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中心的玻璃门第三次被推开时,苏怀瑾正在整理患者的体质分析报告。抬头看见张女士走进来,她不由得愣了一下——这位某大型国有银行的hR总监,前两次来都是西装笔挺、妆容精致,今天却穿着一身略显宽松的通勤装,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怀里抱着的一叠体检报告厚得像块砖头,压得她肩膀微微下沉。
“苏医生,”张女士把体检报告重重地放在苏怀瑾面前的办公桌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您看看我们员工的体检情况,真是让人忧心,再这样下去,队伍都快垮了。”
她拉开椅子坐下,手指在报告封面上无意识地划过,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这是我们全行300多名员工的体检报告汇总,您随便翻翻就能看到,问题太严重了。”
苏怀瑾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汇总分析,目光扫过那些加粗的数字,不由得皱起了眉头:“血脂异常发生率38%、高血压15%、脂肪肝22%、颈椎腰椎问题45%、甲状腺结节30%……”这些数字像一个个刺眼的惊叹号,扎得人心里发紧。
“而且大部分是30到40岁的年轻人,”张女士指着“年龄分布”那一页,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语气沉重,“正是干事创业的年纪,可天天加班、吃外卖、熬夜,身体早就被透支得不像样了。上个月有个部门经理,才35岁,突然急性胰腺炎住院,查出来甘油三酯比正常值高5倍,就是常年应酬喝酒、吃油腻东西作的。”
她揉了揉太阳穴,说起之前的尝试,语气里满是无奈:“我们不是没做过努力。每年组织两次体检,结果出来就发通知,让大家注意身体;请专家来开健康讲座,提前一周发通知,到时候能来三分之一就不错了,年轻人要么说‘忙得抽不开身’,要么说‘我身体好着呢,不用听’;去年还给每个人办了健身卡,结果年底统计,使用率不到20%,好多卡都成了抽屉里的摆设。”
张女士抬起头,眼里带着一丝恳切和期待:“我也是听朋友说的,你们中心的慢性病管理模式特别有特色,能让人实实在在坚持下来,不像那些讲座、健身卡,看着有用,实际根本推行不下去。我们想专门为员工定制一套‘员工慢性病管理包’,钱不是问题,只要能让他们健康起来,您看可行吗?”
苏怀瑾仔细翻看了几份典型的员工体检报告,又向张女士详细了解了银行员工的工作状态——长期伏案办公,每天对着电脑超过8小时;精神压力大,月底、年底冲业绩时经常加班到深夜;饮食极其不规律,早餐要么不吃,要么随便啃个面包,午餐几乎全靠外卖,晚餐要么应酬喝酒,要么回家懒得做就吃泡面;几乎没什么运动时间,上下班开车,在办公室坐着不动,周末要么补觉,要么宅家刷手机。
“他们的问题,根源在于‘生活方式被工作绑架’,”苏怀瑾合上报告,语气肯定,“所以管理方案不能脱离他们的工作场景,必须简单、方便、能随时融入工作节奏,不能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
她拿起笔,在纸上快速勾勒出方案框架,一边写一边解释:“我给你们设计四个模块,相辅相成。”
“第一个是‘高压人群专属茶包’,”苏怀瑾在纸上写下几味药材,“用柴胡、陈皮、玫瑰花、枸杞这些,疏肝解郁、养肝明目,特别适合长期焦虑、失眠、眼睛疲劳的银行员工。我们做成独立小包装,像茶包一样,他们在办公室随手就能泡,用这个替代咖啡和奶茶,既健康又方便,还不耽误工作。”
“第二个是‘办公室简易导引术’,”她画了几个简单的小人动作图,“针对他们常见的颈椎、腰椎问题,设计几个超简单的动作,比如‘靠墙站5分钟’,利用午休时间就能做,能矫正坐姿;‘颈部米字操’,开会间隙转转头就能做;还有‘腰椎绕环’‘手腕放松操’,每个动作都附详细视频教程,扫码就能看,不用专门学,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就能练。”
