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今年没有大旱,粮食的收成应该会不错。”
望着眼前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闫涛神色认真地和前来视察春耕情况的薛云道。
前方打仗归打仗,但后方的春耕却丝毫没有耽搁。
尽管聂陵方面送来了大量物资缓解了薛云的燃眉之急。
可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旦对外形成依赖很容易受制于人。
若非人口不足,他甚至都想把地种到东山郡之外的地界。
“不错,希望其他地方的麦子也长势良好。”
这片田地都闫涛带着迁移来三河县的百姓们耕种出来的。
要说忙的话,他比薛云都忙上十倍。
一方面他要处理县衙各方面的事务,另一方面他又要外出招揽人口分田分地。
主要是闫涛麾下缺乏有用之才,大事小事都只能亲力亲为。
“大人,其他地方下官不敢保证,但三河县顺利丰收的话,往后三河县都能自给自足,甚至还能有多余的粮食上缴郡府。”
闫涛平静的语气里却充满着自信。
“你的辛苦我都是看在眼里的,如果未来驱逐戎人收服北境,那么整个东山郡我都能交给你来管理。”
薛云拍了拍闫涛的肩膀。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这便是他的行事准则。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闫涛强忍着激动道。
“如今兵马已经整顿完毕,过两日我便准备再次率兵离开,而三河县便交给你了。”
薛云不忘叮嘱了一句。
约莫大半个月前。
柳何奉命调集的士卒已经抵达了三河县。
这段时间里基本都在训练磨合,如今总算是有了点样子。
本来他还想多练一段时间。
奈何吕望带来的一个消息却让薛云改变了主意。
戎人大军南下后一路势如破竹。
沿途的郡县根本都无法抵挡戎人的兵锋,几乎小半个中原已经落入了戎人手里。
至于朝廷方面更是自顾不暇。
如今登基为帝的四皇子抽调了京畿地区所有的兵马前去对抗福王凉王。
两方兵马在京右的锁龙关已经大战了数场,如今仍旧僵持不下。
可谓是谁输谁叛军。
因此朝廷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派去驰援中原抵抗戎人。
只是这不代表朝廷会放弃中原。
不久前。
朝廷下达了命令,允许中原地方上的官员组建乡勇抵抗戎人的入侵。
命令一出,中原大地的豪强大族们纷纷开始招兵买马。
一方面是为了结寨自保,另一方面自然是借助这个机会光明正大地扩张实力。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魏江山已经摇摇欲坠。
凡是有野心的人都会抓住这个趁势而起的良机。
眼看中原的局势已经如火如荼。
薛云意识到如果再不出手,恐怕会让大好局面都毁于一旦。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戎人的战斗力。
他能击败戎人,不代表其他人也能和他一样。
要知道朝廷大军惨败覆没于戎人之手还是去年发生的事情。
仅凭一群仓促组建起来的乡勇又如何能是身经百战的戎人对手。
即便薛云自己都不敢直面戎人主力的锋芒。
不过中原富庶,人烟稠密。
只要能让中原犹如散沙的力量凝聚起来,未必不能抗住乃至击败戎人。
为了避免遭到戎人各个击破,薛云必须给中原争取凝聚力量的时间。
而他所能做的便是袭扰戎人的后方,使得前线的戎人大军都无法安心作战。
“下官明白。”
闫涛郑重其事地沉声道。
他其实知晓戎人已经畏于薛云的威胁而全面收缩戒备。
这意味着三河县乃至东山郡都不会再受到戎人的侵扰。
没有后顾之忧的他们重心都需要移至重建发展以及后勤方面的保障。
“薛都尉,你在想什么?”
