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宸濠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后代,封地在南昌。这一脉本就对朝廷憋着股气——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骗朱权说“事成之后分天下”,结果登基后只把他封到南昌,连兵权都收了。朱宸濠打小就听老辈人讲这段往事,心里早就觉得不公平。
为了圆“皇帝梦”,他谋划了二十年。刘瑾专权时,他送了十万两银子,换来了“恢复护卫”(藩王的私人军队)的特权;后来又巴结钱宁、江彬等武宗宠臣,让他们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好话。宁王府的护卫从三百人扩到一万人,还偷偷打造盔甲、兵器,把府里的花园改成演武场。
他还招揽了一群江湖术士,有个叫李自然的道士说他“有天子相”,还有个叫李日芳的举人帮他编造“谶语”:“龙光射斗牛,赣水出天子”。这些话传遍江西,连卖菜的都知道:“宁王要当皇帝了。”
府里的娄妃是个才女,多次劝他:“王爷,咱们安安稳稳当藩王不好吗?谋反是灭族的大罪啊!”朱宸濠却指着她的鼻子骂:“妇人之见!你懂什么?等我当了皇帝,你就是皇后!”娄妃见劝不动,偷偷写了首诗:“妇语夫兮夫不听,祸到临头悔不轻;南昌城下红血溅,始信妾言是真经。”藏在妆奁(lián)里,没想到后来真成了谶语。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动手了。他以“太后有密诏,令我起兵清君侧(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为名,召集南昌官员到王府开会。巡抚孙燧(sui)、按察使(主管司法的官员)许逵(kui)刚进门,就被埋伏的武士绑了起来。
孙燧对着朱宸濠骂道:“你这反贼!太祖爷的江山,岂容你觊觎(ji yu)!”朱宸濠冷笑:“武宗荒淫无道,不配当皇帝,我是太祖后代,当仁不让!”当场下令将孙燧、许逵斩首示众,挂在南昌城头。其他官员吓得跪地求饶,朱宸濠封了几个顺从的当“左右丞相”,然后拉出早已准备好的“靖难”大旗,宣布起兵。
叛军很快占领了南昌城,朱宸濠自称“皇帝”,改元“顺德”,封娄妃为后,还学着朝廷的样子设了六部衙门。他派将领闵廿四、吴十三率十万大军沿赣江而下,攻打安庆(今安徽安庆),准备拿下安庆后直取南京——只要占领南京,就能像朱棣当年那样,以“陪都”为基地号令天下。
安庆知府张文锦是个硬骨头,得知叛军来犯,立刻组织百姓加固城墙,还把家里的银子拿出来犒赏士兵:“宁死不当亡国奴!”叛军架起云梯攻城,张文锦站在城头指挥,用滚木礌(léi,石头)石砸退了一次又一次进攻。闵廿四急得跳脚,派人回南昌报信:“安庆难攻,请求增兵!”
此时的朱宸濠正忙着在宁王府里接受百官朝拜,听说安庆没打下来,不耐烦地说:“一群废物!本王亲自去督战!”带着剩下的三万兵马,坐着龙舟顺流而下,船上还载着几百个歌女舞姬,一路笙歌不断,倒像在游山玩水。
消息传到福建,王阳明刚平定了山贼,正准备班师回朝。夜里,他在汀州(今福建长汀)驿站接到急报——南昌是江西重镇,一旦叛军拿下南京,江南半壁就危险了!
身边的将领说:“咱们兵少,不如先回朝廷请示,再调大军来剿?”王阳明摇头:“等朝廷旨意下来,南京早丢了!”他立刻召集部下,指着地图说:“叛军主力在安庆,南昌必定空虚,咱们不如直捣南昌,逼他们回援,然后在路上设伏,定能一举破敌!”
