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回来的路上,车厢内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宁静与温馨。乐希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下来,不再像来时那样紧绷着神经。他一只手稳稳地握着方向盘,另一只手则始终与爱琪十指相扣,仿佛要通过这紧密的连接,将自己内心的安定和承诺传递给她。
阳光透过车窗,温柔地洒在两人交握的手上,形成了一道金色的光线,暖意融融。这光线不仅照亮了他们的手,也似乎照亮了他们彼此的心灵。
乐希侧过头,微笑着看向爱琪,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关切。他轻声问道:“老婆,中午想吃什么?我知道新开了一家苏浙菜,味道清淡,师傅是从杭州请来的,应该很合你的口味。”
爱琪靠坐在舒适的椅背上,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心中一片宁和。她微微一笑,回答道:“听你的安排就好。”
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包含了她对乐希的信任和依赖。她知道,无论乐希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会是最适合她的。
这顿午餐,对于乐希和爱琪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为了庆祝检查顺利,更像是一场夫妻关系修复后的温馨仪式。
以往,乐希总是根据自己的想法点菜,认为那些“有营养”的菜肴才是最好的选择。然而,这一次,他却做出了改变。他不再仅仅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而是开始关心爱琪当下的胃口和偏好。
在点菜时,乐希细心地询问爱琪喜欢吃什么,有没有特别想吃的口味。他甚至还记得爱琪最近偶尔会想念的清淡中的那一点鲜甜。这种关注和记忆,让爱琪感到十分温暖。
当菜品上桌后,乐希展现出了他从未有过的细心和温柔。他自然地为爱琪布菜,将她喜欢的食物放在她面前,还轻轻地剥去虾壳,剔除鱼刺,确保爱琪能够轻松地享受美食。
这些动作,不再是刻意的讨好,而是发自内心的呵护。乐希的每一个举动都透露出他对爱琪的关心和爱意,让爱琪感受到了被重视和被爱的幸福。
在吃饭期间,他们之间的交流氛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前的争执和妥协已经不再是话题的中心,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具体规划。
乐希主动开启了这个话题,他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说道:“我让赵明整理实验室安全资料,并不是想要限制你的行动,而是希望我们双方都能对相关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恢复并休息好了,我会陪伴你一同前往学校,与周教授会面,共同商讨如何做出最为稳妥的安排。”
乐希巧妙地将“限制”这个词替换成了“稳妥”,将“阻止”转化为了“陪同”,这种用词上的细微变化,充分展现了他对爱琪的尊重和支持。这不仅让爱琪感受到了被平等对待的安心,更让她明白乐希的出发点是为了他们的共同利益和未来。
吃完饭后,乐希站起身来,微笑着对爱琪说:“我送你回家吧。”爱琪有些惊讶,但还是欣然答应了。
乐希亲自驾车,一路上与爱琪轻松地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车子缓缓驶入爱琪家的小区,停在了楼下。
乐希看着爱琪解开安全带,然后打开车门,他连忙说道:“等一下。”爱琪疑惑地转过头,只见乐希也下了车,走到她身边。
“我送你上去吧,确保你安全到家。”乐希温柔地说。
爱琪心中一暖,点了点头。两人一起走上楼,乐希一直陪在爱琪身边,直到她打开家门,走进房间。
“好好休息,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乐希叮嘱道。
爱琪微笑着回应:“知道啦,谢谢你。”然后轻轻地关上了门。
乐希站在门口,看着门缓缓合上,这才转身下楼,回到车里。他松了一口气,放心地驱车前往集团。
尽管上午因为与爱琪的交流而有所耽搁,但乐希的工作效率却出奇地高。他坐在办公室里,处理着那些原本让他感到烦躁不安的并购案细节。然而,此刻这些细节在他眼中似乎变得清晰明了且易于掌控。
乐希深知,只有后方稳定,他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在前方全力冲刺。他对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既能够专注于事业,又不会忽视对伴侣的关心和支持。
这种平衡不仅让乐希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也让他在感情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下午的会议间隙,他果然收到了赵明发来的加密邮件,附件里是一份详尽的实验室安全评估报告,甚至附上了一些替代性实验方案的建议。乐希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下达指令,而是仔细阅读起来,他需要先理解,才能更好地与爱琪沟通。
同时,他拨通了内线电话:“赵明,帮我找一些权威的、关于如何支持孕期配偶保持事业追求和心理健康的书籍或文章,要务实一点的。” 他意识到,光有爱和担心是不够的,他需要学习,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支持型”伴侣和父亲。
晚上,乐希回到家时,爱琪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陪着珩珩看绘本。柔和的灯光下,母子俩依偎在一起的画面,美好得让他心头柔软。他走过去,自然地坐在爱琪身边,珩珩立刻丢下绘本,爬到他怀里,嘴里喊着“爸爸”。
一家人嬉闹了一会儿,直到张姨过来带珩珩去洗澡睡觉。
客厅里只剩下他们两人。乐希从公文包里拿出那份打印好的实验室安全资料,却没有直接递给爱琪,而是放在茶几上,语气平和地开口:“资料我大概看了一下,有些专业术语我不太懂,晚上你有空的话,我们一起看看?你帮我讲解一下,哪些是关键,我们一起商量着定个章程。”
这个姿态,彻底打消了爱琪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她拿起资料,两人头靠着头,在灯下细细研究起来。爱琪指着上面的条目,解释着哪些实验确实需要接触微量有害试剂,哪些只是物理操作,哪些可以申请让师弟师妹代劳。乐希认真听着,不时提出疑问,不再是质疑,而是寻求理解。
“这个挥发性试剂,是不是只要通风橱状况良好,严格操作,风险就可控?”