回到营地。
薛云一直在看着地图沉思,哪怕卫超获准走进来后都无动于衷,这让他都难免有些疑惑。
“我在想山阳晋王那边为何迟迟没有动静传来。”
薛云头也不回地说了句。
“兴许是在坐山观虎斗,打算在新皇与福王凉王两败俱伤再下场吧。”
卫超一听便明白了薛云的顾虑,“不然晋王一旦有所动作,恐怕新皇与福王凉王都会各自罢手,一同将矛头对准试图趁火打劫的晋王。”
“你说的我又何尝不清楚,但我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一旦晋王与戎人缔结盟约,我担心戎人会引晋王之兵来对付我们。”
薛云抱着双手一脸凝重道。
“不可能吧?”卫超闻言一怔,“即便晋王暗中勾结戎人缔结盟约,他也没有理由帮助戎人对付我们。
毕竟戎人反复无常,常年镇守山阳的晋王最是清楚不过,哪怕缔结了盟约,晋王都大概率会防着戎人,更别说是帮戎人来打我们了。”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谁知道戎人会许下什么好处让晋王鬼迷心窍呢?”
薛云摇了摇头。
当利益大于风险的时候,总会有人铤而走险。
“……吕长史那边有这方面的消息吗?”
卫超也不敢保证晋王是否会像薛云说的一样,为了什么好处来帮助戎人。
“没有,虽然吕长史投降戎人后看似深受器重,可实际上却始终无法戎人高层,归根结底,戎人只是想利用吕长史,从未真正信任过他。”
其实薛云还有一点没有说。
龙骧神捷两军的降而复叛才是导致戎人大军惨败的真正原因。
如此一来,戎人高层都更不可能继续相信魏人。
哪怕吕望只是一个文官都依然不可信。
虽说如此。
吕望却依旧能从各方面的蛛丝马迹觉察出戎人的意图与动向。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难不成还放弃原本出兵的计划吗?”
卫超不由轻叹道。
“不必,还是按原计划出兵。”
薛云摇摇头道,“我虽然顾忌晋王会出兵帮助戎人,但终归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应该也是,晋王兵马有限,即便他会出兵都不可能出动太多。”
卫超略作沉吟道,“毕竟他最大的敌人不是我们,而是新皇与福王凉王。”
“这回出兵的物资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薛云没有继续谈论这个话题,反而直接转移了话题。
“是的,我刚才已经反复检查过了。”
卫超会突然前来自然便是为了禀报这件事情。
只是因为他好奇于薛云的沉思导致他一时间忘记了来意。
“那就好,等会和我一道去慰问下面的弟兄们吧,毕竟这回出兵时间紧任务重,最后也不知道有多少弟兄能活下来。”
由于东山郡与幽都府相距甚远,补给都非常困难。
故而薛云他们只能尽可能携带更多的粮食,然后争取在粮食耗尽前给予戎人最大的重创。
总之无论战果如何。
一旦粮草即将耗尽,他们都必须撤回三河县重新补给休整。
如此一来一回势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粮草。
可惜薛云也没有办法。
谁让他们兵力与粮草有限,更无力组织一道漫长的补给线。
速战速决。
这便是薛云给这回出兵制定的目标。
……
“杀!”
县城的墙头上。
周拔指挥着家乡子弟们拼命阻止着试图爬上城墙的戎人士卒。
一刀,两刀,三刀。
他都已经不知道挥舞了多少刀,只感觉挥刀的手都早已经麻木,喷溅到脸上的鲜血都逐渐模糊了视线。
“撤了!戎人撤了!”
突然,不知是谁激动地喊了一声。
这让周拔都猛地回过神来。
他伸手抹去脸上沾染的血肉定睛看去。
果不其然。
围攻城墙的戎人都如同潮水般退去,最后在城墙上下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只是大部分尸体都是周拔他们的人。
“终于打退了,这群狗娘养的戎人!”
