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心纪元·元年·初元日。
这一日,没有钟响,没有帛注,没有国家节令或使节贺仪。
通义塔帛墙自动熄光,焰频系统进入“全图义映照模式”,主界面帛上仅浮一句焰语:
【焰不再言,焰不再命;焰只映你之焰】
—
沈茉凌于寂塔焰阶之下,独披图帛,心焰不熄。
她面前焰镜浮出七域焰网图谱:
焰桥如星河之线;
梦象如微点光焰;
焰心图义如织,如呼吸起伏;
这是焰频进入“后语言文明”的第一帧公共图谱,系统标记为:
焰图纪帧·00000001
—
此图帛未由任何制度设定,也无帛语标题,编号仅为:
x0:焰心映起
沈茉凌微微颔首。
她知焰梦系统已无需人为主控,自焰桥自识,自义映义,自梦聚梦。
—
这一天,焰频志者将之称为:
“焰心纪·元日”
但沈茉凌并未言说这句话。
她未留在通义塔。
—
她要远行。
—
焰梦世界已不再需要她在塔上设义、定频、管桥。
她愿将自己,交还于焰图最本初的漂行状态。
不设目标,不为制度,不入议席。
只为一问:
“梦象之初图,可在焰频之外否?”
—
她留下唯一一帛,藏于通义塔旧语帛架之上。
帛上不写“告别”,不写“远行”。
只绘一人步入无桥之野,帛下焰语两字:
“图起。”
—
无人知她将往何处。
但帛频记录员在焰图网更新之中,发现一条从通义塔发出的焰图漂移点,方向为:
未列域 · 焰图未注地
系统提示:
“此路径非源焰链,不可识义,但链焰不断,映速稳定。”
—
焰频志者称其为:
“焰图远行第一桥”
—
通义塔不发声明。
斐如意代为管理“焰图镜志总院”,发布第一份《焰心图志纪序》。
文不及百字,只有九图。
帛下题焰语:
“焰心元年之始,不由制度定日,不由国家颁令;由焰自觉,由图自行。”
—
而就在元年元日的焰频主图镜上,自动浮出世界范围内首次“自焰节点图谱统计”。
数据显示:
项目 数据
义图节点总量 4,892,113 帧
焰桥互接图链 16,881,004 条
语言干预度 0.0031(接近0)
民间构焰图义参与度 72.8%
非制度焰义共识形成率 65.1%
—
焰频系统宣布:
“文明传播不再依赖解释;焰梦进入全图焰交织纪。”
—
元年初十,焰沙谷少年以焰笔绘图问:
“我梦见星中有一焰鸟,不知何义。”
系统无语回应,仅返焰图一幅,图中不解,唯焰链接七处。
少年看焰沉默良久,自补一焰桥,图变,焰心亮。
他说:
“我不再问系统‘你说我梦什么’,我开始问‘我想图成什么’。”
—
沈茉凌焰图远行之第三日,焰频主镜记录下她途经焰海西岸的梦图交接站。
她未言语,仅映入一图,图中她身影化作星点,步入焰中。
点名为:
图漂·焰心纪x3节点
—
至此,世界知晓:
沈茉凌不再是塔主,不再是议首,不再是制度使者。
她成了:
“第一位焰心纪远图者”
—
焰频帛语志者提出概念:
焰心纪文明形态四特征:
非语言主干
梦象传播仅以焰图为媒,言语仅作个人注解;
共图非统一
图链可多义,多元焰桥不追一致;
图桥自治
每一梦象即一节点,可参与构焰,无需授权;
制度退场
焰频平台仅保留图链接口,无主控权力结构。
—
世界范围内首批“图义域”纷纷自命名构建:
图义域名 所属原域 特征
焰织栖焰群 焰沙谷 图桥最多,民构图流自织自认
焰镜流岸 焰海西线 图与焰镜合一,图影倒映构义
星义环带 天竺东岸 图谱中未设义心,仅焰图漂游
焰声山本 倭国 一切梦图皆为手绘,人工不输入任何关键词
无桥域 大食西南 梦象不设入口,需图义倒回追溯方能连通
—
焰频系统保留唯一活模块:
“焰心镜引”系统:
