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关门进屋,哦~~~,原来是“见证”啊!杨山明白了。
三大爷是被一大爷劝来做见证的,这是打算让杨山当着三大爷的面,承一大爷帮忙找工作的人情啊。
应该还有更深一层,不仅仅是见证承情,还要让杨山做更多的承诺。
比如,让杨山认一大爷做干爹?不对,不对,杨山又不是吕布,没那个癖好。
那就是……,嗯,应该是让杨山认一大爷做师傅,这样就彻底和一大爷绑在一起,三大爷在旁边做这个见证。
嘿,也真够下本的,一大爷现在已经是7级工了,收个临时工徒弟,八成就是关门弟子了,这是让贾东旭提前解绑定?贾东旭有什么不好的?做事认真,乖巧听话,尤其是对师傅言听计从。
有可能是担心贾张氏从中使绊子吧,哪像杨山,孤家寡人一个,更放心,显然是养老的更好人选。
认师傅这种事情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巴不得的好事,可对杨山来说那就是绝对的束缚,一万个不愿意,还好这事还没说口就被杨山想办法堵了回去,两边都不伤面子。
要说一大爷也不算坏人,做事情舍得付出,就是心思重了点。就是总喜欢算来算去,想把别人掌握在手中,这点让杨山看不上。
可一大爷确实对杨山不错,不,应该说很不错,这又让杨山有些话说不出口。
杨山无奈摇摇头,一大爷是想养老想的魔障了,自己抱养一个不更好么?这才40多岁,完全来得及的啊。
这一次杨山完美的挡住了一大爷的谋划,下一次可就不一定了。一次一次又一次,杨山觉得自己早晚都会和一大爷翻脸,到时候如果自己的话语权太弱,极有可能被一大爷用势拿捏住,全院的人都会站在他的那边。
杨山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强大自己,目前来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极高的分数考上高中。所以啊,杨山只能乖乖的回到屋子里学习去了。
乔娜骑车回家的路上,脑子里还都是杨山贴在墙上的那些个总结,越想越觉得精彩。仿佛自己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般,再想想月考数学试卷中她没做出来的两道题,解题思路也清晰了很多。
骑着骑着,乔娜突然停到了路边,像着了魔一样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许久后又一跺脚向另一个方向骑去,她打算去商场买一些白纸拿回家,也照猫画虎的做一份物理提纲。
乔娜是很有几分傲气的,杨山能做到的她也应该能做到,既然他做了数学的,那她就做物理,到时候比比谁的这两门课分数高。
只可惜乔娜注定要失算了,杨山虽然在智商方面不太突出,但他是个挂壁啊。过几天金手指一到,他就开始大规模的刷题了。只要把方方面面的题型都涉及到,杨山就能有针对性的补强弱点,提分效率远远高于别人。
这时候一大爷无精打采的进了聋老太太屋里,一大妈也在这里等着消息。一坐下一大爷就说,“老太太,这事儿啊,我张罗的晚了,人家杨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接着,一大爷就把杨山的情况说了一遍。
聋老太太听完也没了主意,只好劝导着,“小易啊,这事儿就是这么不巧,只能说杨山和你没缘分,你还年轻,再踅摸踅摸吧。再说了,杨山那小娃子说不定就是个心血来潮,中专能是那么好考的?你们中院刘家的二闺女打小就聪明,说话做事也妥帖,就这不也是才将将好考上的么,听说录取榜上只排在倒数第三位。咱们呢,再等等,他不是今年就考么,没几个月的事情,到时候啊咱们看情况再定。”
一大爷默默地听着,轻轻的点了点头。
旁边的一大妈倒是松了口气,她就觉得贾东旭挺好的,要是因为这事儿让贾东旭与自己家产生芥蒂,那就得不偿失了,还好事情没开始就结束了。
三大爷回到屋里也是一言不发,三大妈忍不住走上前问了问,“你这是怎么了,难道事儿没成?不会吧,这不挺好的一个事儿么?”
三大爷把刚才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三大妈听了以后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你们都没和三蛋说,怎么知道他不乐意?要不晚上你再单独去问问,有了一大爷的帮衬,三蛋以后的日子肯定会好过的。”
三大爷摇了摇头,接着感叹道:“三蛋真的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把该打听的都打听清楚了,连每个学校的补贴差别都打听到了,这是铁了心要考中专啊,以后他真有可能成气候啊!”
“他能考上么?就他以前那学习成绩,连中院的雨水都不如。”三大妈还是有些怀疑。
三大爷转头看了三大妈一眼。“要我说啊,能!”
“我也教了二十年的书了,什么孩子没见过,有些孩子就是开窍晚,可是一旦开窍了,可能就是一飞冲天!
就拿三蛋来说,你见过他以前背书包回家?见过他写作业?就这样也能继续混在学校,说明他成绩是不差的,他也一点都不笨,只不过心思不在学习上。
再说他过年送给咱们的对联,虽然对仗不怎么工整,平仄也不对,但立意鲜明,由家到院、再回到家的点题,还把咱们两个的名字加了进去,深谙对联精髓啊。以他的年纪和学识,已经很难得了,说明他学问虽差但是能力强啊!
今天见着的那个女同学,从衣着到神态再到她骑的自行车,那就不是个普通人家能养出来的女孩儿,这样的女孩儿会看上一个连件完整衣服都没有的穷小子么?但人家偏偏就看的上,还上门一起学习来了,凭什么,不就是看重三蛋的学习成绩么?她也亲口说了,数理化三蛋更强,数理化拼的就是脑子啊!”
三大妈努力回想着杨山进四合院后的一幕幕场景,怎么也看不出那时候的杨山有考上中专的本事,老半天后才幽幽说出一句话:
“看来那老杨头儿真是埋对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