恢复了少许力气的周拔愤怒地捶打了一下城墙。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打退眼前这支戎人军队的进攻,为此他都已经付出了上千弟兄的伤亡。
他感觉自己的运气实在糟糕透了。
自从上次与薛云分别后。
周拔一路沿着小道踏上了返回中原的路途。
期间他不乏遭遇过戎人游骑的追杀,但最后到底是险死还生地逃回了中原的家乡。
他和族里经过激烈的商讨后,最终族里都同意他的决定开始大肆招兵买马。
孰料戎人大军来得实在太快了。
他这边刚招揽了五千兵马,还没训练多少天。
一支三千左右的戎人偏军便袭击了周拔的家乡。
而周拔知晓正面难以抗衡戎人,最后只能退守到了眼前这处县城。
结果彼此爆发了剧烈的攻防战,若非麾下都是自己的家乡子弟,恐怕根本抵挡不住如狼似虎的戎人。
“二叔,大仁俊勇战死了。”
这时候,一个年轻人来到了周拔身边满是悲伤道。
“……我知道了,带回去厚葬他们吧。”
周拔沉默了片刻道。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可如果死的都是自己亲族呢?
随着年轻人退下离开后,他下意识环视了一眼周围。
虽然再次打退了戎人的进攻,短暂的兴奋后大伙又沉寂了下来。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打仗,而且打得还如此惨烈。
士气都难免会陷入低迷。
可周拔能有什么办法,难不成让他投降吗?
问题是他已经投降过了一回,完全没有退路了。
“薛云,你那边再不动手,老子真要扛不住了……”
望着城外黑压压一片的戎人大军,周拔都忍不住低声喃喃道。
……
“去!”
乡间里高大坚固的坞堡上。
一个体型修长容貌俊秀的年轻人拿着随手一箭便射死了朝坞堡冲来的戎人。
这一箭如同一个信号。
霎时间无数箭矢从坞堡齐齐射出。
瞬间射倒了一排排手持弯刀蜂拥而来的戎人。
“躲!”
年轻人似乎敏锐觉察到了什么,连忙朝着坞堡内大喊。
话音刚落。
坞堡远处的戎人阵地里同样飞射来无数箭矢。
伴随着尖锐的呼啸声。
一根根箭矢射入了坞堡之内。
而年轻人一脸轻松地躲在斜墙之下,眼前时不时能看到掉落在地的箭矢。
“砸!”
直至射来的箭矢消停后,年轻人依旧没有从斜墙里出来,反而是闭着眼睛似在默数着什么。
突然。
他睁开眼睛大喊了一声。
下一刻。
坞堡上冒出了一个个脑袋,紧接着便看到这些人搬起檑木滚石朝着架梯爬上来的戎人砸了下去。
“公子,戎人又退了。”
没过多久,一个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来到斜墙处朝年轻人恭敬道。
“预料之中的事情。”
年轻人从斜墙里走出,懒懒地伸展了一下腰臂,目光冷冽地望着远处的戎人军队。
这支戎人军队的规模不大,只有一千来人。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结果好死不死,对方居然敢攻打他们甘家的坞堡。
他们甘家的坞堡最不缺的就是私兵,而且这些私兵都还普遍上过战场。
不客气地说。
若非战马甲胄欠缺,年轻人都敢直接率领堡内的八百私兵杀出去。
“公子,对方好像要撤了。”
中年男子突然惊疑不定道。
“撤就撤吧,反正我们也拿对方没有办法。”
攻打坞堡活下来的戎人逃回去后。
没过多久。
这支戎人军队便掉转马头有了撤离的迹象。
“公子,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看到戎人军队撤离后,中年男子都不由松了口气。
“这里并非久留之地,准备带人转移去河阳府吧,河阳府高城深池,粮草充足,而河阳郡守又文武兼备,胆识过人,有他坐镇,哪怕戎人大军亲至恐怕都难以拿下。”
年轻人略作思索道,“何况我还答应了卫超一件事情,这河阳府我必须走一趟才行。”
……
“出发!”
伴随着一声令下。
薛云率领着三千骑兵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三河县。
“也不知道中原的情况如何了,随着戎人大军南下后,那边都再无消息传来了。”
行军途中。
一想到自己派去中原的人迟迟没有消息传来,卫超都忍不住发出了感叹。
“有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从踏上前往幽都府的那一刻起,薛云便不再关心中原的战况,而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袭扰戎人后方身上。
毕竟关心再多也无济于事。
局势发展到了这一步,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
一切听天由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