芦苇发挥出最大价值……“
菁莪记得从什么资料中看过,学大寨参观大寨,只让人从村子里走一圈,就能收获很多赞叹,说什么窗台上都摆着花、大街上很干净之类的。
这都让深入田间地头和禽畜饲养基地了,还怕不能收获惊叹和表彰么?一面大旗须臾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