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眼前这些珍贵的物资和人才,扶余慈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与感慨。
他明白,太子的支援固然及时,却也意味着自己与大唐的绑定更深了一层,未来想要独善其身恐怕更难。
但眼下,他别无选择。
“回复太子殿下,扶余慈叩谢天恩!物资人才,解我燃眉之急,慈必竭尽全力,稳固根基,周旋来使,不负殿下厚望!”他郑重地对那位将领说道,语气诚挚而坚定。
随后,他立刻安排心腹将物资秘密运回营垒,妥善安置工匠和医者。
新到的医者立刻被派去救治矿场摔伤的工人,而工匠们则被扶余慈连夜召见,详细询问关于改进采矿、防护以及冶炼技术的可能性。
他心中那个模糊的计划,需要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
与此同时,他并未放松对海岸线的监控,那神秘船只的阴影依旧笼罩在他心头。
他加派了水性好的哨探,乘坐小舟在附近海域进行更隐蔽的巡查,同时严令不得主动挑衅,一切以探查为主。
……
就在扶余慈紧锣密鼓地消化支援、巩固防务之际,佐藤介夫一行人马已穿越关隘,进入了九州地界。他没有直接前往“济州”,而是首先抵达了松浦家的势力范围。
松浦家主对于这位来自难波京的使者不敢怠慢,设宴款待。席间,佐藤介夫看似随意地询问起“扶余郡王”之事。
松浦家主心中早有计较,他既不满扶余慈的难以掌控,又忌惮其与筑紫家可能的勾结,更对那“大唐郡王”的名头心存疑虑。
于是,在回答中,他一方面承认了扶余慈曾帮助松浦家解围,言语间暗示其麾下战力不俗,并非普通流寇;
另一方面,又语焉不详地提及扶余慈与筑紫家“往来频繁”,似乎颇有交情,甚至隐晦地提到,筑紫家可能从这位“郡王”手中获得了某些“好处”。
他巧妙地将祸水引向筑紫家,同时也点出了扶余慈可能存在的价值与威胁。
佐藤介夫静静听着,不动声色,心中却已勾勒出九州豪族间的微妙局面。松浦家的态度,印证了难波京的一些传言。
离开松浦家,佐藤介夫并未急于去见扶余慈,反而转向了筑紫家的方向。他同样要听听,筑紫荣会如何说法。
筑紫荣接待佐藤介夫时,显得更为从容。他盛赞扶余慈“仪表不凡,颇有王室遗风”,对其“大唐郡王”的身份表示“理应尊重”,并强调筑紫家与扶余慈只是“正常的贸易往来”,是为九州稳定着想。
他甚至反过来询问朝廷对扶余慈的态度,暗示若朝廷有意招抚,筑紫家愿为引荐。
佐藤介夫心中冷笑,筑紫荣看似坦荡,实则步步为营,不仅撇清了自己,还想探听朝廷的底线,甚至试图在未来的招抚中占据主动。这两家豪族,果然各怀鬼胎。
通过这两番接触,佐藤介夫对扶余慈其人及其所处的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个能在两大豪族夹缝中生存,并且让两者都既想利用又心存忌惮的人物,绝非凡俗。而“大唐”的影子,始终笼罩在这些对话之中,挥之不去。
……
“济州”营垒内,扶余慈接到了佐藤介夫已抵达九州,并先后拜访了松浦和筑紫两家的消息。他心知,摊牌的时刻即将到来。
在新到的工匠帮助下,营垒的防御设施得到了一些加固和改良。
医者的到来也稳定了人心,受伤矿工的情况有所好转。
扶余慈下令,恢复矿场的有限度开采,但严格执行新的安全轮换制度,并将开采出的原矿和少量粗银单独秘密存放,这是他计划中的关键一环。
他精心挑选了二百名最为彪悍、装备也最好的士卒,日夜操练阵型,演练弩箭射击,务求在使者面前展现出训练有素、不可轻侮的姿态。
同时,他也反复斟酌着面对使者时的措辞和姿态,既要维护“郡王”的尊严,又不能过度刺激倭国朝廷。
这一日,沿海哨探再次传来急报:又发现了那神秘船只的踪迹!
这次只有一艘,在更远的距离上游弋,依旧行动诡秘,难以辨认。
扶余慈眉头紧锁。这阴魂不散的船只,到底意欲何为?它似乎只是在观察,如同一只耐心的秃鹫,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这种无形的压力,比明刀明枪的敌人更让人心烦意乱。
他召来那位来自大唐的将领,再次确认:“接应那日,尾随你们的船只,与哨探描述的形制可相似?”
将领仔细回忆后,凝重地点点头:“王爷,虽距离甚远,看不太真切,但大小、帆形,确有几分相似之处。”
扶余慈的心沉了下去。看来,这神秘船只的目标,很可能就是自己,甚至可能与大唐的支援有关。是敌是友,愈发扑朔迷离。
就在这内紧外松、疑云密布的氛围中,一名外围哨骑飞驰入营,带来了确切的消息:
“报——!倭国使者佐藤介夫,已离开筑紫家,正朝我‘济州’方向而来,预计明日午后抵达!”
终于来了!
扶余慈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决然。他扫视了一眼初步恢复生机的营垒,看了看那些正在操练的士卒,摸了摸怀中那冰冷而坚硬的银锭。
明日,将是决定他和他这数千部众命运的关键一战。
他必须利用好手中所有的筹码——大唐的虎皮、银矿的秘密、麾下的武力,以及松浦与筑紫两家之间的裂痕——在这场危险的博弈中,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
“传令全军,依计划行事。明日,随本王迎接‘贵客’!”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这山雨欲来的时刻,透出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
夜幕再次降临,“济州”营垒灯火管制,一片肃静。
只有海浪声和巡夜士卒轻微的脚步声,预示着黎明过后,一场关乎存亡的暴风雨即将正式拉开序幕。
而远海之上,那艘神秘的暗色船只,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凝重的气氛,悄然隐没在更深的黑暗中,继续着它无声的窥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