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狡猾之辈若要动赵王府,
必先对林逸下手。
林逸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即便狡猾之辈行事再如何隐秘,也定会露出些微蛛丝马迹,赵王府足以提前得知消息。
若不把林逸舍弃,
万一狡猾之辈要对付赵王府,林逸此人……或许非但不会及时相助赵王府,
反倒会第一个将赵王府击垮。
因为他担心狡猾之辈察觉他投靠赵王府的秘密,故而会抢先一步销毁所有证据。
“林逸毫无忠贞之义,只图自保。”
“这等之人,你强盛时,他自会忠心耿耿,但你一旦衰败,他的行为便难以预料。”
“他若能在接下来的事宜中,为本世子尽心竭力,本世子亦不会亏待于他。”
“否则……”
失去了赵王府的庇护,老爷子定会首先拿他问罪!
老爷子此刻对他定是恨之入骨了吧。
李瀚海慵懒地伸了个懒腰。
“老陈,往后锦衣卫传来的这些消息,你替本世子过目便是。”
“看这些太过费眼,本世子去小憩片刻。”
李瀚海淡然言道。
“啊?”
陈晨惊讶地抬起头。
陈晨心中纳闷,为何世子竟连锦衣卫的事务也不再过问,这可是关乎储君之位的大事。
可转眼间,外面传来一阵喧闹。
陈晨一听便知,又是黔国公府那位三小姐想要离开王府,返回黔国公府,又被下人阻拦了。
两日前,在赵王府小憩一觉的苏晴,醒来后有些愕然,李瀚海骗她说她自己昏厥。
苏晴起初也是信以为真。
但结果是,她颈部疼痛,路上偶遇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抱着一只土狗念念有词。
那老者一见她,便自称御医,还说她颈部被人击打一记,有些淤青,要帮她诊治……
这一下,苏晴什么都明白了。
原来自己昏倒,是被人打晕的。
在那个房间里,仅余我、李渊明、赵宏图三人,无旁人在侧。
究竟是何人所为,还需揣测吗?
赵宏图身为显赫的齐王,怎会涉足此等琐碎之事。
真相大白,
击晕我的,竟是齐王世子李渊明!
此刻,林悠然心生不满。
我因忧你安危,特地前来通报,你反倒将我击晕。
你我尚未结为连理,你竟阻我归途?此举实难服众。
加之她忧虑,若她不归,贴身丫鬟翠儿恐遭其父责罚,焦虑更甚。
然而,李渊明近日闭门不出,拒不相见。
林悠然亦曾萌生去意。
但奇怪的是,来时虽略有阻碍,跌落时稍感疼痛,以往轻易可越的齐王府高墙,此番却难以靠近。
稍有不慎,便被府中护卫当场擒获……
无奈之下,她开始寻访李渊明。
此番,她再度来访。
李渊明却依然避而不见。
不仅因锦衣卫之事,更因皇太孙李澈已启程前往东南海域,据传将在安南国启程。
安南国啊,
不正毗邻其父那位虚情假意的盟友陈懋的领地吗?
于是,李渊明遣人向李澈献上厚礼。
与此同时,首批由锦衣卫带领的齐王府仆从,亦自安南国出发,一路前往锡兰。
这些沿海小邦,
渐有商人往来,他们皆来自泱泱大国大明,故而一到此地,便受到热烈欢迎。
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商人除携带丝绸、瓷器等珍稀货品进行交易外,尚有一物颇为特别。
因其以文字记载。
此乃李渊明派人于民间搜集的话本,经润色后印刷成册,专门售予这些小邦的上层人士。
这些小邦,大多无本国文字,因距大明较近,其统治阶级中多人学习中文。
虽汉语说得蹩脚,但阅读能力尚存。
这导致……
“实乃气愤,那柳生怎如此行事?”
“哎,小乔真是绝美,死得却如此凄惨……”
“大明,此乃大明!虽千万人吾往矣,此言何其豪迈!”
“汉室养士三百年,仗义死节正当其时!这才是我心中的泱泱大国!”
