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也是个从城里下放劳动改造的坏分子,与二娃子的奶奶一样‘臭气’相投,管它的,反动分子也好,狗崽子也好,自己可怜自己,自己爱惜自己,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任随别个说去吧。从此,我与她两人相依为命,打了鸟雀,逮了克猫,照了黄鳝,安了山耗子,我总分给她一点,他打插底(鞋垫)也常常送给我,我们俩好上了。当她老爹顶着地主的成份死去时,我还名正言顺地以地主的女婿给他送了终。我们是两个苦命的人,是一条苦命藤上不合时宜结的两个瓜,后来我们结婚,生下了你们几姊妹。再后来政策好了,她家地主评了反,我也落实了政策,可我在农村结了婚,而且是与地方女儿结的婚,那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啥子事都要上纲上线,革命路线抓得非常紧,虽然政策评了反,但大家的脑筋还是没转不过弯来,特别是城里街道办那些婆婆大娘些,对阶级敌人看得非常重,你就是要求回城安排工作,她们也不会签字盖章同意,更何况分房子抢他们的饭碗,所以我再也回不了城安排不了工作,户口只能在乡坝头落户了。”
“呀,我还真不晓得爷爷、奶奶有这么多故事!”王二哥感慨地说。
“唉……说起来话就长,要摆的龙门阵还多着呢!”王幺爸叹了口气说。
“其实我们那个家庭地主成份,是每个地方按文件规定必须评出多少个地主名额,少了评不出不得行,所以我家是按比例凑的,是按条件勉强评出来的。”王幺娘愤愤地说。
“啥子哦,家庭成份还要过凑和评出来呢?”王二哥奇怪地问。
“当年我老爹,年青时还主要帮大地主当长工,自己辛辛苦苦挣了一点钱,省吃俭用,买了三四亩水田,几亩瘦薄的山地,喂了一头牛自耕自种,平时都是我老爹、老妈和我哥哥、姐姐一起亲自下地,只有农忙栽秧打谷实在忙不过来才请几个小工帮一下忙,当年土改时候要定家庭成份,每个村最少一个名额,评来评去,全村人都不够条件,只有我家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有一些土地,偶尔请过短工,就把地主的帽子戴在我们头上了。”王幺娘说。
“哦,原来这样。”王二哥说。
“岂不知,戴上这地主帽子,敢比唐僧念孙悟空的紧箍咒还更凶,一有啥子风吹草动,就拿地主来说事,特别是批斗,村里开大会要斗,逢年过节要斗,甚至村里干部或贫农家娶媳妇、嫁女,为了提高热闹气氛,也要拉我妈老汉去站在高板凳上来斗,有时斗争起了火,还用楠竹刷条(竹枝)来抽打我爹,可怜我那本来有病五六十岁的爹,有一次从高板凳上摔下来,硬生生地把脚和腰杆摔断了,落下个终身残疾痛苦一生。”王幺娘边说边抹眼泪。
“唉,真是造孽呀!”王二哥和王幺爸都说。
“其实我们那时的生活,那里赶得上现在,白米饭天天有,鸡鸭鱼肉隔顿不隔天,要想喝酒也不是难事。而我爹那时,整年都是吃的红苕稀饭、牛皮菜稀饭、青菜稀饭,或者麦子拷拷(糊糊)、苞谷拷拷、青菜牛皮菜红苕拷拷,有时做点麦子汤巴儿(面团)、苞谷汤巴儿或者麦粑,还要看时候,如果是麦收和苞谷收了丰收比较好的年辰,才可以做一两顿吃,但平时都是吃清的、稀的,以节省粮食。当时别人家送了几句顺口溜给我家,说‘走进罗家门,稀饭几大盆。团转起波浪,周围喊淹死人’,就是形容我家的稀饭清汤寡水,能照得见人影。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我老娘和哥哥、姐姐,就因为没有吃的,全身浮肿得病,吃庙子里的白善泥,吃道吃进去了却屙又屙不出屎来,活活因饿因拉不出屎而憋死了的。而我老爹就这样省吃俭用、勤巴苦挣节省下来,买了一点土地最后却评为个地主,弄得个一家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痛苦不堪,这真是想都想不到哇!”王幺娘抹了一下眼泪说。
“是啊,哪个会想得到过去的艰难岁月,哪个又会想得到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呢!”王二哥和王幺爸都点头说。
“其实我,还真的该感谢遇到了二娃子爷爷王幺爸,要不是他,我早就跳水成了冤死鬼;要不是他,我们全家,特别是我老爹,恐怕会更早就死了呢!”王幺娘感激地看了一眼王幺爸说。
“记得当年乡坝头有些风俗吗?每到逢近过节时,都要到老丈人家送节拜年,我第一次上他家登门的时候,还不是要带点礼物,起码要买一包糖和一块肉。而这包白糖非常特别,不是现在的塑料袋包装,而是用一张谷草制作成的草纸,包一斤白糖,外面还有一张大红纸,纸上写着一个‘喜’字或‘福’字,专门用于喜事和祝寿的送礼礼物。而那块肉呢,也很特别,必须要座登肉(猪碇肉),而且不要头刀要二刀座登。啥子叫头刀、二刀‘座登肉’呢?头刀座登肥肉多瘦肉少,二刀座登瘦肉多肥肉少,二刀座登是猪屁股上最好、最嫩的肉,用来煎蒜苗回锅肉,那是又香又嫩最巴适不过了!”王幺爸接着说。
“对对对……对,这二刀座登最安逸,我要吃回锅肉就最爱买这二刀座登!”王二哥点点头说。
“我与幺娘当年耍朋友,本来我家是不同意的,一个地主的女儿,政治上有问题,今后生的儿女都是地方狗崽子,要受牵连,严重影响儿女的发展前途。但又考虑到我是下放改造的反动分子,城里头根本耍不了女朋友,能够有人,不管是啥子地主的女儿,能有个人愿意跟你成家立业,相依为命过日子,也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办法,于是也不得不同意了。”王幺爸说。
“那时的环境和情况,是不容人多想,想改变也改变不了的。”王二哥说。
“对对对……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时只管得了眼前,管不了以后,脑壳及了(钻过)脚杆来不了就不管了,娃儿的前途命运如何,还想不了那么多。”王幺娘也感慨地说。
“买肉当时不是要肉票吗?我家那时每人每月供应半斤,我户口下放到了农村,只有我妈老汉和哥哥、姐姐4人,共计2斤,送礼割肉必须得带‘半’,特别是相亲与送老丈人,那就更得要‘半’,因为‘半’与‘伴’谐音,是要伴——老伴,娶老婆的意思。所以,我当时割肉必须是1斤半或2斤关半,不能是耿(整)数。割1斤半似乎少了点,而2斤半又肉票不够,那啷个办呢?”王幺爸继续摆。
“耍朋友,我还没听说过有这么多道道!”王二哥好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