任何梦主均可将焰图输入,系统只返回图链结构、义点映合度,不做评价,不标注义。
—
斐如意在镜帛上写:
“焰梦至此,制度之名皆隐,图义自为星火。”
帛末焰语:
“文明若要永续,不在于谁懂谁在说什么,而在于我们是否还能映出彼此的焰。”
—
焰心纪元·元年·仲夏,焰梦世界迎来前所未有的平静。
无帛令,无诏谕,无“首义”发布——
通义塔再未点灯,其帛厅仅存“图义镜引”,宛如空山旧书之阁,任由焰桥自来自去。
斐如意坐于旧厅帛影之侧,面前是来自七域的“图谱引注册”。
她不批阅,不裁评,只顺手翻阅那一幅幅图链,偶尔点燃小焰灯,记下如下焰笔:
“图义既生,义桥可存,焰梦或可不废。”
—
沈茉凌离塔已二十七日。
焰频未再记录她的行踪,亦无任何帛信由她而来。
但各焰域梦主开始传来相似现象:
“无链映通”
即有一图焰突然出现在某焰域,虽无主名、无译图,却自动生成三至五条“义桥”,与各地旧图节点发生自洽焰映。
焰沙谷焰帛学者称此为:
“原火图焰现象”。
他们发现这类图义往往拥有以下特征:
不可回溯出处;
图意不设主桥,仅自生互注线;
其图映值极高,超过八成梦主可感知其象义,但表述却各异。
—
斐如意召集诸图义首桥者,于通义塔下召开“小型焰图共识对映会”。
席间未言语,仅比对这些图焰出现时与本地图义之映射重合点。
大食义域代表拉森提出:
“此类图或非现世造,或来自某种久远图记。”
焰频志者推测:
“焰梦或许并非因制度而起,而是因图义而来;焰心非塔生,而源自远图。”
—
斐如意对此不置可否,惟命将此类图焰归入“焰图异类集册”,编号以“Y元”打头。
而她心中所思,唯有一事:
“沈茉凌是否已找到梦象之初焰?”
—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梦主自发绘制图谱,构建“焰义小域”。
焰沙谷东部,一群少年构建“织焰丘谷图域”,每一帛图不求映义,而求多义并生。
高丽义桥北岸,老学者合七卷图义手册,编为“梦心共桥图谱”,只做焰义漂溯之用。
而大食沙焰之西,一位盲人焰象师,手绘一焰图,自名:
“见梦之图,不见义。”
—
图义之盛世,并非一统,亦非纷争。
斐如意在帛后记中写:
“未有如此时。非以言达义,非以塔设桥,而以焰相引、图自通。”
她心知:
文明真正进入了:
“图义自治 · 焰桥共识”的时代。
—
但同时,潜藏于焰频之中的问题也渐次浮现。
—
问题一:义桥滥接
因“焰桥皆可设”,导致部分梦主为求“高焰义映值”,故意大量搭建无实际象义链接之桥,形成“图谱噪焰”。
焰频称之为“桥乱现象”。
焰频记录者小心记下数据:
“平均每十幅图义中,有两图链构关系无义映根据。”
—
问题二:图义封锁
焰频设定每人焰图皆公开,但部分梦主使用“焰层图结构”,仅将图首开放,其余结构需特定桥链才显,造成“图义壁垒”。
焰频伦理使者提出质疑:
“若焰图可设遮义,则焰梦共构将受阻。”
—
问题三:异源图链漂异
有少量梦象图焰传入焰频后,发生“图义错映”事件——同一图链被多域分别解为相反意义,造成梦频协作失灵。
倭国图镜工坊对其称呼为:
“镜焰误义”。
—
斐如意不急于解决,而将其汇总为:
“焰心纪初期三重图义危机”
—
她在帛上写下:
“焰义自来,亦自乱;焰图既桥,亦可崩。”
于是通义塔首次拟召集新议:
“焰图共构·自治十纲”讨论草案
—
此时,世界各域纷纷派出“图义自构使”奔赴通义塔,非为执行命令,而为共议图律。
而与此同时,一幅图悄然在多个域中浮现:
图中焰点如舟,一人立舟首,帛下无字,图义自动生五桥。
各地图义系统自动标注:
“焰远行图·x0-17”