可问题是,王阳明手里只有几千杂牌军,都是刚打完山贼的疲惫之师,根本打不过十万叛军。他眼珠一转,想出个“虚张声势”的妙招:一边派人四处散布消息,说“朝廷已派十万大军南下,湖广、两广的兵马也在赶来,不日就到南昌”;一边伪造了几封“密信”,故意让叛军探子截获,信里写着“朱宸濠的部将闵廿四已暗中投降,约定在阵前倒戈”。
朱宸濠本来就多疑,接到探子回报,又看到伪造的密信,果然慌了神。他在安庆城下徘徊不定,一会儿想继续攻城,一会儿怕南昌有失,整整耽误了十几天——这正是王阳明要的时间。
趁着叛军犹豫的功夫,王阳明已经用“巡抚”的印信调集了湖广、江西的地方兵,又说服了几个忠于朝廷的土司(少数民族首领)出兵,凑了八万多人。这些兵虽然装备差,但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又恨叛军烧杀抢掠,士气很高。
七月二十日,王阳明下令:“兵分三路,攻打南昌!”叛军留守的兵力果然薄弱,加上听说“朝廷大军来了”,吓得没怎么抵抗就溃逃了。王阳明的军队没费多大劲就收复了南昌,还缴获了朱宸濠来不及带走的大量粮草、兵器。
朱宸濠在安庆城下听说南昌被占,气得大喊:“王阳明!我跟你势不两立!”立刻下令撤军回援,十万叛军掉过头,杀气腾腾地往南昌扑来——他心里憋着股劲,想夺回老巢,跟王阳明决一死战。
王阳明早料到他会回来,在鄱阳湖西岸的黄家渡设下埋伏。他让人把小船装满柴草、硫磺,又派一支精兵埋伏在芦苇荡里,自己则带着主力在岸边列阵,像在“等着挨打”。
七月二十四日,叛军的船队刚进入黄家渡,王阳明就下令:“放火箭!”无数火箭射向小船,柴草瞬间燃起大火,顺着风势往叛军大船烧去。叛军在船上乱作一团,有的跳水淹死,有的被烧死,惨叫声震耳欲聋。
朱宸濠站在旗舰上,看着火海里的船队,急得大喊:“杀出去!冲上岸!”可刚靠近岸边,芦苇荡里突然冲出无数伏兵,拿着刀枪砍杀过来。叛军前后受敌,溃不成军,闵廿四、吴十三等将领要么被杀,要么被俘。
混战中,朱宸濠的旗舰被一根燃烧的断木砸中,帆篷起火。他想跳船逃跑,却被王阳明的部下拦住,一把按在水里,拖上来时像只落汤鸡。士兵们把他捆在船头,他看着远处燃烧的船队,突然嚎啕大哭:“我不该不听娄妃的话啊!”
这场决战只用了三天,十万叛军就全军覆没,王阳明以少胜多,创下了明朝军事史上的奇迹。《明史·王守仁传》里记:“宸濠之乱,前后凡四十有三日而平。”从起兵到被擒,朱宸濠的“皇帝梦”只做了四十三天。
朱宸濠被擒后,王阳明派人把他押往南昌,自己则忙着安抚百姓,收拾残局。可没想到,一个更荒唐的指令从江南传来——武宗皇帝听说平定了叛乱,竟然下旨:“把朱宸濠放了,朕要亲自带兵再擒他一次!”
原来武宗正打着“亲征”的旗号在江南游玩,听说王阳明已经把叛军灭了,觉得不过瘾,想重演一次“应州大捷”的戏码。江彬等太监也跟着起哄:“陛下亲擒叛贼,才显得天威浩荡!”
王阳明听了直头疼,放了朱宸濠肯定会再作乱,不放又违抗圣旨。最后他想了个两全之策:把朱宸濠的枷锁解开,让他穿着囚服站在一片空地上,然后请武宗带着禁军“包围”这里,武宗象征性地弯弓搭箭(当然没射中),再下令把朱宸濠重新捆起来——这场“亲自擒获”的戏码才算演完。
戏演完了,武宗还觉得不够,又让人在南京城里搞了场“献俘大典”。他穿着铠甲坐在城楼上,让朱宸濠等叛军跪着穿过街市,然后宣布“叛乱平定”,才算心满意足地回北京。
而娄妃的结局更让人唏嘘。叛军溃败时,有人劝她逃跑,她说:“我是叛王之妻,死是本分。”投赣江而死。后来王阳明在江边找到她的尸体,见她怀里还揣着那首劝诫朱宸濠的诗,感叹不已,让人把她葬在南昌城外,墓碑上写着“贤妃娄氏之墓”。
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朱宸濠被押回北京,武宗下令将他“焚尸扬灰”,宁王府的财产全被没收,用来填补武宗游玩亏空的国库。那些跟着叛乱的官员、谋士,大多被处死,亲属流放边疆,真正应了孙燧“灭族”的预言。
王阳明一战成名,从一个文臣变成了朝野闻名的“战神”。他在平叛中运用的“攻心为上”“出奇制胜”等战术,后来被写入兵书,成了军事家研究的典范。更重要的是,他在平叛期间宣讲的“心学”(主张“知行合一”),随着他的声望传遍天下,吸引了无数读书人追随,成了明朝中后期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