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四时定律的规定
一、混沌分判时的约定
鸿蒙初开的第三亿年,混沌气团在剧烈翻涌中裂成两半。上浮的清气凝结成位身披云纹道袍的神人,他睁开眼时,指尖便生出缕金光,在空中画出个圆;下沉的浊气则化作位玄衣女子,裙摆扫过之处,地面钻出无数黑色根须,在圆的边缘织成道暗纹。
“你掌明,我掌暗。”女子指尖挑起根根须,在圆内画出条曲线,将金光分成两半。神人颔首,拂尘轻扫,曲线两侧顿时浮现出奇异的景象:左侧飘着团火球,右侧凝着块冰石,火球过处草木抽芽,冰石所及霜雪凝结。
他们在圆心立下第一块石碑,碑面光滑如镜,却能映出未来的影子。神人用金光在碑上刻下“阳”字,笔画间渗出些温热的液滴,落地便化作奔腾的河流;女子以根须写就“阴”字,墨迹里浮出些寒气,在空中凝成闪烁的星子。
此时混沌残余的气团仍在挣扎,时而化作滔天巨浪,时而变成熊熊烈火。神人发现,每当火球与冰石靠近,气团的躁动就会平息;一旦两者远离,天地便会陷入混乱。他于是让火球沿着圆的边缘顺时针转动,冰石则逆时针而行,两者每相遇一次,石碑就会发出清越的鸣响。
“该给它们定个规矩。”女子望着碑上流动的光影,那里已能看见山川草木的雏形。她扯下腰间的玉佩,玉佩在空中裂成四块,分别落在圆的四个角落,化作四座青铜鼎,鼎中冒出的烟气在半空组成“生、长、收、藏”四个字。
二、四时神的诞生
青铜鼎立起的那天,东方的鼎中飞出只青色神鸟。它掠过火球时,翅膀上的羽毛化作万千嫩芽,嫩芽落地便长成遍野的青草,草叶上滚动的露珠里,都映着个小小的太阳。神人伸手抚摸鸟首,它便在碑上的“阳”字旁边啄出个“春”字。
南方的鼎随后腾起团赤红雾气,雾气中站着位赤足神人,周身环绕着燃烧的藤蔓。他踏过的土地裂开道道缝隙,涌出的岩浆在地面汇成蜿蜒的河,河水蒸腾的热气让冰石都泛起层水汽。女子将块从冰石上凿下的碎片递给他,碎片遇热便化作朵红莲,在他掌心开出“夏”字。
当西方的鼎开始震动时,漫天飘起金色的落叶。叶间藏着位持镰者,他走过的草地瞬间泛黄,饱满的谷穗在风中垂下头颅,每粒谷实里都裹着颗小小的星子。神人接过他递来的谷穗,发现穗芒组成的纹路恰好与石碑上的曲线重合,便在“阴”字侧添上“秋”字。
最后北方的鼎喷出团白雾,雾中卧着头玄色巨龟,背甲上的纹路与星轨如出一辙。它张口吐出的气息能冻结河流,却在触到火球的金光时化作细雨,雨丝落在冬眠的种子上,便在壳上刻下苏醒的日期。女子用龟甲上的霜花写下“冬”字,字迹刚成,四鼎便同时发出轰鸣,在空中凝成个旋转的轮盘。
轮盘转动时,四季神便依序巡行天地。春神的青鸟掠过冰封的河面,冰层便顺着鸟迹裂开,露出下面游动的鱼虾;夏神的藤蔓爬上枯萎的树枝,枝头顿时绽放出火焰般的花朵;秋神的镰刀划过稻田,谷穗便自动跳进农人编织的箩筐;冬神的巨龟沉入深潭,潭水便开始结冰,将来年的种子好好收藏。
但混乱仍在发生。有时夏神的藤蔓会缠住春神的鸟羽,让大地提前进入酷暑;有时冬神的寒气会冻伤秋神的谷穗,让丰收变成歉收。神人于是在轮盘边缘刻下刻度,每个刻度对应着火球与冰石的位置,四季神必须在刻度重合时完成交接,否则便会被石碑的金光灼伤。
三、失衡的危机
共工怒撞不周山时,支撑天地的巨柱轰然断裂。北方的青铜鼎被震得倾斜,冬神的巨龟从雾中跌落,背甲上的星纹被岩浆烫得焦黑。从此北方的冰期变得格外漫长,南方的河流却常年不冻,轮盘上的刻度开始紊乱,“冬”字的笔画竟渐渐侵蚀到“春”的领地。
西方的秋神最先察觉异常。他发现谷穗成熟的时间越来越短,有些果实刚挂上枝头就化作飞灰。持镰者沿着枯萎的田埂走到石碑前,发现碑面的曲线出现了道裂痕,裂痕里渗出的黑气正在吞噬“收”字的笔画。
“阴阳失序了。”玄衣女子站在裂痕旁,裙摆上的根须正拼命缠绕黑气。她指尖的冰石已变得暗淡,原本光滑的表面布满裂纹,每当火球靠近,就会发出痛苦的嗡鸣。神人将自己的金光渡给冰石,却发现裂痕反而扩大,原来失衡的不止是四季,还有阴阳本身。
春神的青鸟开始脱毛,掉落的羽毛在地上化作毒草;夏神的藤蔓疯长,将成片的森林烧成焦炭。最可怕的是,轮盘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四季的界限变得模糊,有时一天之内竟能经历寒热交替,凡人的房屋在骤冷骤热中纷纷坍塌。
