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一旁的汉中军,在听到刘备与周瑜的一番对话后,丝毫不敢耽搁,立刻将这详细内容一字不漏地传报给了李远。
李远得知此事后,先是微微一愣,紧接着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他心里明白,自己之所以特意留下周瑜,那是因为周瑜在水战方面的才能,放眼天下都是难得一见的。
而自己这边,正急切地需要此类精通水战的人才。毕竟,李远心中早有宏图大志,未来可是要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在那茫茫大海之上,海军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力量。
之前,李远就期望周瑜能为自己培养一批海战人才,可周瑜自从战败后,一心求死,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加上孙策间接死在自己人的手中,这让李远颇为苦恼,不知如何是好,打算先人带周瑜回长安,等自己回去再慢慢的想办法说服。
如今,没想到如今刘备三言两语,竟帮他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李远当下也不再为此事纠结,心里想着,只要周瑜不再自己寻死,能乖乖配合培养海军人员,那就再好不过了。
且说此时的天下局势,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已然被李远收入囊中。在李远的精心部署下,王平、马忠正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青州进军,拿下袁绍剩余的最后一块地。
而李远自己,则亲率大军,带着赵云等人威风凛凛地即将抵达许都。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廖化、徐庶也已经顺利抵达襄阳,准备拿下刘表。
刘表在听闻袁绍自焚而死的消息后,整个人被吓得失魂落魄。袁绍,那可是一方霸主,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这让刘表深感兔死狐悲,内心充满了恐惧。
他整日忧心忡忡,变得更加消沉,精神状态愈发萎靡,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只怕坚持不了多久了。如此一来,放眼天下,就只剩下江东了。一旦李远成功拿下江东,这天下便尽归其手,实现一统之大业。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等人抛下河北世家,自顾自乘船出海的消息,在李远的授意下,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各地传播开来。
一时间,整个天下都在议论纷纷,司马家的名声也因此变得臭不可闻。各地的百姓们,听闻此事后,无不义愤填膺,纷纷指责司马家做事毫无道义可言,简直就是过河拆桥的典范。
然而,除了河北世家对此事愤怒到了极点,其他世家却并没有发表过多的意见。毕竟,他们自家的子弟也大多跟着司马懿一同出海了。他们心里明白,在这乱世之中,为了家族的延续,很多时候不得不做出一些无奈的选择。
曹操得知这件事后,心中着实有些意外。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小看了曹丕。曹操心里清楚随着袁绍的覆灭,当时在众多势力中,曹家的势力无疑是最大的。
司马懿的行动要成功,必然需要曹家的支持才行,让曹操万万没想到,曹丕竟有如此手段,能够与司马懿配合默契,做出抛下河北世家出海的决定。
曹操虽然心中有些意外,但细细想来,对曹丕的这种做法反而生出了几分欣赏之意。他觉得曹丕在关键时刻,能够当机立断,展现出了非凡的决断力和魄力。
而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满是不悦。其实,早在司马懿出现在青徐之地时,他就隐隐有所怀疑,司马懿所说担心曹操伤害他家人的那些话,恐怕都是假的。
如今,得知司马懿做出这般行事,刘备心中的反感愈发强烈。他觉得,司马懿如果有其他的打算,完全可以坦诚相告,以自己的为人,肯定不会加以阻拦,实在没必要用谎言来欺骗自己。
经过这件事,刘备甚至有些庆幸司马懿没有留在自己身边。他深知自己和司马懿的行事风格截然不同,换做是他刘备,无论如何都绝对不会放弃其他人,置他人的生死于不顾。
就在刘备等人为此事感慨不已的时候,司马朗急匆匆地跑回了司马府。此时,司马防正悠闲地坐在府中的庭院里,喝着茶,闭目养神,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司马朗的突然闯入,打破了这份宁静。司马防听到动静,缓缓睁开眼睛,看到司马朗慌慌张张的样子,不禁略带不满地说道:“伯达,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咱们司马家向来家风严谨,一直要求子弟行事稳重,你怎么如此沉不住气。”
司马朗焦急万分,顾不上父亲的责备,赶忙说道:“父亲,如今咱们司马家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外面的百姓都在议论纷纷,到处都在说咱们司马家治家不严,做事过河拆桥,实在是太过分了。”
司马防神色依旧平静,淡淡地说道:“行了,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司马朗有些错愕,他实在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淡定,如此大事,怎么能就这样轻描淡写地略过呢?他忍不住继续说道:“父亲,这……这可不是小事啊,咱们家的名声都这样了,难道就不管了吗?”
司马防打断他的话,神色严肃地问道:“司空和其他世家有什么反应吗?”
司马朗无奈地摇摇头,说道:“暂时还没听说他们有什么动静。”
司马防听后,缓缓说道:“如果我们失败了,那么仲达的这种做法自然会被人唾弃,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柄;
但如果最后我们赢了,成就了一番大业,那仲达就是力挽狂澜的大英雄,明白吗?不要去管那些百姓怎么说,这世间的道理,终究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在这乱世之中,只有成功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只是过眼云烟。”
司马朗听了父亲的话,似乎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心中的忧虑稍稍减轻了一些。他默默地退了下去,心中暗自思索着父亲的话,仿佛对这乱世中的生存之道,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