“第三个是‘外卖避雷指南’,”苏怀瑾想起他们外卖为主的饮食习惯,“很多人不是不想吃健康,是不知道怎么点外卖。我们详细标注哪些外卖适合点,比如清蒸鱼、白灼菜、杂粮饭、菌菇汤,这些清淡少油的;哪些要坚决避开,比如糖醋排骨、油炸食品、奶油蛋糕、麻辣火锅,这些高糖高脂的。还会附上你们银行附近3家‘健康外卖店’的推荐菜单和联系方式,让他们不用费脑子就能点到健康餐。”
“第四个是‘定期监测服务’,”她最后补充道,“我们每月派医护人员到你们公司设立临时检测点,现场给员工测血压、血糖、体脂率,数据实时同步到我们中心的系统,生成个人健康报告和针对性的改善建议,比如‘您的血压略高,建议减少咖啡摄入,多喝我们的疏肝茶’‘您的体脂率超标,推荐每天做5分钟腰椎绕环’,让他们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知道该怎么调整。”
张女士看着苏怀瑾画出的方案,眼睛一点点亮起来,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这个方案太实用了!完全贴合我们员工的工作状态,简单、方便,还不用他们特意花时间,太适合我们了!”她站起身,紧紧握住苏怀瑾的手,“就按这个方案来,费用我们马上走流程,越快实施越好!”
三个月后,张女士再次来到健康管理中心,一进门就爽朗地笑起来,声音里满是轻快。她怀里依然抱着一叠报告,但这次的报告封面上印着“员工健康改善分析”,她把报告轻轻放在桌上,热情地握住苏怀瑾的手,用力晃了晃:“苏医生,太感谢你们了!效果太明显了,我今天是特意来给你们送喜报的!”
她翻开报告,指着里面的数据,语气里难掩兴奋:“你看,员工的异常指标发生率下降了25%,尤其是血脂异常和颈椎问题,改善最明显;病假率更是降了40%,以前每个月总有十几个请假看病的,这个月才5个,而且都是普通感冒!”
张女士说起办公室的变化,眼里闪着笑意:“现在大家工作状态都不一样了,精气神足了,以前下午两三点就昏昏沉沉,现在泡上你们的疏肝茶,一下午都精神饱满。连下午茶都从以前的奶茶、蛋糕,换成了你们的疏肝茶包和全麦饼干,办公室的氛围都积极了很多,以前总有人抱怨‘太累了’‘不想干了’,现在这种话都少多了。”
她拿起一份员工反馈表,递给苏怀瑾:“你看他们写的,‘那个颈部米字操太管用了,现在开会脖子不酸了’‘按你们推荐的店点外卖,居然瘦了3斤’‘茶包味道不错,比咖啡喝着舒服,晚上睡得香了’……”
张女士笑得格外真诚:“这真是我们做过的最划算的投资——员工健康了,工作效率高了,团队氛围也好了,值!我们董事会已经决定,这个管理包要长期做下去,还要在我们的下属分行推广!”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到了其他企业。没过多久,健康管理中心就迎来了一波“企业定制潮”: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负责人找上门,想要“程序员护眼套餐”,重点保护视力、缓解久坐疲劳、改善睡眠,他们还特别要求增加“熬夜急救茶包”,应对程序员时不时的通宵加班;
附近的中学来了德育主任,想定制“教师咽喉养护方案”,针对老师们用嗓过度、粉尘刺激导致的慢性咽炎,还有长期站立导致的下肢水肿问题;
甚至有一家健身房的老板也来了,希望设计“运动损伤中医调理包”,结合中医推拿和西医康复指导,帮助会员科学健身,减少拉伤、扭伤等问题。
苏怀瑾看着办公桌上不断增加的企业订单,心里感慨万千。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那些印着不同企业LoGo的定制方案上,像是给这些方案镀上了一层金边。
她忽然意识到,慢性病管理不只是个人的事,不是患者一个人在和疾病孤军奋战,它更是家庭的事、企业的事,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事。当企业愿意为员工的健康投资,当社区积极配合推广健康活动,当医院提供专业的管理方案,当医保部门给予政策支持,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健康管理,健康才能真正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全民健康的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