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食为天顶楼的包厢就不用朱吾适同意了,只要 出得起价格,随时可以预定,谁都可以预定。
价格嘛,也非常的美丽。
在顶楼吃一顿饭的钱,能够把其他楼层全都包下来吃一顿。
值不值,从商品属性来说,不值。毕竟菜品都是一样的。
但是从面子上来说,那就是值。
人家巴黎世家搞个 胶带套手上都有人买,价格是。
就这逼玩意儿都有人买,食为天顶楼实力的象征,怎么可能定不出呢。
徽商要是定了一顿,你晋商定不定?不定的话,以后你在城里见到人家徽商都赶紧矮一头啊。
看似很随意,其实这就是气势,气势上弱了,那就抬不起头了。
就像梁家辉说的那句。
“你开什么车?马自达?难怪你堵车呢,我们都开奔驰啊!”
马自达的车很差吗?并不是。
但是这句话一说出来,不差也得变差了。
没去食为天顶楼吃过饭,你怎么好意思在扬州城混的?
吃不起你说啊,下次我去吃的时候带上你呗,都是朋友,别客气啊。
都是腰缠万贯的商人,谁乐意被人这么说?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有时候真不是他们傻,而是不得不买,被架上去了,下不来了啊。
朱吾适为啥喜欢走 高端路线,就是吃透了他们的这个心理。
扬州食为天顶楼,偌大的包厢里只有十几个座位。
朱吾适和朱元璋占了两个,其他的 十来个位置 都给了扬州城的 商人。
官商自然是要来人的,他们占据了几个位置。
浙商也要占据几个位置的。
另外就是山陕商人,他们也是一股大势力。
大名鼎鼎的徽商,现在反而还没有形成规模。
徽商就是徽州地区的商人,徽商的 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但是真正的崛起 并形成商帮是在大明中后期了。
在此之前,徽州人有外出经商的 习惯,但是并没有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商帮。
等到大明中期,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改革盐法。
规定商人不用在给边境运输粮食了,只要给盐运司交银子,就能换到盐引。
也就是说,只要有钱就能当盐贩子了。
徽商看准时机,在盐业贸易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徽商的繁荣从大明中后期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而徽商崛起之前,规模较大的就是山陕商人。
因为边境地区实际上就是山陕地区。
这些地方的商人往本地运输粮食,军需物资自然是更加方便的。
所以这一时期他们比徽商厉害多了。
至于晋商,也是大明中期才开始崛起的。
可见这年头盐贩子有多赚钱了。
等到有机会了,朱吾适一定要发展盐业,让百姓们都吃得起盐。
当这种生活必需品变成了重要的战略物资,受罪的只能是百姓。
一个国家,一个朝代是否稳定,关键就看百姓们是否买得起最基础的生活物资。
就跟袈裟似的,人人都吃不饱,怎么可能幸福呢。
现代的人虽然幸福指数不高,但是米面粮油还是吃得起的。
这么一比较,大明的百姓确实很惨啊。
趁着上菜之前的功夫,各位商人分别又做了一次自我介绍。
刚才在城门口闹哄哄 的,根本就分不清谁是谁。
这会儿包厢里就十几个人,这才是 真正露脸的机会。
自我介绍完,官商先给朱吾适汇报了一下工作情况。
这个不归朱吾适管,可谁让朱吾适是王爷呢。
官场规矩,上级领导来了,多少 都要汇报一下情况。
一来是告诉领导,我可不是啥都没做,我很辛苦的。
二来也是要体现领导的身份地位。
就好像现在,朱吾适这个王爷过来了,官商们啥也不说,就只是吃喝玩乐,搞的朱吾适这个王爷跟 假的一样,完全不管事儿,万一朱吾适不开心了咋办。
他们想汇报就汇报,朱吾适就认真听着 。
听完来一句,不错,干得好。
其实他哪里知道干得好不好啊。
官场的事儿,他不懂,即便是官商也一样。
倒是朱元璋,听得很认真。
毕竟是他的产业,他比朱吾适上心多了。
其实吧,来到扬州城之前,朱元璋就已经把锦衣卫撒出去了。
每个城市都有锦衣卫,但是朱元璋不放心,怕当地锦衣卫跟地方官勾结起来,沆瀣一气。
所以 正好趁着这次外出的机会,让京城锦衣卫去打探一下情况,看看地方锦衣卫有没有被腐化。
调查锦衣卫的同时,自然也会把地方官调查一遍的,所以现在工作汇报得再好,真要是被锦衣卫查出点儿东西,那也是会被朱元璋记在小本本上的。
等到官商汇报完工作,才轮到真正的商人说话。
“王爷,草民冒昧的问一句,您这次来扬州城 ,是准备发展扬州成了吗?”
大家都知道,朱吾适只去过两个地方,一个应天府,一个杭州城。
其他地方也许去过,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这次大张旗鼓的来到扬州城。
扬州城又是运河南北转运的重要节点,很难不让人往这方面想啊。
朱吾适抬起头,扫视了一圈。
在座的十几个商人,不管是官商,还是个体户,都神情各异。
有的一脸期待,跃跃欲试,有的面带微笑,但是从眼底深处却透露出一丝的担忧。
人生百态,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朱吾适也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开心的人自然是因为朱吾适的名声。
应天府和杭州城在他的大刀阔斧改革下,商机不断,只要能跟上他的脚步,哪一个不是 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人明显是不满足于现状,想要赚更多的钱。
可是自己又没有能力扩张生意,所以就期待朱吾适能给扬州城带来新的变化。
担忧的人想法也很好理解。
之前说过了,大明刚建国的时候,扬州城已经烂掉了。
本地土着只剩下四十多户,满打满算一两百人。
其他人都是后来迁移过来的。
或是来定居,或是来经商,或是来找工作。
总之扬州城才刚刚发展起来,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杭州是老牌大城市,应天府是都城。扬州城跟这两个城市没法儿比的。