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目光锐利如刀,试图穿透王海山那张毫无表情的脸,捕捉到一丝伪装的痕迹。然而没有。那张脸如同戴着一副精心烧制的陶瓷面具,光滑、冰冷、无懈可击。她甚至能感觉到会议室里弥漫开一种奇异的、混合着震惊、惋惜、以及某种如释重负的复杂情绪。周正阳的“病退”,如同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下,是无数暗流的涌动和重新归位。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端坐的郑国锋,缓缓抬起了手。他的动作很轻,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瞬间吸引全场注意力的力量。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同志们,”郑国锋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沉稳,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每一个字都清晰地送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正阳同志的事情,令人痛心,也令人惋惜。”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那双深邃平静的眼眸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其隐晦的、难以捕捉的复杂情绪,像是惋惜,又像是更深沉的东西。“我和正阳同志,是中央党校第28期的同窗。”他微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回忆一段尘封的往事,“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是班上公认的‘笔杆子’,理论功底扎实,对经济工作有着独到的见解。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熬过党校食堂那几年不变的青椒肉丝。”他的嘴角似乎极其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一个转瞬即逝的、带着追忆意味的弧度,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党校岁月,是我们这批人思想淬炼、党性升华的关键时期。”郑国锋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正阳同志那时的表现,证明了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热情。后来,他回到地方,为宁州的发展,确实也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
林悦的心脏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紧!党校同窗!28期!这个信息如同炸雷在她脑中轰鸣!郑国锋的每一句话,看似在追忆、在肯定周正阳的“过去”,实则是在不动声色地为周正阳的“现在”披上一层难以撼动的保护色!他在提醒所有人,周正阳不是普通的干部,他是经过最高级别党校熔炉锻造的“自己人”,他的“贡献”不容抹杀!这哪里是惋惜?这分明是在为周正阳的“病退”背书!在为那张“绝症”诊断书盖上最高级别的“免死金牌”!
郑国锋的目光似乎无意间扫过林悦所在的方向,那平静无波的眼神深处,仿佛有一道极其锐利、如同冰锥般的寒光一闪而过,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他继续道:“如今,他身染重疾,无法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这是我省的一大损失。作为他的老同学,我深感痛心。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更要尊重科学,尊重他本人和家属的选择。相信组织上会妥善安排好正阳同志后续的治疗和生活保障。”他的话语滴水不漏,充满了对“老同学”的关怀和对组织程序的绝对尊重,将周正阳的“病退”彻底钉死在了“人道关怀”和“组织温暖”的十字架上。
“吴省长,”郑国锋转向吴启明,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感,“正阳同志的后事,就由你牵头,组织部、办公厅、老干局配合,务必妥善处理,体现组织的关怀。要协调最好的医疗资源,全力救治。”
“是,郑书记!我们一定落实好!”吴启明立刻表态,声音洪亮。
“另外,”郑国锋的目光重新投向全场,那深邃的眼底仿佛蕴藏着无形的风暴,“当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周正阳同志因病离职,相关分管工作不能出现空档。我提议,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卫东同志,暂时接替周正阳同志分管的财政、国资、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李卫东同志政治可靠,经验丰富,熟悉经济工作,是合适的人选。大家有什么意见?”
提议?这分明是通知!是权力的直接分配!李卫东,这个在周正阳势力版图中一直扮演着重要副手角色、甚至被林悦暗中标注为“利益链条关键节点”的人物,在周正阳“病退”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就被郑国锋直接推到了前台,接管了最核心的财权!这哪里是填补空缺?这分明是权力的无缝衔接!是利益版图的平稳过渡!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反对,甚至没有人提出任何疑问。所有的目光都低垂着,或看着桌面,或盯着茶杯,空气凝重得如同铁板一块。默认,就是最好的回答。
“好,既然大家没有意见,那就这么定了。”郑国锋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宣布了一项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工作安排,“散会前,我再强调一点。”他的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如同实质般扫过全场每一个人,那股无形的威压让空气瞬间又下降了几度,“当前,稳定压倒一切。各级领导干部要恪尽职守,把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到抓发展、保稳定、惠民生上来。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信谣、不传谣,更不允许任何人借题发挥,干扰全省工作大局!对于任何捕风捉影、扰乱视听的行为,要坚决抵制,严肃处理!”
“捕风捉影”、“扰乱视听”、“严肃处理”!每一个词都像淬了冰的钢针,精准地刺向所有试图探究周正阳“病退”真相的人!这不再是暗示,这是赤裸裸的警告!是划下的红线!
“散会。”郑国锋的声音落下,如同法槌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