“嗯,是的,而且我这个阶段主要做数据分析,动手的实验不多。”
“那长时间对着电脑呢?医生说要避免久坐和疲劳。”
“我可以设定闹钟,每隔一小时起来活动一下,实验室也有可以站立办公的设备。”
他们像一对共同面对项目的合作伙伴,基于事实和相互关心,一点点地勾勒出爱琪重返校园的“安全行动指南”。乐希不再试图把她圈养在绝对安全的真空里,而是努力为她构建一个既能追逐梦想、又能最大限度保障安全的支持系统。
周末,乐希兑现了他的承诺。他提前与周教授约好,亲自陪着爱琪去了学校。他没有摆出集团总裁的架子,而是以爱琪丈夫的身份,诚恳地向周教授说明了爱琪的身体情况(隐去了之前的争吵,只强调了医生建议需要格外注意),并表达了爱琪希望在不影响健康和胎儿的前提下,继续学业的强烈愿望。
他将与爱琪共同商定的那份“安全指南”简要地向周教授做了说明,并郑重请求导师能在实验安排上予以适当的关照。
周教授看着眼前这对般配的年轻人,丈夫沉稳体贴,妻子坚定又明理,心中十分欣慰。她本就是开明的人,对优秀的学生也格外爱惜,当即表示会调整爱琪近期的任务,让她以数据分析和文献整理为主,需要动手的实验尽量安排给其他同学,并允许她更灵活地安排在校时间。
从周教授办公室出来,爱琪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压在心口的一块大石被移开了。她看向乐希,眼中充满了感激:“谢谢你,老公。”
乐希揽住她的肩膀,轻笑:“谢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走吧,带我去你实验室看看,认认路,以后接你也方便。”
他用自己的方式,宣告着他的支持与在场,既给了她空间,也让她知道,他始终在她身后。
日子一天天过去,乐希的改变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他不再对爱琪偶尔想吃辛辣食物的渴望如临大敌,而是会让陈姨研究如何做出既满足口腹之欲又相对健康的改良版。他开始主动了解孕中期的知识,甚至会笨拙地跟着视频学习孕妇按摩的手法,在爱琪感觉腰酸背痛时,用他那双签惯了亿万合同的手,生涩却极其认真地为她缓解不适。
他减少了不必要的应酬,尽量准时回家吃晚饭,饭后陪着爱琪在别墅区的花园里散步,听她讲实验室的进展,论文的构思,或者只是聊聊珩珩今天又学会了什么新词汇。他开始有意识地记录爱琪的孕周变化,在手机里建了一个私密相册,存放她每一次产检的超声照片和偶尔抓拍的孕期生活瞬间。
爱琪也感受到了乐希的努力和小心翼翼。她不再执着于证明自己的“独立”,而是学会了适时地依赖和求助。她会主动跟他分享宝宝的胎动,会在感觉疲惫时接受他取消一些非必要的行程的建议。他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更加健康和有弹性的相处模式。
珩珩在这样愈发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他似乎明白妈妈肚子里有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有时会好奇地摸着爱琪的肚子,奶声奶气地说:“妹妹,快出来,跟哥哥玩。”(他固执地认为是妹妹),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乐希会有意识地引导珩珩,告诉他即将成为哥哥,要学会分享和爱护。
一天晚上,乐希抱着洗完澡香喷喷的珩珩,指着爱琪的肚子说:“珩珩,这里住着一个小宝宝,是爸爸妈妈送给你的礼物,以后你就是大哥哥了,要保护他\/她,好不好?”
珩珩似懂非懂,却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小脑袋:“保护!珩珩保护!”
看着父子俩的互动,爱琪抚摸着日益隆起的腹部,脸上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生命的孕育与家庭的成长,原来可以如此动人。
当然,孕期也并非全然一帆风顺。随着孕周增加,爱琪开始出现一些水肿和睡眠不佳的情况。但这一次,乐希没有再慌乱地强制她休息,而是第一时间咨询医生和营养师,调整饮食,购买孕妇枕,晚上在她睡不着时,耐心地陪她聊天,或者只是静静地握着她的手,直到她重新入睡。
他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关于新生儿用品的准备,关于月嫂的最终选择,关于珩珩到时如何适应……但这些曾经可能引发分歧的话题,现在都成了夫妻俩共同探讨、一起做决定的家庭项目。乐希学会了倾听和采纳爱琪的意见,而爱琪也感受到了被尊重和重视的力量。
夜深人静时,乐希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子,手轻轻放在她圆润的肚皮上,感受着里面那个小生命偶尔调皮地踢打,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与责任。他曾经以为,爱就是倾其所有地将对方护在羽翼之下,现在他才明白,真正的爱,是尊重对方的翅膀,并努力为她撑起一片可以自由飞翔、同时又安全无虞的天空。
风暴已然远去,留下的是一片被滋润得更加肥沃的感情土壤。他们都知道,未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养育两个孩子的艰辛、事业的平衡、生活的琐碎……但经历了这一次的淬炼,他们拥有了更坚固的信任基石和更有效的沟通桥梁。
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共同体,携手迎接每一个平凡而珍贵的日出日落,以及那个即将到来的、充满欢声笑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