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姓江,名暮云。
据说,原本是欲取“慕”字,意喻“钟情”,但她阿娘觉得,“慕”字不够端庄,便换成了“暮”字。
对了,她阿娘姓云,出自权臣云家。
阿娘的阿翁,乃先帝亲封的太师、议政大臣、兼中书令、集贤殿大学士,其下门生如星,姻亲故旧遍布京都。
可以说,云氏一家,就能掌控半个朝堂。
后来,云家出事,牵连了数万人,京都菜市口的血,半个月没流干净。
阿娘受惊,因此早产,一尸两命。
不到半年,父亲英国公江镇便续娶京兆杜氏嫡枝守寡的二娘子为妻。
对杜氏,温知宜感官很复杂。
在她身边,有生母留下来的人,她虽不至于认杜氏为母,但那时尚小,对年长又温柔的女性,难免生出孺慕之情。
加上杜氏此人,并不是面甜心苦的人,也没有捧杀她的意思,甚至在她犯错时,还会尽心给她指正。
日渐愈久,便是她阿婆,英国公太夫人林氏,也逐渐对杜氏改观,将府里事务交给她打理。
在嫁给徐松延之前,她一直以为自己运气不错,没有遇到磋磨人的继母。
徐松延,是她自己看中,闹死闹活要嫁的。
当时,徐家已没了三世列侯的爵位,徐松延那时不过十九,虽然刚刚高中探花,算得上是一位青年才俊,但徐家上一位主君,徐松延之父徐大郎,乃是一位实实在在的老纨绔,府里早让他败个干净,英国公府如何看得上。
偏女儿闹着要嫁,一张嘴一开口,就是什么救命之恩,当以身相报。
闹到最后,父亲终对她生了厌,阿婆也对她失望。
想到当初那个疯狂的自己,温知宜有些恍惚,恍惚过后,就是明悟和恨意。
她为什么哭着闹着,一定要嫁给徐松延,除因为徐松延救了从百鸣寺台阶上滚下去的自己外,也是因为当时的她,一肚子才子佳人的故事,心里总觉得,自己会像话本里的女娘一样,遇到一位将她放到手心的郎君。
自被徐松延救了后,又见他生得俊美非常,举止优雅,言行温柔,与话本子里的郎君简直一模一样。
话本里的才子,相貌出众,品性端庄,文采斐然,若娶高门贵女,必爱之珍之,经过重重波折,最后位极人臣,与贵女相濡以沫,琴瑟和鸣,厮守终生。
试问哪个小娘子看了不迷糊。
自那之后,她一心以为自己遇到了如意郎君。
等她孤注一掷嫁到徐家,先是体会到婆母杨氏的伪善,接着又遇徐松延跳水救莫桑晚,导致两人有了肌肤之亲,不得不将人纳进府的离谱之事。
当时她就想啊,原来这救命之恩,也不独她一人呐。
尤其在莫桑晚进府后,便迅速拢去徐松延的心,她终于一点点清醒过来。
她是活生生的人!
话本子就是话本子!
后面,又发生一件事,她的三妹,杜氏所生之女,因偷看话本而被杜氏禁足。
当时,她心口就是一凉。
在她幼年时,因有阿婆宠着,性子有些霸道,府里姐妹不爱和她玩儿,她又不喜读书,琴棋书画也就入了个门,倒是有回捡到一个不知是谁落下的话本子,自此之后有了新的爱好。
在身边妈妈掩护下,这话本子一看,就是十二三年。
十二三年啊。
杜氏真的没有一点察觉吗?
那本遗落的话本,真是是谁遗落的吗?
后面她慢慢琢磨明白。
故意挑刺、挑拨离间、捧杀,不过是小把戏,也容易让人看出。
反倒像杜氏这样,对她和亲女一视同仁,该夸赞的时候夸赞,该训斥的时候训斥,不仅不会有人指责她,反倒会觉得她心善。
而背地里,只需暗示管事妈妈们,不必多拘束着她,放纵她看些才子佳人的闲书,就能叫她自个儿移了性情。
这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待她嫁来徐家,身边妈妈就告了老,原本伺候的女使,赎身的赎身,配人的配人。
当时她如愿以偿,并未多想什么,等到生出怀疑时,已寻不到一个能问之人,之前对杜氏有多孺慕,等回过神来时就有多恨,恨不得扒开她胸膛,看一看她的心,是不是生来就是黑的。
许是温知宜的目光,太过尖锐和专注,坐在亭子里的杜氏,转头朝这边看了过来。
恰巧唐氏往那边抬了一下头,两人就这样打了个照面。
京都这些勋贵高门,基本上都是熟识的,既然在这里碰上了,当然得过去打声招呼。
于是唐氏带着两个儿媳妇,以及下面的孙女儿们,朝着凉亭那边走去。
“老郡王妃,齐太夫人,江太夫人,您们好啊!”
凉亭虽四面敞开,里面却很暖和,摆着五六个炭盆,都是上好的银霜炭。
淮阳郡王府的老郡王妃,注意到过来的唐氏,忙招呼她进亭子里坐,笑呵呵回道:“一把老骨头了,难得热闹,出来走走。”
杜氏起身让座,站到婆母林氏后面。
就在她走动间,她明显感觉到,有一道目光紧紧黏着她,她顺着那道视线看过去,一位生得如雪般玲珑的小娘子,双眼直勾勾盯着她,那目光,十分古怪,像是有......恨?
她暗暗皱眉。
她十分确定,对面的小娘子,自己并不认识。
不等她理清头绪,对面的人已经垂下眼睑,将一切情绪归于眼底。
“您谦虚啦,还要恭喜您,又要抱孙子了呢。”
寒暄还在继续,这时候的唐氏,完全没有在府里时的严肃,从语气到神情,透着全然的随和。
老郡王妃笑:“借您吉言。”
齐太夫人出声打趣,“这里还有一个正主呢。”
林氏摆摆手,脸上隐有笑意,“都是下面孩子自己争气。”
淮阳郡王府与英国公府,算是半个姻亲,淮阳郡王世子纳了英国公府庶出的二娘子为贵妾,如今郡王府里唯一的小郎君,便是这位二娘子所生。
而现在,这位二娘子又怀了第二胎,已经快八个月了,据说也是一个儿子。
“还是您有福气,瞧您这些孙女儿,一个比一个乖巧,我看着可都眼热呢。”林氏礼尚往来。
唐氏一边说“哪里哪里”,一边招手让后面女孩儿们上前来,拜见里面的几位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