神人在石碑前静坐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从碑面的光影里找到症结——当年立下的规矩只定了轮盘的转向,却没规定每个季节的时长。他于是取来四季神的法器:春神的鸟羽、夏神的红莲、秋神的谷穗、冬神的龟甲,将它们熔铸成四根指针,分别固定在轮盘的四个刻度上。
“每根指针转动三百六十圈,方可交接。”神人用金光在指针上刻下符咒,“春管生,需让冰石消融三分;夏主长,要使火球炽烈六分;秋司收,得令金光减弱七分;冬掌藏,须将寒气凝聚九分。”
四、律管定音
为防止指针再次紊乱,玄衣女子寻来昆仑墟的玉髓,琢成十二根律管。每根律管长三寸九分,内壁刻着不同的星图,春用三根青管,夏用三根红管,秋用三根白管,冬用三根黑管,按序排列在石碑两侧。
当春神的指针转到第一百八十圈时,第一根青管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管中飞出只青虫,在田埂上滚了滚,化作只翠绿的蚂蚱,蹦跳着将冬眠的蛇虫唤醒。神人发现,律管鸣响时,轮盘的转动就会变得平稳,阴阳二气在管音中相互调和,不再相互冲撞。
夏神的红管响起时,总能引来雷阵雨。雨滴落在灼热的土地上,蒸腾的水汽化作七彩的虹,虹的两端分别连着火球与冰石,将过剩的阳气导入地下,补充阴气的不足。有次红管突然断裂,南方顿时大旱三年,直到神人用自己的道袍丝线修补好管身,才降下甘霖。
秋管的鸣音带着清冽的凉意。每当白管响起,北雁便会成群南飞,落叶顺着管音的方向堆积,在树根处化作来年的养料。冬管的声音则低沉厚重,黑管奏响时,雪花便会按管音的节奏飘落,既不会压垮屋顶,又能盖住田垄,像给大地盖了床厚实的棉被。
十二根律管组成的音阶,成了天地运行的乐谱。春管的音轻快如溪流,夏管的音炽烈如篝火,秋管的音萧瑟如落叶,冬管的音沉静如深潭。凡人中的智者发现,只要循着管音耕种,便能五谷丰登;顺着音阶作息,便可百病不侵。
有年冬管提前鸣响,本该抽芽的麦苗被冻在土里。位叫后稷的农神捧着冻伤的麦苗来到石碑前,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律管。玄衣女子被他的虔诚打动,将根须化作丝线,缠绕在冬管上,让管音推迟了三十日。从此,凡人便懂得在律管旁点燃艾草,用烟火的气息微调管音,让四时更合农时。
五、永恒的契约
当大禹治水成功,天地间的水系终于归位,神人将石碑搬进了昆仑墟的灵台。此时碑面上的阴阳曲线已变得流畅,“阳”字的金光与“阴”字的寒气交织,在碑顶凝成个旋转的太极。四季神的轮盘嵌在太极中央,十二根律管环绕四周,组成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神人褪去了云纹道袍,化作缕金光融入“阳”字,从此太阳的起落便循着他刻下的轨迹;玄衣女子也将裙摆的根须扎进“阴”字,月亮的圆缺从此映照着她留下的刻度。他们最后的话语化作风,藏在律管的鸣音里:“阴阳相济,四时有序,万物方能共生。”
春神的青鸟每年都会衔来第一朵迎春花,放在碑前;夏神的红莲常开不败,花瓣上的露珠总能准确滴落在轮盘的刻度上;秋神的谷穗越结越饱满,穗芒组成的纹路与太极图完美重合;冬神的巨龟背甲上,新的星纹不断生成,指引着候鸟迁徙的方向。
凡人在灵台周围建起观星台,世代相传着阴阳四时的规律。他们发现,当阴阳二气平衡时,律管的鸣音最为和谐,大地便会风调雨顺;一旦失衡,管音就会变得刺耳,洪涝旱灾便会接踵而至。于是人们学会了用祭祀调和阴阳:春日祭日,祈求阳气充盈;秋日祭月,盼望阴气平和。
许多年后,有位叫周公的智者来到灵台,他将律管的鸣音记成乐谱,把轮盘的刻度绘成历法。乐谱流传民间,便成了指导农事的歌谣;历法刻在龟甲上,便成了预知吉凶的卜辞。而那块最初的石碑,早已与天地融为一体,有人说它化作了北斗七星,斗柄所指,便是四时轮转的方向;也有人说它藏在每个人的呼吸里,吸气为阴,呼气为阳,一呼一吸间,便藏着四季的秘密。
这便是阴阳四时定律的由来:始于混沌初开的约定,成于四季神的守护,定于律管的鸣音,终于万物共生的契约。它不写在竹简上,也不刻在石壁中,而是藏在日升月落里,躲在花开花谢中,融在寒来暑往间,成为天地间最古老也最永恒的规矩——阴阳相推,而生变化;四时循环,方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