试想,
郑和率船队来访,
让他们见识到,传说中的中原,何其强盛。
他们的勇士强健威猛,他们的兵刃闪烁着冷冽光芒,他们的巨舰巍峨壮观,令人难以置信竟能在水上稳稳航行……
这时,
一群商人携带着诸多故事典籍而来,使他们得以更深刻地洞悉大国的魂魄。
这便是大国的勇士,为了守护家园,如何不惜牺牲生命,
在战场上与敌军殊死搏斗,只为确保国民的安宁。
大国君主亲自领兵远征数千里,那份豪迈气概,令无数青年贵族心生向往。
更有那些描述名门淑女的典籍,让人对大国的贵族女子充满了无限憧憬……
不能奢望一个尚未拥有自身文字的小国,在塑造自我文化的同时,也能孕育出那些辉煌的艺术瑰宝。
若一个国家的统治植根于剥削,一个国家的扩张依靠武力,那么这个国家的道德高度必然奠基于文化。
大国同化小国,最为有效的途径莫过于文化。
王府之人,在小国以低廉价格售卖这些故事典籍。
能阅读这些典籍的,不是贵族,便是受过教育的落魄贵族。
贵族,意在同化其思想;落魄贵族,则吸纳一部分为王府所用。
往昔,这些小国的贵族对大国的了解仅限于基础教育。
四书五经都鲜少研读,更不用说有人不惜远渡重洋来贩卖故事典籍,
这是前所未有的。
也正是从此刻起,这些典籍为他们贫瘠的精神天地开启了一扇窗。
这扇窗的开启,标志着他们开始亲近汉文化。
一旦他们接纳了这种文化,便会不自觉地渴望成为其中一员。
正如郑和远航时,时常携带他国使臣来访。
有些国家的君主也会随行而来。
甚至有几位君主,宁愿死在大国,也不愿返回故乡。
对他们而言,生不能为大国人,死也要做大国魂,因为他们发现大国远比他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更在精神文化上遥遥领先。
但这种强大对周边小国的吸引力,唯有亲身造访大国后才能深刻体会。
如今,
在朱明渊的指令下,
王府仆役携带着这些书籍,历经千山万水,抵达这些小国的疆域。
迈出了让他们亲近大国、认同王府的第一步。
恰在此时,一艘巨轮驶入了其中一个国家。
“太子殿下,苏门答腊已到,我们可在此先行交易,随后再与张士诚余部会面,顺势攻取锡兰山国!”一位中年男子慷慨陈词。
“这便是苏门答腊?三宝公公曾提及,未曾想如此落后。你等速去交易吧。”一位青年点头,眼神坚定却带有些许不屑。
“不必急于一时,听闻汉王府那边尚无动静,此番我们定能抢占先机。”中年男子笑言。
“我那堂弟不足为虑,胜他自然无疑,只是我们要赢得更为光彩。”青年自信满满。
“太子殿下英明。”旁人附和。
正当他们自我吹嘘之际,已被当地人察觉,纷纷围拢过来。
太子府的侍卫们神情紧张,就在这时,一位老者从苏门答腊民众中走出。
“敢问贵客可是来自大明?”老者用一口奇特的汉语问道,其口音既有东南沿海的特色,又与应天大相径庭。
幸运的是,船夫能与老者沟通。
“正是,我们乃大明之人!”船夫回应。
“贵客此行所为何来?”老者询问。
“我等乃商人,自然为交易而来……”船夫解释。
闻言,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转身向众人高呼:
“太好了!是他们!大明商人又来了!”
一听大明商人重现,在场众人皆激动不已。
“太好了,这意味着又有新话本可看了?”
“我苦等数日,大明商人终至,真乃望眼欲穿!”
“我也一样,近日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总觉得生活乏味,只盼大明话本。”
“我还想听听大明皇帝的故事,他真乃绝世英雄,若能生于我们苏木达拉该多好!”
“他的二子汉王亦不凡,听说年少便随大明皇帝征战沙场……”
苏门答腊民众议论纷纷,他们说的是大明官话混杂本地口音,朱瞻基等人听得一头雾水。
朱瞻基一行历经艰辛,自应天至占城,再由占城出海,历经风浪抵达苏门答腊,此刻尚在码头之上。
为何这些人紧紧相随,不愿离去?
且他们在一旁窃窃私语,究竟在谈论什么?
“尊贵的来宾,真是万分抱歉,我们岚岛国的贵族们,对你们大唐商队的到来期盼已久!”
“因此情绪过于激动,还望海涵。”
最先恢复平静的是那位老者,他面带歉意地向李辰一行人致歉。
李辰听闻船夫传达的话语,这才矜持地微微颔首。
“原来如此。”
他身旁的中年男子更是笑容满面。
“殿下,瞧瞧这些小国的人民多么热情,他们的贵族日日守候在码头边,就盼着大唐的商队来此交易。”
“咱们带来了如此众多的精美瓷器、丝绸,定能热销无阻!”
李辰闻言,脸上也不禁浮现出一抹笑意。
这段时间,他实则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商贸活动,自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
暂且不论人工费用,即便是采购商品,也需要本钱。
提及本钱,东宫确实不如齐王府富庶。
可以说,为了此次太子之位的争夺,李弘与李辰父子二人,在外借了不少银两。
“大唐的商品如此受人追捧,此番销量无忧,货款很快就能结清。”
“那真是太好了!”
李辰难掩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