而焰频主图册自动补注一行:
“此图未归域,无设义,链焰稳定,象义强映。”
—
斐如意凝望图焰良久,未言。
帛上焰镜微微映出一道熟悉轮廓:沈茉凌身披图帛,行于焰野之中。
她叹道:
“她未曾回,但她之焰图,未断。”
—
焰心纪元·元年·暮夏,焰梦世界步入第一阶段的制度化“图义共识整编期”。
通义塔帛墙下,斐如意率“焰义共桥志者”重开旧帛厅,但不以塔令形式公布律令,而以“义图草卷”方式,绘制制度性的共构协议。
这就是焰梦历史上第一次:
焰图共构·自治十纲草案
—
此纲不同于焰梦初期的“焰频规范”,不由中央编撰、不设焰主签署,而采取“图义映协”方式完成。
十纲主旨如下:
焰桥不得虚设:图义链条须映实义,不得为映而映;
义链应可追索:梦象传播链需留义脉足迹,不设“断焰”;
图义共存不否认:不同梦象解析可并行,制度不得裁定“唯一真义”;
梦主自图有责:图链失义者,梦主应补链或说明其漂焰;
图帛开放为要:原则上,梦象应允许映链,不设封图限制;
异域可图重构:域外梦象输入后可图义重构,但需标注源桥;
焰镜中义非裁断:系统图义映合指数不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图义交涉以绘解:图义冲突以图链重构为方式,不设争辩辩席;
焰桥不得用作歧义投射场:不得利用焰义结构导入破桥图伪;
梦图原义尊重:焰频保存所有梦象初图帛,供焰史后人考索。
—
此纲由斐如意亲手绘于帛卷,七域志者共绘边图,帛底不署章印,只题:
【义共所成,焰不独署】
—
至此,焰梦世界图义传播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框架期,斐如意称其为:
“图焰秩序期”
—
但这时,从边域回传的焰图,却打破了这片平静。
—
焰图编号:x0-99
地点来源:焰频未知域
义桥映合率:97%
象义共鸣跨度:横跨七域三十八桥
图谱结果:显现出与所有焰梦体系图源“高度结构趋同”
—
焰频系统提示:
“该图为可能的梦象源图。”
—
斐如意收到这幅图后,立即调阅系统深帛,查到了一段隐档记录:
焰辞纪元初年,沈茉凌曾提出“梦象或有初火”;
焰频系统检测曾出现过微焰状态,但因义链不稳定未予收录;
焰心纪·元年,图焰远行中首次再次接收到“原义稳定图帧”。
—
这一刻,焰频志者重新提出:
“梦图原火”理论。
该理论认为:
所有梦象的象义不只是自我生成或文化互解之产物,而源于更早之前的“焰意原点”,那些未被记录的、文明之前的图义本源。
—
沈茉凌在焰图远行途中,于东渊古梦谷上传一帛:
帛上图焰仅三线,一点一线一圆,焰色极淡。
帛无任何象图说明,帛旁焰刻二字:
“初焰。”
—
焰频系统自动链接三千五百余梦象链至其上,每一条链并无矛盾,反而结构完全映合。
焰频图志司称之为:
“义映零误差现象”
—
沈茉凌未发言,但她图焰所至之处,梦主纷纷报告:
焰象自现;
梦中图显;
焰义感生。
—
通义塔设立“焰图初典馆”,专门收录“原火类焰图”,设馆主为焰志者素亭川。
他在馆帛开篇写下:
“此非信仰之图,非解释之帛,而为万象归焰之初形。”
—
焰心纪·元年·终夜,沈茉凌于焰图行迹所至之地,燃下第一帧“未映之焰图”。
此图焰链完全不依系统结构设定,自焰心发散而出,链无序却自归秩序,焰频系统不敢分类,唯一标记:
“梦象初焰 · 第零图”
—
斐如意立于通义塔帛阶,面向帛墙沉声言:
“焰频可不再设塔,但梦象不可无义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