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一日,马士英在忻城伯赵之龙的举荐之下,出任江北督师,奉监国令,率五千标营和刘良佐部,前往扬州平叛。
根据计划,马士英将先行前往滁州,等待刘良佐部汇合之后,然后向东进军,同刘泽清部交战,以解扬州之围。
而此时,刘泽清部依旧在猛攻扬州城,他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扬州城那么难打,他的士兵好不容易在驱出的百姓掩护下,冲到城下。
就是城墙上丢下来的滚石雷木砸的头破血流,而城头上的火炮也不停的开火,仅仅七天便损失了近四千人。
刘泽清是真的心疼了,从山东一路杀到扬州城下,还没损失如此严重过,这样下去自己的实力定然受损。
于是赶紧休战,他哪里知道,原本历史上,高杰连围带打,整整两个月都没有打下扬州,何况是这七天。
时间拖的越久,刘泽清越是着急,因为按照他和马士英等人的计划,这个期间若攻不下扬州,便没有机会了,只能向南京进军。
果然,在第八天,便收到了南京传来的密信,称昨日马士英成功出任了督师,并渡江前往了滁州,要他即刻往滁州进军。
刘泽清无奈,为了高官厚禄和南京城,只能暂时放弃扬州,他心里发誓若大事得逞,回来定让这扬州知府好看。
于是不甘的看了一眼扬州城头,便下令撤退,向滁州方向进军,近两万兵马浩浩荡荡的离开了扬州城外。
而此时,南京城中的何新已经隐隐嗅到一丝丝不同寻常的气息,新成立的东厂探子上报,近日一些官员频频各府之间走动,行为异常。
结合太子在官绅之中的口碑和刘泽清的反叛,这一切似乎都不同寻常,现在国无君父,所有人都有机可乘。
何新也认为朱慈烺迟迟不登基,苟在山东,是一大诟病,皇位自古便有无数人觊觎,想从中牟利者更是数不胜数, 若拥立有功,不仅仅是自己飞黄腾达,子孙几世都不愁。
前段时间,山东传来消息,要南堂成立宗理会,朱聿键已经同意,将在附近避难的亲王和郡王都召到了南京城中。
现在南京的亲王有周王朱恭枵、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惠王朱常润、崇王朱慈爚、吉王朱慈煃和定王朱慈炯。
加上唐王朱聿键,共有八位亲王在城中,郡王更是多达三十多位,除了定王和福王跟着朱聿键住在南京守备府。
后面赶来的诸多亲王和藩王,现在都住在皇城西侧的内宫诸监的房舍之中,朱聿键调拨了一笔银子和专人侍奉。
因为都是失去封地,逃难至此的亲卫和郡王,此刻重新住进皇城,还有人侍奉,他们也不挑,总比住船上好。
刚刚来到南京之时,何新便开始防范有人利用皇位空缺,从而图谋不轨,届时若是在南京登基,太子在山东无疑会陷入被动地位。
那么多亲王涌入南京之后,何新的压力更大,派遣了不少密探监视内宫监,并且在侍从中安插了不少眼线。
排在最前面的是定王朱慈烺,崇祯血脉,同太子都是周后所生,再者就是朱由崧和朱常淓了,都容易被不轨之人利用。
二十二日清晨,一队补给物资的车马缓缓驶入守备府库房的院落,轮子碾过青石板路,发出低沉的响声。
一群士兵早已在库房前整齐站列,监督着民夫们卸货,各种食材箱笼被小心地搬运下来,堆放在指定位置。
就在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时,一个身形瘦削的民夫突然停下手中的活计,面色痛苦地捂住肚子,匆忙走向一位正认真监督的士兵。
“官爷,实在不好意思,小的肚子突然剧痛难忍,能否容许我去一趟茅房?”他一脸窘迫地请求道。
这里是守备府的后院,是伙房和库房所在,门禁重重,平日里严禁随意进出,但只要民夫们不离开院子,士兵们的监管便相对宽松。
那士兵抬头看了看天色,又环视了一圈忙碌的众人,略微犹豫后,便点了点头。
“速去速回,莫要耽误了正事!”士兵严肃地叮嘱道,同时给他指明了方向。
民夫如获大赦,连声道谢后,便匆匆朝着后院角落的茅房跑去,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转角,进入了茅房之内。
半刻钟的功夫,该民夫便匆匆跑了出来,继续干活,等货物全部卸完,便跟着车队离开了守备府后院。
一个时辰过后,一名负责取餐并送入府内的小太监,悄悄来到茅房,四处张望一番后,走到一块砖缝前,取出一张纸条。
然而,他刚走出茅房,一把锋利的绣春刀便架在了他的喉咙上,他定睛一看,只见一位身穿蟒袍的年轻太监率领一群锦衣卫将此地团团围住。
此人正是东厂提督何新,小太监还未来得及反应,他手中的字条便被夺去,呈送到了何新手中。
何新接过字条一看,面色骤变,大惊失色。他果断下令:“将其押入东厂,严加看管,不得让任何人见到!”
随后,何新拿着那张字条,神色匆匆地赶往守备府,进入唐王朱聿键的居所兼办公的主厅。
朱聿键正潜心处理各州府呈递的田亩情况,此刻听闻何新求见,心中料定必有秘事禀报,便挥手屏退左右,何新得以入内。
何新一进大厅,便匆匆行礼,语带急促:“殿下,城内似有人图谋不轨,今日终被奴婢擒获,请殿下过目。”
朱聿键接过纸条,只见上书:“宗室撑持,众官拥戴,正宜登基,时不可失,殿下珍重!”
顿时惊觉汗毛竖起,朱聿键询问道:“有何审讯结果?”
何新答道:“人已押赴东厂,正加紧审讯,此线索源自钱谦益府邸。”
朱聿键眉头一皱:“钱牧斋?钱谦益?”
“正是,今日奴婢察觉朝中官员往来频繁,尤以钱府为甚,便安排人秘密监视,那送菜之人每日皆往钱府。”
“于是便加派人手特别注意监视,不料今日此人竟又潜入守备府,他做工期间曾去过茅房,我们守株待兔,抓到一小太监,并搜出此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